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紅秀 劉 濤
(沈陽航空航天大學圖書館,遼寧 沈陽 110136)
2015年,國務院針對高校學科發展發布了“雙一流”建設方案,強調一流學科建設是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核心和關鍵[1]。“雙一流”建設方案提出后,中國高等教育迎來新的成長機遇,高校圖書館是為教學與科研提供文獻資源保障的學術型服務機構,應抓住新的契機承擔起高校圖書館的重任。其館藏資源建設應從制度、采購和服務三方面出發,以重點學科資源建設為導向,為一流學科建設保駕護航。結合國家教育部和遼寧省一流學科建設名單,筆者以沈陽航空航天大學(以下簡稱“本校”)入圍的一流學科作為重點學科研究地方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保障策略。
2017年末,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發布了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將其中參與評選學科中前70%學科分9檔公布,本校分別是評估等級B—(學科排名前31%-40%)、C(學科排名前51%-60%)、C—學科排名前61%-70%)的9個學科入圍一級學科,具體結果見圖1。隨后,遼寧省公布最新高校一流學科建設項目動態調整結果,本校共有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學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入選一級學科。基于教育部和遼寧省對本校一級學科的公布情況,結合圖書館館藏統計2014-2018年重點學科紙質圖書入藏情況,主要統計《中圖法》22大類中T、V、X、F和J五大類紙質圖書入藏情況,共計11萬冊,占總計入館總冊數的63%。近5年來,電子資源的配置也是依據經費情況進行微調,中文電子資源16種,外文電子資源20種左右,每種數據庫資源的采購都是經過調研分析,主要目標是助力本校重點學科建設。

圖1 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
高校圖書館基于重點學科的館藏配置主要有紙質和電子資源,紙質圖書是紙質資源中應用最廣泛的資源。筆者簡要分析近5年(2014-2018年)圖書館基于重點學科中紙質圖書的借閱情況及借閱占比,重點學科主要統計T、V、X、F和J五大類,具體情況見圖2和圖3。通過對本校重點學科的借閱量(借閱冊數)、借閱比例(某大類的借閱量占館藏借閱總量的比例)的統計可以看出,T大類的借閱比例遠遠高于其他重點學科,這與本校設有航宇、機電、計算機、動力、電子等特色學科有很大關系。此外,V大類作為館藏特色資源借閱比例相對較少,原因在于V大類圖書出版數量相對較少,本館每年對V大類圖書采購相對齊全情況下,近五年入藏數量近5000冊。因此通過數據可以看到,重點學科相關紙質圖書的借閱比例仍有待提高,高校圖書館可以重點配置重點學科專業圖書,采購比例在原有基礎上繼續加大投入,增加圖書種類,打造重點學科和科研相適應的學科資源體系,形成主次分明的自身特殊架構的藏書系統。

圖2 近五年重點學科借閱量統計

圖3 近五年重點學科借閱比例統計
近幾年,外文電子資源購置比例及經費在高校圖書館資源采訪中占比表現出明顯的增長趨勢。筆者主要針對重點學科所需的外文數據庫資源進行簡要分析,通過訪問DRAA(高校圖書館數字資源采購聯盟)網站,對本校圖書館2017和2018年 Elsevier ScienceDirect(簡稱 SD)、IEEE/IET Electronic Library(簡稱IEL)、American Institute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簡稱 AIAA)、ASME、Springer電子雜志(簡稱SLCC)5個數據庫的資源利用情況進行統計,具體情況見表1和表2。通過統計資源下載情況可以看出,SD數據庫的利用相對樂觀,但重點學科相關數據庫的整體利用情況仍需改善,與全國用戶平均下載成本相比本校仍有很大上升空間,且在全國購買此類用戶中的排名均相對落后,由此說明,重點學科相關的外文電子資源其引進成本高,但利用效果不理想。因此,在外文電子資源采購費用如此高昂的情況下,高校圖書館應結合重點學科的應用情況制定合理方案,以促進學科發展。如資源采購時對利用率高的期刊資源應確保采購的連續性,學科服務過程中對重點學科資源的宣傳工作要到位。總之,圖書館應結合現有情況,對外文資源購置與外文數據庫資源利用情況進行詳細分析,以提升資源利用率,更好地服務重點學科的需求與發展,助力學校“雙一流”建設。

表1 2017年重點學科外文電子資源使用統計

表2 2018年重點學科外文電子資源使用統計
國家“雙一流”提出的目的是促進高校學科發展,這意味著高校圖書館作為本校提供文獻資源保障的學術性服務機構,應迎合本校一流學科建設發展的需求,對館藏資源采購進行系列改革和創新,向以重點學科資源為導向的館藏資源建設傾斜,依據不同學科等級建設劃分資源,合理規劃館藏架構。近幾年,由于地方高校圖書館缺乏明確的重點學科相關資源保障規定,受經費、人力、資源等因素影響,盲目地將采購政策由紙質資源采購向數字資源采購轉移,導致數字資源和紙質資源比例劃分不明確,出現學術型文獻資源和非學術型文獻資源模糊性采購等弊端,不能適應重點學科建設和發展。
高校圖書館對學科資源雖然進行了調研,但缺乏系統性。高校圖書館需要思考如何助力“雙一流”學科快速發展,首先要對學校重點學科及交叉學科所需的專業資源需求有所了解,對重點學科支撐資源展開系統性調研,策劃出清晰的執行方案。對重點學科所需資源進行問卷調查,在學科館員走訪院系過程中,與重點學科負責人溝通學科代表性資源需求,與青年教師、學生代表等用戶調查了解資源利用情況,通過計算機軟件對重點學科購買資源使用情況進行統計對比等等。全面分析重點學科資源是否做到合理采購,是否實現圖書館資源利用最大化,是否保證重點學科用戶所需與高校圖書館館藏資源購置相吻合,因此,高校圖書館需要針對重點學科需求進行系統全面的調研分析。
學科服務依托于學科資源建設展開實質性工作,也就意味著資源建設部和學科服務部應加強聯系與溝通,重點資源采購過程中要咨詢學科館員(或學科聯系人)的意見與提議。學科聯系人在與相關學院用戶溝通后,應隨時把信息需求反饋給采訪人員,以為重點學科資源建設的不斷優化發揮應有的作用。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工作需要不斷發展與創新,才能促使館藏資源建設更好地為學科用戶的需求保駕護航。尤其在“雙一流”大環境影響下,對學科服務的主體學科館員提出了更高要求,除了提供基本的文獻資源服務外,更要深入到科研項目中,將科研結構進行有效細化,提供更為精細的服務[2]。
一流學科即重點學科的發展及計劃是高校“雙一流”目標建設之關鍵,高校圖書館要與高校總體規劃路徑相一致,由此,高校圖書館領導班子應從宏觀確立學科資源保障制度,如圖4。其一,確立合理的館藏紙電資源比例和經費的劃分制度。新時代環境下,通過對受網絡制約的讀者行為分析后,應改變紙質資源采購模式,調整為以數字資源購置為主的館藏建設方針,即高校圖書館應增加電子資源購置比例。例如,本校圖書館2017年開始取消訂購紙本期刊,紙本圖書訂購經費減少,2017年電子資源與紙質資源的購置比例為3:1,從圖書館的決定和采購比例可以看出,數字資源將成為滿足學校重點學科文獻資源建設的主要選擇。其二,從制度上劃分重點學科資源館藏結構。圖書館需要充分了解學校重點學科的教學和科研結構,對服務對口資源進行重點和針對性采購,圖書館對學校相關學科資源及滿足教師和學生用戶的課外學習資源應有大致了解,以保證資源采購的全面性。同時,重點學科相關的學術資源和前沿資訊要做到重點關注,盡全力發揮資源效益。其三,從制度上保障重點學科資源的利用率。通過采取必要的手段對重點學科資源的利用情況進行分析,明確使用成本,對其下載量、單篇使用成本等進行效益分析,建設學科評估和反饋機制,對學科資源利用率高的進行連續性訂購,發揮資源效用,對學科資源利用率低且使用成本高的資源要相應減訂。

圖4 確立學科資源保障制度
高校圖書館構建重點學科文獻資源的保障機制,需要制定系統性的重點學科資源采購方案,這也將需要高校圖書館資源建設部及館領導深入策劃調研,規劃如何保障采購資源最大限度滿足重點學科資源的效用。其一,對學科專家、青年教師、本碩學生讀者開展問卷調查(紙質版和網絡版問卷形式),了解其文獻資源的使用習慣、方式,對現有館藏資源滿意程度,希望圖書館補充哪類資源等系列問題。其二,學科館員在走訪負責院系過程中,要經常與科研團隊、師生用戶進行溝通,了解對應學科發展目標(方向),尤其是重點學科的課程設置情況、現有館藏資源配置和使用情況及資源需求。其三,學科館員或采訪館員利用文獻分析管理工具對重點學科資源使用情況進行類比分析,重點對外文文獻進行引文分析評估,對需求較多的期刊等資源深度分析,對比“雙一流”高校館藏數據與本館館藏數據,強化重點學科資源優勢。
目前,高校圖書館數字資源采購相對更精細化,更需要經過以上系統的調研,而紙質資源采購可以借鑒現有的兩種方案,分別是館配商提出來的精準采購概念和高校圖書館提出的讀者決策采購(Patron Driven Acquisition,簡稱PDA)。所謂精準采購就是“運用精益思想,以學科、《中圖法》類別、核心出版社關聯關系為切入點,為高校學科館藏制定科學、合理的學科圖書采購方案”[3]。PDA是供應商提供各種書目數據,采訪館員將供應商書目經系統查重后發送給讀者選擇,并督促供應商根據讀者反饋提供高質量的采訪數據,讀者成為采選書目的執行者[4]。無論高校圖書館以哪種方式選購資源,都是圍繞高校重點學科實施采購方案,以推動重點學科的發展。
學科資源建設工作關乎高校學科的發展,同時保障學校學科發展也離不開學科服務,開展兩種工作的服務主體都是學科館員即學科聯系人,他們始終堅守在信息科技前沿,作為橋梁和紐帶,不僅為更好地服務學科用戶發揮自身價值,也為館藏建設提供有效數據支持。而基于學科服務原有的工作內容,“雙一流”館藏資源建設背景對學科服務工作提出新的嚴格要求,要為重點學科建設發展提供深層次的學科服務,要對采購的各種資源進行歸納和分類,有針對性地開展信息推送,以更便捷的方式利于學科用戶的搜索和使用,同時,為重點學科用戶提供專屬的學科服務,做到及時發送前沿專題資訊;其次,要對開放獲取資源(OA)進行深度挖掘與整合,使OA資源有效補充館藏學科資源的不足,也要建立學科資源導航系統,按照學校學科資源進行分類,在條件允許情況下,將學術資源按重點學科專業進行優先梳理,使學科服務及學科資源建設工作有新的進展;最后,學科服務工作需要對館藏資源的學科保障情況進行分析,如可以使用南京昆蟲軟件公司開發的“電子資源利用績效分析平臺”(ERS),收集各種電子資源的定量數據,對電子資源進行績效分析,為數據庫訂購提供分析工具和決策,為學科服務提供深度的資源梳理[5]。高校圖書館通過利用學科資源配置和學科服務的緊密聯系對學校學科進行對比分析,有針對性地對重點學科進行評估,進一步優化館藏資源建設方案,以促進學校重要學科的快速發展。
高校圖書館要抓住國家“雙一流”建設契機,研究高校不同學科發展規劃,構建圖書館針對不同學科的資源建設規范,不斷調研學科專業的系統性采購需求,實現資源建設與學科服務工作的緊密融合。高校圖書館需不斷調整自身視角,實現資源保障功能,提升學科服務能力,為高校重點學科建設助力,不斷促進學校重點學科發展,提升自身品牌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