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帥
摘 要: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以培養實踐能力為目標,在我國的就業市場擁有廣泛的適用性。本文從我國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的就業現狀入手,詳細的分析人才需求的規模、類型、知識與能力等,探討如何科學的建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模式,以期為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更好地培養人才、滿足社會需求提供有價值的參考意見。
關鍵詞: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7.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9052(2020)01-0258-02
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強調應用能力的培養,其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直接對應著實際的職業需求。因此,從入學之初,就為學生制定出科學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可以實現教育模式和教育效果的相互助力,不僅對專業的發展,也會為人才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職業生涯規劃概述
1.職業生涯規劃的含義
職業生涯規劃是把一個人一生所從事的職業,需要達到的目標,其間需要承擔的職務以及對應的責任,還有需要參加的培訓等等進行計劃,并以此為依據加以實施。這個計劃將職業的內容、目標,以及相關的周邊內容都涵蓋其中,是個人職業成就和組織計劃的一種預設,它并非是一個單純的概念,而是個體通往社會的重要途徑。因為未來是不確定的,職業生涯規劃也就存在著較多的變化,但是職業生涯規劃一旦確定,主體部分是比較穩定的。
2.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含義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是大學生在大學階段基于對自己興趣愛好、個性特點、價值觀的深入了解,然后對行業結構、職業環境、職業內容等與自身的契合程度進行研究,從而找到職業生涯順利發展的因素和路徑,衍生出完整而適當的個人職業生涯理論,并以此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的過程。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具有一體兩面性,一方面它會讓大學生對自己的學習產生一種主動規范、督促的作用,另一方面,它會推動專業教育質量的提升,讓其培養模式和培養質量貼近社會的需求。
二、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就業市場的人才分析
1.人才需求形勢的分析
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的興起,與繁榮的經濟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當下所有科技產業,以及我們在生活中使用的數據,均是以數學為基礎的。這樣看來,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培養的人才,有著廣闊的就業前景。具體來說,大學生畢業后,可以從事一些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的基礎工作,如數據計算、趨勢分析等,也可以從事其他相關的專業,如軟件開發、國際貿易、生物制藥、通訊工程、建筑設計等。單從個人發展來看,就業的機會和選擇的空間都比較大,就業難度很低。
2.人才需求類型的分析
以職業和專業的相關程度為依據,按照由緊到松的順序,對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能夠從事的職業進行一些舉例分析,可以讓我們更清楚的看到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需要的人才類型。第一,教育業。隨著教育人事制度的改革,教師聘任制已經在全國范圍內推行。因此,各個地區都需要大量的教師,教師的待遇也逐漸得到提升。2018年教育部的數據統計顯示,未來五年,我國教師的缺口會達到120萬,其中中學基礎學科的教師占到80%以上。這對于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的畢業生無疑是“利好消息”。還有一些大學生,在畢業之后從事了家教、課外輔導等工作。因為中學數學存在難度和系統性,所以選擇此種教育模式的家長越來越多,在一、二線城市,選擇課外輔導或一對一家教的家庭已經超過了90%。所以,這種就業前景也是非常好的。
金融業。該行業是未來國家的支柱產業,優勢明顯,前景良好。會計師、精算師、營銷人員、保險從業人員、金融分析師等都需要掌握以數學為基礎的經濟學原理。數學人才在用人單位能夠得到廣泛的接納,工資待遇較高,晉升通道順暢,成為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大學畢業生的主要選擇。
高科技產業。高科技產業意味著和互聯網緊密相連,互聯網的發展是以運算為基礎的。僅以IT職業為例,扎實的數學功底、嚴密的邏輯思維是從事該職業的基礎,因此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的畢業生,只需要經過簡單的培訓就能勝任工作,使用成本比較低。
三、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
1.加強職業規劃指導教師隊伍的建設
教師的規劃與指導是保證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第一基礎,建立一個有著較高的專業水平、能夠實地從事大學生職業規劃的教師隊伍,是高等院校需要完成的第一項工作。這個隊伍應該包括輔導員、資深教師、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他們不僅要在職業道德層面影響大學生,還要對就業市場的趨勢、動向和需求非常了解。對外能夠與往屆畢業生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對內能夠發現當前教育模式中的問題與不足,準確及時的提出解決方案。對上能夠反饋信息,獲得政策、物質上的支持,對下能夠通過課程講授、思政教育,幫助學生了解自我、了解專業,確立合適的職業生涯目標。總體而言,就是需要一專多能的復合型教師隊伍。
2.構建長效精準的人才培養機制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應該是貫穿在四年的日常教學中的。
第一,它可以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職業生涯觀念,把職業生涯觀念作為自己學習和對未來工作的依據。
第二,了解了職業的屬性后,可以結合自身的特點,對職業生涯進行系統性的規劃,對未來可能存在的適應不良也有一定的心理準備。
第三,這種日常化的職業規劃教育需要做一些分類的工作。教師需要為學生做一些關于職業意向的調研工作,了解學生未來想要從事的職業是什么,然后結合該生的個性特點、興趣能力等,以及職業所需要的一些基礎條件,綜合在一起,最終給予學生一些有價值的參考意見。有些學生的意愿與實際情況的差距比較大,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教師可以組織相關的社會資源來校進行講座,也可以組織學生實地考察實習,讓學生自己甄別個人能力和職業要求之間的距離。
第四,不同學科的教師要做好整合工作。例如有意向參加公務員考試的學生,教師可以聯合思政系和中文系的教師進行相關內容的輔導,補足學生在非專業的學習上的短板,通過指導幫助他們不斷地調整職業生涯規劃,通過一個小目標、一個小目標的逐步實現,勾勒出清晰的職業生涯規劃。
3.科學設置課程并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
如果是基于職業生涯規劃的前提進行課程設置,就不能僅僅停留在專業上,而是要更多的結合學生的特點,制定一些具有針對性的課程內容。針對職業生涯設置的課程也應該分為公共課和選修課兩種。公共課適用于所有學生,是將就業種類劃分為幾個重點的就業方向,由校內教師或外聘專家授課,鼓勵學生參與社會活動,豐富自身的經驗,通過提升綜合能力,增強就業的競爭力。選修課是在學生已經有了明確的職業方向后,所做的專業課程教學,它們大多會配以專業的規劃和測評,讓學校的課程和學生的規劃都能有修正的機會與空間。至于開展的時間,并沒有一個明確的規定,還是應該結合更為具體細致的個人需求進行,這樣一來,也就是說,關于職業生涯的規劃,最終需要從大眾化走向定制化。
四、結語
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的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需要從主觀和客觀兩個方面進行全面客觀、理性細致的分析,把學生的個性特點、興趣能力和職業的具體要求結合在一起,同時對外部市場做出趨勢性的分析,然后制定學習計劃,點滴漸進的培養人才,恰如其分的開展教學活動,同時鼓勵學生向著多個方向發展自己的能力,形成個人的職業路徑,才能最終實現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和專業教育質量的共贏。
參考文獻:
[1]傅瑜弘.職業準備期大學生職業自我效能的作用機制及對職業發展影響的研究[D].吉林大學博士論文,2015(8).
[2]郭曉川,謝天.加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引導的必要性及具體措施[J].文教資料,2017(14).
(責任編輯:李凌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