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在我國的工業化發展當中,機械設備的使用頻次越來越高,其應用范圍也在逐漸增廣,是拉動我國經濟水平提升的關鍵。機械設備在運行過程中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包括了環境因素、人為因素和設備自身因素等等,因此難免會出現不同類型的故障。加強對設備的維修與保障管理,不僅能夠降低對生產工作造成的影響,而且可以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機械設備的維修與保養具有一定的專業性,對于工作人員的要求較高。本文將通過分析機械設備維修與保養管理的問題,探索機械設備維修與保養管理的策略。
關鍵詞:機械設備;維修;保養;管理問題
0 ?引言
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提升,機械設備的結構和運行原理也更加復雜,這也成了維修和保養管理當中遇到的挑戰。傳統維修與保養管理措施呈現出一定的弊端性,難以適應機械設備運行的特點與需求。企業的生產效益,與設備的運行安全性和穩定性密切相關,這也成了企業管理的重要工作。在現代化進程逐漸加快的趨勢下,機械設備的連續作業已經成為常態,長此以往會出現老化或者磨損等問題,對后續生產工作造成不良影響。通過采取合理的維修與保養措施,能夠實現對故障隱患的有效排查,降低在運行過程中的故障率。然而,在當前管理工作中仍舊存在諸多問題。應該從實際情況出發,制定針對性管理工作策略,保障設備的高效運轉。
1 ?機械設備維修與保養管理的問題
首先,對于機械設備的維修與保養管理缺乏重視。很多企業只顧眼前經濟利益,為了能夠保障生產的連續性與高效性,忽視了對設備的正常維修與保養,導致出現嚴重的安全事故。管理工作的形式化較為嚴重,存在走過場的問題,未能對其中存在的故障隱患進行排查[1]。其次,工作人員的專業素養不高。由于缺乏先進的維修與保養技術,特別是新設備逐漸在生產中得到應用,難以使用當前維修與保養故障的要求,使得設備的故障解決存在滯后性問題。最后,制度落實存在問題。在建立制度時未能考慮到設備自身的特點以及實際工作需求,導致在制度執行時遇到諸多阻礙。
2 ?機械設備維修與保養管理的策略
2.1 正確選型與調配
由于機械設備在結構和性能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因此其技術要求也會有所不同。因此,應該對機械設備進行正確選型和調配,使其更加適應當前工作的實際需求,在充分發揮設備自身優勢的同時,防止由于使用不同出現故障,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2]。正確的選型,能夠有效降低設備磨損,控制維修與保養成本。此外,還應該深入分析機械設備的基本信息,同時掌握生產工作的實際特點與要求,采取針對性調配措施。為了能夠防止在機械設備使用和保養時出現矛盾,還應該合理安排二次保養維護的時間。
2.2 特種設備檢測
特種設備是機械設備的特殊類型,其適用特點和應用方法都與常規設備不同,因此應該成為維修與保養管理的重點。當特種設備出現故障時,不僅會對正常工作產生影響,而且會威脅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對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不利。與一般性生產設備相比較而言,特種設備在危險性上更高,容易由于操作不當或者檢修不及時造成危險事故[3]。因此,應該加強對設備的安全檢測,定期巡回檢驗以確保其能夠正常運行。采用先進的檢測技術,實施獲取特殊設備的運行參數,當出現異常狀況時應該成立專門的檢查小組,制定有效的預防處理措施。
2.3 加強人員培訓
工作人員的專業能力與素養,是決定設備運行效果的關鍵因素,因此應該根據不同崗位實際需求制定針對性培訓計劃。對于操作人員而言,不僅需要確保其具備專業的操作知識與技能,而且需要增強其安全意識,防止由于工作疏忽造成的安全事故。三類級別的安全教育應該在現場定期開展,明確各個環節人員的職責。對機械設備的操作手冊進行合理化編制,同時普及安全生產責任知識,防止在工作當中出現僅憑經驗操作的問題[4]。新裝機械設備應該在廠家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安裝和使用,并在后續培訓中對其知識體系與技能進行更新,適應機械化發展的要求。為了能夠確保獲得良好的培訓效果,還應該對其進行有效考核,防止培訓工作流于形式化。
2.4 提升重視程度
提升對機械設備維修與保養的重視程度,加強各崗位人員之間的及時溝通與交流,在發現問題時能夠及時上報并處理。在日常維修與保養當中,應該嚴格遵循其工作流程(如圖1所示),對各個環節進行嚴格控制,避免重大安全事故的發生。在檢查設備之后應該認真填寫相關自檢記錄表,明確設備的運行狀態。制定有效的預防與應急處理方案,防止當故障出現時由于維修時間過長對生產造成阻礙。在設備的操作和保養當中都應該由專人負責,防止出現互相推諉的問題。
2.5 完善制度建設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保障維修與保養工作順利實施的基礎和前提,能夠保障其有章可循。在制度的建設當中,應該嚴格遵循“預防為主,維修為輔”的基本原則,盡可能在設備故障發生之前就采取預防處理措施。加強對機械設備的分類管理,同時明確其維修與保養細則,對工作人員進行細致化分工,實現維修與保養的精細化管理[5]。建立完善的安全生產責任制,增強不同崗位人員的責任意識,確保在問題出現的第一時間能夠找到相關責任人。為了能夠對其保養效果進行有效監督,應該成立專門的監督檢查小組,確保各項制度能夠有效落實。
3 ?結語
對于機械設備的維修與保養,是生產過程中的一項重要工作,也是增強企業經濟效益的基礎與前提。但是在實際工作中卻存在重視程度不足、人員素養不高和制度落實困難等問題,導致機械設備的故障頻發。因此,應該通過正確選型與調配、特種設備檢測、加強人員培訓、提升重視程度和完善制度建設等途徑,促進管理工作水平的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郭威.工程機械設備的維修與保養剖析[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9,18(16):231-232.
[2]崔冰輝.機械設備維修與保養管理問題的淺述[J].居舍,2019(20):158,164.
[3]豐加兵.機械設備維修保養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內燃機與配件,2019(12):137-138.
[4]蔡庚.關于機械設備維修與保養管理問題的探討[J].智能城市,2019,5(09):195-196.
[5]王琦.關于機械設備維修與保養管理問題的探討[J].科技風,2019(08):167-168.
作者簡介:劉振杰(1977-),男,山東沾化人,副高,本科,研究方向為設備物資管理、設備維修保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