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彥炯 鄭永利
摘要:法國是歐盟最大的農業國和世界第二大農產品出口國。多年來,法國積極推進傳統農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生態農業,目前由法國農業部負責的農產品質量管理體系主要有3類標識標簽。本文主要對法國生態農業(AB)標簽制度的發展歷程、設立原則、管理體系等進行調查分析,并結合法國的經驗和啟示,提出了我國農產品質量認定管理發展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農業綠色發展;農產品質量認定管理;法國生態農業標簽制度;經驗啟示;政策建議
法國是歐盟最大的農業國和世界第二大農產品出口國。多年來,法國積極推進傳統農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生態農業,逐步完善農產品質量監管體系,創造一系列經驗和做法。目前由法國農業部負責的農產品質量管理體系主要有3類標識標簽:一是生態農業(Agriculture Biologique,AB)標簽,類似于我國的有機產品標志,由法國農業部確認;二是原產地命名控制(AOC)標識,類似于我國的農產品地理標志,由國家原產地名稱研究院(INAO)確認;三是紅色標簽,類似于我國的“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經國家標簽和鑒定委員會(CNLC)考核通過后,由法國農業部發布公報予以確認。
1法國AB標簽制度的發展現狀
法國的生態農業起步于20世紀50年代,1981年法國首次將推行生態農業標準寫入農業指導法律,1985年正式將AB標簽制度納入法律,1997年法國農業部專門制定了生態農業發展計劃,2007年法國農業部生態農業發展和促進署又專門設立法國生態農業專項發展基金,啟動兩個五年計劃。2008—2012年,每年投入300萬歐元,2013年開始每年投入400萬歐元,AB標簽制度步入快車道。
AB標簽制度設立的基本原則:一是生產、加工、銷售過程管控全覆蓋;二是施肥、處理、加工等環節可使用和添加的正面物品實行清單管理;三是控制、認證、處罰及標識管理相配套。
AB標簽認證由法國農業部負責管理,具體審核工作由認證控制署、農業認證署、農產品質量及產地認證署、法國國際檢驗局、生態農業認證署、農產品認證署、生態農業產品質量阿爾卑斯辦公室等8個機構承擔。
凡加施AB標簽的產品,必須符合法國有關法律和歐盟有關法令的規定,生產過程尊重自然平衡、環境及動物舒適感,產品不含化學合成成分及轉基因成分,不使用殺蟲劑、化肥、轉基因物質,嚴格限制使用各種有副作用的物質。同時,至少95%以上的配料經過授權機構嚴格檢驗。為確保AB標簽產品的權威性和公信力,法國建立了嚴格的監管制度。凡是在監督檢查中發現有問題的,不僅撤銷認證標簽,而且該主體將永久不得再次申請認證。與此同時,通過廣泛的大眾科普宣傳,消費者普遍對AB標簽高度認可,AB標簽已形成良性發展機制。
與我國現行農產品質量標識體系相比:一是法國的生態農業是一個法定的概念,而我國的生態農業是一種農業發展模式和發展理念;二是法國的AB標簽制度是以國家立法來推行的一種質量標簽制度,總體定位類似于我國的有機產品認證,而我國的有機產品認證是以部門規章的形式來調整和規范;三是法國AB標簽由農業部管理,屬于政府確認行為,我國的農產品地理標志、無公害農產品和綠色食品由農業農村部管理,屬于政府確認行為,而有機產品認證則是由國家認監委管理,但有機產品的認證受理、現場檢查、合格評定、頒發證書等均由第三方有機認證企業負責;四是法國AB標簽公信力強,市場認可度高,企業申請和使用積極性高,而我國的有機產品認證雖起步較早,但由于是第三方企業負責認證,公信力和權威性不夠,市場培育力度也不大。
2法國AB標簽制度的啟示
法國在生態農業的快速發展中,包括政府、行業協會、專業組織在內的有關方面各司其職,協調配合。與傳統農業相比,生態農業綜合了現代科學技術和管理手段,在生態和經濟上均形成了良性循環,有效實現了環境可持續發展和經濟利益最大化,是發展和振興農業的一個有效途徑。法國AB標簽制度經過30多年的發展,創造了很多特色鮮明、行之有效的經驗和做法,給我們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21政府重視
法國AB標簽制度的發展得益于國家立法、制度設計、發展規劃和政策引導等一系列頂層設計,并由政府負責實施,確保了AB標簽制度的權威性。
22政策扶持
由傳統農業向生態農業轉型發展需要大量資金投入,法國政府專門設立生態農業專項發展基金、實行稅收優惠等扶持政策,引導社會資源向生態農業集聚,為AB標簽制度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產業基礎和強有力的資金支持。
23標準健全
法國AB 標簽技術指標具有高標準和前瞻性,并嚴格加以執行,確保AB標簽制度的公信力。歐盟生態農業標識及技術指標(834/2007號法令)就是以法國的AB 標簽制度為藍本而修改制定的。
24消費者接受
法國AB 標簽產品在消費者中擁有良好的認可度,在市場中得到充分認可,產品優質優價,占據了行業發展的高地。據調查,在法國90%受訪者認為AB標簽產品因為沒有化學制劑而更有營養,81% 受訪者認為其更有益于身體健康。
3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認定管理發展的政策建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進農業綠色發展是農業發展觀的一場深刻革命”,“主攻農業供給質量,注重可持續發展,加強綠色、有機、無公害農產品供給”,是農業綠色發展的重要目標。要把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認定管理作為推進鄉村產業振興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抓手,以擴大規模總量、優化產品結構、主攻供給質量、創新發展動能為工作主線,著力提高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能力,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結合法國的經驗,主要建議如下。
3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農產品質量安全認定管理是政府行政確認行為,各級黨委政府要把認定綠色優質農產品作為鄉村產業振興、保護地方農業特色資源和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載體,加強頂層設計,制定發展規劃,強化政策創設,加大認定力度,建立考核機制,健全獎補機制,細化支持措施,優化發展環境,將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綠色食品標志許可、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作為省級示范性農民專業合作社、“兩區一鎮”、綠色農業先行區先行縣創建以及浙江名牌農產品等省級名特優農產品評選的重要評價指標,作為農業項目安排的重要參考依據,努力形成政府重視、部門支持、社會關注的良好氛圍。
32推動質量轉型升級
在農產品地理標志方面以加大對具有獨特人文傳承、產業基礎較好的區域性特色農產品培育力度為重點,在綠色食品發展方面以地方優勢農產品為重點,在無公害農產品方面以農業“兩區”無公害農產品產地整體認定為重點,對有機產品認證嚴格加以控制,按照“挖掘培育一批、登記保護一批、提升發展一批、淘汰清理一批”工作策略,聚焦發展地理標志和綠色食品兩個重點,擴大總量規模,優化產品結構,推動轉型發展,切實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質量。
33聚焦產業融合發展
大力推廣“綠色食品(地理標志農產品)+龍頭企業+農戶”等新型農業產業化模式,發揮龍頭企業輻射帶動作用,實現現代農業與小農戶間的有機銜接。積極推行“一標一品兩平臺四基地”融合發展新模式,將地理標志農產品產業提升與綠色食品確認、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農產品質量智慧監管平臺、省級精品綠色農產品基地建設、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創建、全國綠色食品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園創建、全國地理標志示范樣板創建等融合發展,實現建設一片規模基地、制定一個操作規程、新增一批綠色食品、打響一個區域品牌、提升一個特色產業、帶動一方農民致富的目的。
34推動標準水平提升
全面推廣應用國家綠色食品標準,積極開展綠色食品生產操作規程制修訂工作,大力推廣綠色食品標準+特色農產品、綠色食品標準+地理標志農產品、綠色食品標準+精品綠色農產品基地模式,著力完善綠色優質農產品標準體系。加大綠色優質農產品標準的宣傳培訓和指導服務,鼓勵綠色食品生產主體、地理標志農產品授權主體、精品綠色農產品基地生產主體使用高于行業標準的綠色食品種植養殖標準,實行綠色食品生產全過程質量標準控制,提高生產主體綠色食品采標用標水平。
35聚力品牌宣傳提升
切實加強對綠色優質農產品的宣傳推介力度,創新宣傳推廣載體,通過傳統媒體節目拍攝、新媒體常態化宣傳、節會展示展銷推介等方式,宣傳推廣綠色食品、地理標志農產品和無公害農產品等綠色優質農產品品牌,提高精品包裝率和帶標上市率,傳播綠色生產消費理念,促進優質優價機制形成。同時,嚴格監督管理,加大綠色農產品專業隊伍建設和專項檢測力度,強化風險監測預警、嚴厲打擊偽造、冒標等違法行為,切實維護公信力和權威性。◇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三農”工作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9:91101
[2]習近平把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J].農村工作通訊,2019(12):58
[3]韓長賦鄉村產業發展勢頭良好——國務院關于鄉村產業發展情況的報告[J].中國合作經濟,2019(4):1923
[4]于康震我國質量興農推進方向及策略[J].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9(2):37
[5]肖放新時代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形勢與任務[J].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9(1):36
[6]張華榮我國綠色優質農產品發展思維及方式創新[J].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9(3):38
[7]鄭永利,王彥炯巧用“地標” 主攻供給質量[J].農村工作通訊,2019(14):5055
[8]陳松,葉志華,王敏法國食品質量安全監管模式及實踐[J].農業質量標準,2007(6):5052
[9]凌薇法國生態農業的發展啟示[J].農經,2018(6):8487
[10]王彥炯,湯達缽堅持農業綠色發展構建綠色認證農產品供給體系研究—以浙江省為例[J].中國食物與營養,2018,24(7):1923
[11]張欽彬法國食品標簽制度[J].太平洋學報,2008(7):2529
[12]陳潔,鄧志喜歐盟食品、農產品包裝和標識立法與管理研究[J].農業質量標準,2008(6):4145
[13]Food Safety Regulation in EuropeEllen Vos Frank wendlerA Comparative Insititutional Ana lysis2006
[14]董燕婕,馮溫澤,趙善倉,等國內外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排序研究進展[J].中國食物與營養,2018,24(10):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