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夏亞
摘 要:新時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發生了轉變,學生不僅需要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還應具備相應的能力。高職院校作為注重職業人才培養的地方,更應該對此予以高度重視。本文從高職院校的思政課教學入手,探討新時期將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注入高職思政課程的重要原因,一個是時代的需要,一個是提高就業競爭力的需要。同時,針對如何將該能力的培養注入高職思政課程中闡述幾點途徑,希望對此方面的改革提供一點幫助。
關鍵詞:高職;思政課教學;職業核心能力;途徑探究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9052(2020)01-0240-02
現階段,社會就業壓力大,一方面,企業對勞動者的要求越來越高;另一方面,很多高職生自身在知識、能力、品格等諸多方面略有不足。要想在未來社會避免被淘汰就需要提升自身的價值,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此外,還需要有應對崗位突變的能力,以此來讓自己立足于社會之中。思政課就可以對學生在此方面的能力進行培養,但仍存在不足,需要改善。
一、新時期將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注入高職思政課程的重要原因
1.專業性人才匱乏
新時代對于人才要求的轉變,需要全還存在著很大的差距。所以出現了“好工作難找,好工作又招不到專業性人才”的現象。在如今這個時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發生了一定的變化,需要多面性人才,具備自己專業領域的專業知識只是一部分,其還必須具備一種能力,一種可以應對崗位突變的能力,才能夠在當今社會站穩腳跟?!督逃筷P于職業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與實施工作的指導意見》(教職成〔2019〕13號)在基本原則中就明確強調了要堅持育人為本,促進全面發展,要重視傳授基礎知識與培養專業能力并重,強化學生職業素養養成和專業技術積累,將專業精神、職業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由此可見,在新時期,高職學生必須具備多種能力,尤其是適應社會的能力,面對前面未知的世界勇于探索的能力,打破慣性思維、勇于創新的能力,這兩項能力對一個學生今后走上社會,進行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許多高職院校已將此定為一個人才培養標尺。
2.讓學生走入社會后有良好的競爭力
現階段,我國絕大多數高職院校都將學生的專業能力和實踐作為首要培養目標,以至于忽視了學生其余方面的教育,例如,一個人要想在社會上發展,就必須承擔一定的責任,有一定的責任意識,還要與人合作,達到合作共贏的目的,此外,還要具備一定的創新意識,這樣才能持久地發展下去。然而,我國大多數高職院校都忽視了這幾方面的教育,對學生和社會都是不負責任的,院校也可以從思政課入手,在該課程中加入一些職業核心能力方面的內容,全方位的培養學生的能力,為學生畢業步入社會,進入職場打好堅實的基礎,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在就業中遇到問題時,從容應對。
二、高職院校思政課需要通過哪些途徑完成學生核心能力的培養
1.從課程編排的內容入手,將思政理論與職業能力融合起來進行教學
針對高職學生就業方面核心能力的培養,先從最基本的地方入手,從思政課教學的內容入手,結合當今時代需要的職業精神和職業能力在原有的基礎上對其課程進行完善、創新,力求將培養學生專業與思想教育完美融合在一起。具體的課程內容需要借助于社會的需求進行編排,了解社會對職業人員的需求,根據時代發展以及社會就業的現狀,將培養學生在就業方面的能力融入思政課教學內容中去,將思想和職業這兩方面的教育統籌兼顧起來。這與學生近期的學業規劃設計同等重要。
2.重視教師的作用,教師不僅起到引導作用,更多的是主導學生完成相應的行為活動
現階段,教育改革的方向就是讓學生主導課堂,教師對學生進行引導即可,但是,在此方面的教學中,這種教師引導、學生主導的課堂并不適用,教師既要起到主導作用,又要起到引導作用。教師需要參與到學生學習的各個環節,并起到一定的主導作用。教師需要對學生的相關活動進行具體的策劃和設計,并組織學生實施,同時,還要幫助學生解答疑問,幫助學生對相關理論知識進行理解,對組織的活動進行編排策劃,從而促進學生的核心能力提升。當然,學生要在教師的引導下付諸實際行動,同學之間互相交流、團結協作,對其進行具體的探究,在此期間,教師做好引導工作,學生要自己主動去完成相關行為活動,以達到最初提高自身核心能力目的。
3.教學過程中將理論與實踐完美融合起來,合理安排二者的時間
在思政課教學體系中注入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其具體包含兩個方面:第一方面,就是此方面理論知識的教學;另一方面,就是此方面實踐操作的教學。離開實踐教學的理論知識教學就會變得枯燥乏味,紙上談兵,自然不會取得較好的效果。離開理論知識教學的實踐操作教學就可能無法進行下去,學生對相關專業知識不理解,導致實踐操作很難進行下去,進而導致培養學生此方面能力的滯后,這都會影響教學目標的實現。要避免這種現象就必須對二者進行合理的安排,統籌兼顧。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在高職院校的思政課中取得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的雙豐收。
4.做好優秀典型案例的提煉,把工匠精神融入思政課教育
工匠精神蘊涵著敬業精神、創新精神、追求極致的精神和師道精神等,把工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使青年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懈奮斗。把工匠精神融入思政課教育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如何選擇合適的“工匠”?比如可以宣傳相關專業、領域的大師、專家的成功事例和人生感悟,宣傳本校本專業的優秀校友的成才經歷等,或舉行“拜師禮”這樣具有儀式感的活動讓學生增強專業自豪感。
5.完善考核體系,建立與之對應的考核制度
上述教學內容的改變,勢必要有與之對應的考核制度對學生相關能力進行檢測。要摒棄傳統的純理論考核,將考核擴大到整個學習期間的各個階段,對學生在各個階段的實際情況進行觀察,從而判斷學生在此方面的能力的大小??己艘獜亩鄠€方面進行,對學生的各項能力進行考核,在此過程中,選取部分學生參與到考核結果的測評環節,這樣取得的結果更具有說服力。例如,可以將各個考核環節的實際分數按照比例進行計算,取得最終結果,不僅考核面廣,還有利于學生的發展。教師可以布置一個課題,要求學生分組進行,最終進行具體的展示,教師根據所看到的實際情況進行打分,然后按比例評分。比如,實踐展示占總成績的40%,理論考試占總成績的40%,平時表現占20%。如此考核,對學生多方面能力進行培養,實現最終目標。
三、結語
總之,高職院校要清楚地意識到思政課程對學生將來發展的重要性,作為一個注重職業培養的地方,要意識到現階段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并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完善教育體系,力求為社會培養出優秀的職業人才。這就需要多方共同努力,院校在思政課教學中注入職業能力培養的教學內容和課程,將時間與理論互相融合,為新時代的學生就業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土貴,王小依.基于滲透式教學的高職思政課職業核心能力培養途徑探究[J].貴州師范學院學報,2017(3).
[2]吳潔.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生活化研究——以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論為視角[D].江西科技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6.
[3]黃琳.職業精神教育納入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的探索[J].科技風,2018(35).
[4]高景林.“能力培養為核心”的高職思政課教學模式革新[J].文教資料,2017(24).
(責任編輯:李凌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