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驥旸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繼續深入,強化課程與生活的內在聯系是教育工作者的主要任務,同時也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手段。基于上述背景,本文提出高中化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以提高學生學習化學課程的興趣。
關鍵詞:高中化學,生活,應用
引言:高中化學知識紛繁復雜,單純地從書本中獲取知識顯得略微枯燥,而日常生活中充斥著各類化學現象,如果學生能夠從生活中發現化學知識并收為己用,既能直觀地了解化學現象,同時提高學習興趣。
一、高中化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具體應用
新課改要求學生以生活經驗為基礎進行學習,尤其針對化學這類與日常生活關系密切的課程,學生必然實現對傳統學習方式的突破。實際學習過程中,由于學生一味地參考課本而不去觀察或者實踐,從而導致學生對于化學現象的認識略微懵懂,理解困難導致恐懼學習,最終難以提高化學成績,學習興趣也被磨滅。
(1)生活習慣中的化學知識
文化課以教室教學為主,看似與生活化教學相違背,但只要掌握合適的方法以及度,不喧賓奪主,便可有效提高學習效率。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是必備的,學生應當學會將化學課當做一幅畫、一個場景,通過教室、學生、各類物品的細微變化發現化學知識、例如目前諸多男性教師具有抽煙習慣,當學生看到教師吞云吐霧時,通過激光棒照射煙霧,便可創造出光的另一種通路,此現象便稱為丁達爾現象。師生良性互動,不僅告誡教師戒除吸煙惡習,同時將化學課程與生活常識相結合,有助于加深記憶。
(2)農業中的化學知識
我國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農業國家,而農作物必須依靠農藥以及化肥得以生長。眾所周知,傳統肥料以排泄物為主,而當前常見的化學肥料則以磷、鉀等元素為主,彌補土壤營養元素不足的缺陷。此外,農藥含有鹵代烴等化學成分,足以快速解決蟲害,提高農民經濟效益。需要注意的是,農藥含有各類有害成分,為此,人體應盡可能少接觸噴灑農藥的農作物。
(3)食品中的化學知識
衣食住行是人的基本生活方式,日常生活中,大家喜愛甜味的物品,例如喝水時愿意倒入少許白砂糖以增添味道,但是此時需要思考的是,如果將同樣劑量的白砂糖倒入一鍋水中是否還具有甜味,不言而喻,甜味幾乎消失,而這種現象便稱為稀釋定律。同理,藥酒是長輩喜歡放置于家中的物品,藥酒是將藥物與酒進行混合,而其內在化學原理是萃取。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地思考各類現象,便可儲備大量化學知識。此外,面點食物是北方的主食,要想令其松軟可口,則通常在制作階段會添加一定量的食用堿,通過碳酸氫鈉與面點中的酸性物質進行中和反應,進而提升面點的口感。實質是碳酸鈉與乙酸中和后會生成乙酸鈉與二氧化碳,再通過蒸煮的高溫令面點產生膨脹,進而產生大量小氣泡,往往這類形態的面點更加美味。
(4)廚房中的化學知識
做飯是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行為,幾乎所有學生每天都會觀察父母在廚房辛勤勞動的模樣,但是,看到旺火在鍋底飛舞時,是否能聯想到焰色反應呢?學生可以自我詢問:為什么鹽巴掉落火焰中會產生其他顏色?從而通過學習焰色反應并查詢鹽巴的具體成分來尋找答案,最終了解到火焰呈現黃色。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后,進而探究銅等常見物質的焰色試驗,反復對比,進而加深記憶。
(5)清潔中的化學知識
洗滌衣物是講究衛生的具體手段,而衣服制作以及清洗都無法脫離化學知識。如今,五顏六色的服裝目不暇接,紡織工廠通過各類金屬化合物或者有機物質實現染色工藝,以保證消費者的需求得以滿足。但是,洗滌衣物的過程中可能導致部分產品的污漬無法清理,例如鐵銹與淺色衣物相摩擦,而橙色污漬是無法通過常規洗滌劑去除的,此時,通過醋酸等常見酸性物質能夠使得鐵銹發生化學反應而轉化為鹽以及氣體,進而達到清理污漬的目的。此外,漂白劑以及消毒液是清洗白色衣物的重要工具,這是由于上述兩種工具含有氯化鈉等物質,其具有極強氧化性。
(6)酒中的化學知識
乙醇汽油是常見化合物,由于綠色環保稱為二十一世紀的能源主題,為此,無鉛汽油得以推廣,其主要包含混合烴類氣體,但是即便如此,汽車尾氣依然稱為嚴重的污染物之一,CO、CO2等氣體散發于空氣,溫室效應得不到緩解。同時,汽車動力轉換效率極為關鍵,已成為購車者重點關注的問題,而汽油內在成分不斷創新,含氧量持續上漲,大幅提升燃燒效率,從而解決購車者危機。說到乙醇,勢必離不開酒精,隨著白酒等酒類飲品市場逐步擴張,酒后駕駛事件不停增長,乙醇具有降低人腦反應速度的功能,進而導致人體無法精準控制汽車,而人體徹底解決酒精大約需要八小時,酒精測試儀便是利用還原性這一特性進行酒駕排查。
二、結語
化學知識與日常生活密不可分,高中是人生中化學課程學習的關鍵,為此,學生應學會認真觀察周邊事物,通過細節探索內在化學知識,以此作為儲備并激發化學學習興趣。本文闡述了課堂、廚房、服裝等方面的化學要點,以此加強學生對化學的認知,了解到化學課程與日常生活的具體關聯。
參考文獻
[1]朱博文.高中化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研究[J].考試周刊,2018(12):167-167.
[2]汪永朋.生活中的化學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數理化解題研究,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