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鵬
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450046)
城市公共建筑入口空間是城市空間與建筑內部空間的交界處, 其設計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不僅要考慮到公共建筑空間與城市空間之間的整體性和統一性,而且還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美觀性和功能性。雖然城市公共建筑入口空間有很多設計原則,但是在實際的設計中,必須要考慮建筑及其周邊環境的實際情況。
城市建筑入口顧名思義就是由城市外部空間進入到建筑內部的一個通道。入口空間是一座建筑的起點,是人們進入建筑的必經空間,是建筑的一部分。 一般情況下,城市建筑入口空間既包含建筑本身的入口,也包括從建筑內部到外部或外部到內部的空間。 入口空間對于整座建筑具有重要的意義,具有中介性、過渡性、儲存性等多種功能。 根據建筑入口與建筑的關系可以將入口空間分為平面式、凸出式、凹進式、分離式、混合式等類型,不同的城市公共建筑類型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入口空間類型。入口空間對于城市公共建筑來說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不僅會影響到城市整體的美觀性和功能性,而且會影響到人們的舒適性[1]。 同時,公共建筑入口空間設計還要考慮到整個城市的建筑風格,讓入口空間的設計更具有時代性和城市性。
功能性原則是城市公共建筑入口空間設計最基本的原則。 只有具備功能性,入口空間才能充分發揮作用。 功能性主要包含交通功能、標識功能兩個方面。 入口空間是城市建筑的交通樞紐,在入口空間的設計中, 要考慮到人員流動的數量和特點,首先要保證交通的流暢性。入口空間還要具備一定的標識性,要醒目,能夠抓住人們的眼球,將人流吸引到公共建筑中[2]。入口空間設計要考慮建筑風格,讓建筑空間具有自己獨特的風格,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入口空間設計要讓人耳目一新,從而難以忘懷。
安全性是公共建筑入口空間設計的重要原則,若是入口空間缺乏安全性,不僅會影響人們對整個建筑的印象,甚至會影響到人們的生命安全。 安全性涉及到建筑所使用的材料、結構等各方面。 人們需要通過入口空間進入公共建筑內部,若入口空間的建筑材料質量不合格、結構設計不夠合理,則會埋下安全隱患。
公共建筑入口空間的舒適性主要體現在身體舒適性和心理舒適性兩個方面。 身體舒適性主要是指便捷性,如針對行動不便的人群可以設計一些快捷通道來滿足其使用需求;心理舒適性主要是指人們的感官舒適性,人們進入空間能夠感覺到一種心理舒適。 空間尺寸是影響人們空間體驗的重要因素,如果視線受到壓迫,容易產生壓抑、不愉快的情緒;視線太遠,則會產生失落、無助的感受。 因此,合理的視線范圍、和諧的空間過度可以提高入口空間的舒適性[3]。
按照建筑入口與建筑的關系,可以將其布局分為平面式、凸出式、凹進式、分離式、混合式等,如圖1 所示。

圖1 公共建筑入口布局類型
3.1.1 平面式
平面式入口即為直接在建筑外墻上開口,入口與建筑墻面處于相同垂直面上。 平面式入口的優勢在于能夠保持建筑外墻的連續性,簡潔明了,具有一定的整體性;其缺陷在于入口空間布局簡單,空間的過渡與引導作用相對較弱,減弱了入口的位置感與方向感,難以被人快速發現。 如果公共建筑入口采用平面式布局,則需要予以補充與強化,如利用裝飾來加強入口周邊顏色與材質的變化,使其更加突出;或通過設立雕塑、立柱等方式來豐富入口的視覺效果,突出入口位置。
3.1.2 凸出式
凸出式入口在設計中利用了公共建筑的體量以及雨篷等構件,其優勢在于設計靈活、造型多變,具有一定的指引與提示功能;缺陷在于較難把握入口與建筑主體之間的視覺平衡效果。 在進行凸出式入口設計時尤其要注意入口與公共建筑的協調性。
3.1.3 凹進式
凹進式設計是將公共建筑主體進行部分挖空,凹入部分作為入口空間,其優勢在于維護了建筑外觀的整體性,又豐富了建筑形象,且私密性良好,還可以起到一定的引導指示作用。 凹進式設計利于公共建筑人員交流,較為適合應用于城市中心區域。
3.1.4 分離式
分離式設計的主要特點在于建筑入口與建筑主體之間是相互獨立的。 建筑入口空間以獨立的建筑形式存在,擁有較強的適應性與多變性,可以根據不同建筑類型進行調整優化,以滿足公共建筑入口的標識與文化功能。
3.1.5 混合式
一些公共建筑入口往往同時擁有上述兩種或多種布局特點,無法簡單歸納為某一類,這種形式即為混合式。 如在凹進式的凹處設置雨篷等構件,使得入口更富有活力[4]。 混合式的優勢在于多種入口形式相互補充,使得公共建筑的形象更加豐富。但在實際應用混合式設計過程中要注意不同元素的協調性,避免過多元素堆砌使得視覺效果變得凌亂。
一般情況下,為了吸引顧客的注意力,同時起到廣告的作用,公共建筑入口會設在人員流動比較大的區域。 公共建筑入口方位的選擇不僅要考慮到道路的等級和人流量, 還要考慮到城市的需求,否則容易造成交通擁堵,嚴重時還可能會引發交通安全事故。
在城市公共建筑入口空間設計中,首先要確定入口的數量。 一般情況下,城市公共建筑的入口會有2~3 個,其中一個主入口作為外部人員流動的主要場所,其他兩個入口作為內部人員的出入口,從而保證人員的順利流通。 其次是確定開口的方位。 開口的方位也是城市公共建筑入口空間設計中必須要考慮的因素,其決定了交通的便利性和人員的流通性。 同時,還要考慮到車輛進出和停泊的便捷性。
為了提高入口空間的美觀性,設計中既要綜合地考慮入口空間的比例關系、色彩、建筑材料等因素,還要考慮到人們的審美特點。
3.3.1 比例關系
公共建筑入口空間的大小不僅制約著人流量的大小,還決定了入口空間的美觀性。 入口空間的比例要與建筑體量相協調。 因此,入口空間與公共建筑本身相輔相成,具有一定的整體性[5]。
3.3.2 色彩
色彩對人們的視覺和情緒有著較大影響。 公共入口空間的色彩要與公共建筑的功能性相協調,而且還要與人們的感官相協調。 環境色彩可以分為背景色彩、主體色彩與點綴色彩。 對于公共建筑入口來說,背景色彩即為天空、周圍建筑與建筑主體的顏色,其能夠對建筑空間入口的氛圍起到調節作用;主體色彩即為構成建筑入口的各類要素的色彩,既是建筑入口色彩的主要構成,也是營造環境氛圍的主要因素;點綴色彩即為建筑入口環境中豐富多變的小面積色彩,主要起到點綴、烘托的作用。 在公共建筑入口色彩設計中需要有重點地對比搭配,例如:背景色與主體色的對比,能夠以低暗突出建筑空間或物體,使得入口空間層次更加多變;主體色與點綴色的對比, 能夠強化入口空間的細節設計。在運用色彩對比手法的過程中尤其要注意色彩的合理搭配,避免出現色彩疏密、色相搭配不合理的情況。 因此,還要高度關注色彩與面積的關系,如將黃色作為大面積背景色,使其反復多次出現,建立統一的色彩基調, 再以小面積的橘色作為點綴色,以獲得色彩的協調, 實現建筑入口與建筑的整體感。
3.3.3 建筑材料
空間入口的美觀性還與所使用的建筑材料有關。 不同材料會呈現出不同的質感,如鐵質材料會呈現一種堅硬的金屬質感,而木材都會呈現出一種較為柔軟的質感。 在辦公樓的入口設計中,我們可能會想要體現冷靜利落的金屬質感。
入口空間是公共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既是公共建筑的“臉面”,也是公共建筑的“身體”。 公共建筑入口空間設計既要遵循相關設計原則,也要符合實際情況,做到既能夠彰顯建筑自身特點,又能夠滿足人們的需求。 不同的公共建筑具有不同的特點風格,在公共建筑入口空間的設計中還要考慮到建筑本身的功能性。 總之,城市公共建筑的入口空間設計并不是一項簡單的工作,需要綜合考慮多方面的因素才能夠讓入口空間更加完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