摘 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變革,2019年以來,以央視新聞為代表的主流媒體紛紛入駐抖音、快手、B站等網絡平臺,央視主播也主動尋求突破,堅持主流價值觀念,積極轉變話語方式,尋求與用戶溝通的新方式。本文以央視新聞2019年以來的守正創新變化為例,對融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節目的發展困境以及央視新聞在主流輿論導向、話語模式、傳播渠道等方面的變化進行分析。央視新聞打破傳統的話語模式,整合全媒體平臺的創新路徑,為電視新聞的發展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關鍵詞:融媒體時代;央視新聞;守正創新
中圖分類號:G206.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0)01-0196-01
一、前言
2019年6月6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放5G商用牌照,標志著我國正式跨入了5G時代。5G技術使得數據傳輸速率提升了100倍,能容納更多設備連接,同時維持低功耗的續航能力。[1]信息技術的發展為媒體格局的變化提供了強大的技術保障,在當下5G技術的發展和互聯融合的背景下,從2019年7月《主播說聯播》短視頻的上線,到央視新聞入駐抖音、B站,康輝拍起了Vlog(視頻博客),“康撒朱尼”日常互懟小視頻引發微博熱議……以央視新聞為代表的主流媒體積極主動尋求突破,一手抓欄目內在品質提升,一手抓新媒體傳播創新突破,多媒體平臺全方位布局,積極轉變話語模式,謀求與年輕化受眾的互動共鳴,成為新時期傳統電視新聞節目守正創新的獨特樣本。
二、傳統電視新聞節目發展困境
(一)時效性差且存在滯后性
由于電視新聞制作和播出過程的線性特征,再加上收看節目的特定頻道的限制,一般而言,從選題的確定到最后節目的播出需要經歷較長的周期,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節目的新鮮性和時效性。
此外,依靠新媒體的社交屬性特征,公眾直接參與信息的傳遞和話語的表達,微博、貼吧、彈幕等媒介方式讓公眾的意見瞬時表達并得到立即回應。尤其是在一些網絡輿論事件中,受害者最先在新媒體平臺爆料,隨后引起網友的極大關注,并將事件逐步推向高潮,直至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和傳統媒體的關注。以2019年知名網絡博主宇芽遭家暴案為例,受害者宇芽自爆被家暴的經過,引起網友的極大憤慨,隨后警方和央視新聞介入,將事件推向高潮。
(二)受眾固定化,節目吸引力不強
在年輕一代的記憶中,一些省、地市級的電視新聞頻道通常是父輩們飯點的必備節目,1978年開播至今的《新聞聯播》和之后的天氣預報成為家家戶戶了解世界、了解中國的固定窗口。[2]但在新媒體沖擊的背景下,傳統電視新聞節目存在受眾固定化、節目形式單一、不易吸引年輕人關注的缺陷。
筆者在對身邊的“90后”收看《新聞聯播》的情況進行隨機調查中發現,“90后”坐在電視機前收看節目的人越來越少。電視新聞正在逐漸淡出他們的視野。此外,傳統電視新聞節目雖然在彰顯主流價值觀上具有不可比擬的優越性,但其呈現方式和話語結構仍相對僵化、沉悶,難以滿足隨著新媒體成長起來的年輕人更多個性化、多樣化、綜藝化的需求。[3]這就使得在媒體融合的環境下,傳統電視新聞節目吸引力下降、受眾流失的局面。
三、融媒體時代央視新聞的守正創新
融媒體時代,面對傳統新聞節目受眾流失、節目僵化的局面,以央視新聞為代表的主流媒體主動尋求變革,深化傳統媒體的改革,積極尋求守正創新出路。
(一)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傳遞主流價值觀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高度重視傳播手段建設和創新,提高新聞輿論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從央視新聞的媒體屬性來說,作為國家級電視新聞媒體,必須以傳遞主流價值觀為使命,以發掘優質精品內容創新為核心,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傳播社會正能量。分析央視新聞微信、微博、客戶端中內容的發布情況,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傳遞主流價值觀的占據優勢比例。
這就對央視新聞工作者提出了堅守社會責任、傳播正面新聞、構筑民族自信的要求。縱觀央視新聞工作者的學歷,其中不乏北大清華、海外留學的高等院校畢業生,高學歷背景為央視新聞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加強對社會民生事件的關注,收集民情、反映民意做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使得央視新聞始終秉承服務百姓、傳遞主流價值觀的精神,不斷擴大主流媒體的影響力。
(二)轉換話語模式,吸引更多年輕群體
“溫良恭儉讓”“遮羞布”“國士之品”……不論是民間俗語,還是專業用語,央視新聞2019年7月推出的《主播說聯播》節目,讓人們刻板印象中嚴肅僵化的新聞風格變得輕松易懂,傳播度和熟識度提高。這種話語風格的轉變“既是一種實力的低調,又是一種文明的自信”,以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為支撐,話語表達模式硬核又親民。受眾不僅可以在碎片化的時間了解《新聞聯播》的主要內容,還可以跟著主播學金句、講段子,受眾本身在接收信息的同時也變得充滿文化內涵。[4]
央視新聞話語方式的轉變,除了優秀傳統文化底蘊的支撐,主持人風格的轉變也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共同關注》節目主播朱廣權憑借春節期間“地球不爆炸,我們不放假,宇宙不重啟,我們不休息,風里雨里節日里,我們都在這里等著你”的段子式播報迅速走紅。2019年12月,央視新聞微博#朱廣權對冷空氣下嘴了#話題引發網友關注,該條新聞達到12.4萬熱搜;不僅如此,朱廣權的段子合集已經在B站擁有了單條視頻400萬播放量的驚人成績,2019年新年跨年晚會中,他還成為B站跨年春晚主持人。
此外,隨著2019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主持人大賽》的熱播,在節目中擔任評委的央視名嘴話題熱度隨之攀升,尤其是由康輝、撒貝寧、朱廣權、尼格買提4位男主持組成的“康撒朱尼”組合。“互懟合集”“花式爭寵”不斷,更有“康撒朱尼”表情包合集,“飯圈用語”“電視新聞也可以舉著熒光棒”等網絡化的語言表達方式,不僅創新了與當下年輕人的交流方式,而且也釋放了央視新聞媒體在融媒體時代守正創新、與時俱進的信號。[5]
(三)拓寬傳播渠道,多媒體平臺全面布局
央視新聞依托官方主流媒體平臺的資源優勢,順應融媒體時代潮流,積極尋求突破路徑。2019年7月,《主播說聯播》正式上線,該欄目可以稱為《新聞聯播》的“精華版”。2019年8月,《新聞聯播》微信公眾號正式上線,隨后,央視新聞入駐快手、抖音,并在2019年10月初入駐B站,“確認過眼神,你是有眼光的人”。2019年11月,央視頻APP正式上線;2020年元旦,央視又入駐喜馬拉雅APP,首日“漲粉”破百萬。央視新聞通過“兩微一端”、自媒體平臺積極拓寬傳播渠道,多媒體平臺全面布局。
其中,央視新聞還迎合當下短視頻潮流,國慶期間#大國外交最前線康輝Vlog#橫空出世,網友轉發中寫道“第一次看到如此硬核的Vlog”“從此以后Vlog分為康輝的Vlog和其他Vlog兩類”。康輝的第一支Vlog在微博獲得4000多萬觀看,在B站突破230萬播放量。央視新聞通過各種新媒體手段吸引了更多年輕受眾,塑造了有溫度、有態度的傳播形式,在競爭激烈的媒體環境中,給電視新聞的守正創新帶來無限可能。
四、結語
以央視新聞為代表的主流媒體在融合發展的過程中既探索了體現自身定位和使命的大格局,又通過拓寬傳播渠道、豐富話語內容實現對嚴肅話題的創意策劃和網絡化描述,促進優質新聞內容與平臺特色相結合,不斷加強與受眾的交流對話。相信在不久的未來,電視新聞媒體也將順應主流媒體的變化趨勢,加快自身守正創新的腳步,推動媒介融合的深度發展。
參考文獻:
[1] 喻國明,曲慧.邊界、要素與結構:論5G時代新聞傳播學科的系統重構[J].新聞與傳播研究,2019,26(08):62-70+127.
[2] 苗婧.《新聞聯播》的“出圈”[J].新聞研究導刊,2019,10(16):228+256.
[3] 陳劍祥,王石川,王興棟.《新聞聯播》:媒體融合背景下的突圍樣本[J].新聞與寫作,2019(11):12-16.
[4] 匡文波,楊夢圓.媒介融合背景下主流媒體移動短視頻傳播策略研究[J].新聞論壇,2019(06):23-25.
[5] 宋鵬舉.融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的守正創新進展[J].西部廣播電視,2019(10):50+52.
作者簡介:劉彩霞(1993—)女,河北張家口人,南京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專業碩士,研究方向:媒介與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