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郭鑫 張淑賢
2019年,是國際互聯網誕生的50周年,同時也是國際互聯網全方位接進我國的25周年。在此期間,伴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成熟與配套基礎通信設施的完善,我國互聯網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涌出,互聯網行業隨即迎來了一個快速發展期,網民規模也不斷突破新高。根據我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有關統計報告(第44次)指出,我國互聯網的普及率截至2019年上半年已經突破60%,達到了61.2%。我國互聯網網民與手機網民均以超過9億人的規模位列世界第一。不可否認,有不少互聯網企業通過技術革新與服務創新,深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并且促進了國民經濟的發展。但是,也有一部分互聯網企業過分追逐利益,而忽視道德與法律約束,漠視自身的社會責任,“野蠻生長”,誘發各類社會問題。近年來,最為典型的便是“自如甲醛房”事件、“拼多多假貨售賣”案,以及發生在2018年5月令國人震驚的“空姐乘滴滴順風車遇害”案等。這些案件無一例都反映出這些互聯網企業沒有深刻認識到:企業只有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才能獲得持久的生命力和競爭力。2018年4月20日至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壓實互聯網企業的主體責任,決不能讓互聯網成為傳播有害信息、造謠生事的平臺”。為此,通過深入研究互聯網企業社會責任與競爭力間的相關性,對新形勢下我國互聯網企業的發展以及人民福祉的進一步提升有著重要意義。
當前,國內外眾多學者在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競爭力間的關系上做了諸多有價值的研究,這些研究分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探究分析,并形成了三種主要觀點:Cornell &Shapiro(1987)①、張旭(2010)②等學者研究發現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將增強企業競爭力;Aupperle& Carroll(1985)③、趙濤(2008)④等學者則認為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會影響企業競爭力的提升,甚至會使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弱勢;而劉慶雪和何仲堅(2005)⑤、王天竹(2015)⑥等學者認為企業的社會責任與競爭力之間雖存在一定的相關性但并不顯著。綜合國內外的相關學者的研究可以發現,企業社會責任對于競爭力有著不同的影響效果,這些研究結論對本文的深入研究有著較高的指導性作用。最終,筆者更傾向于認同積極承擔社會責任能夠有效促進企業競爭力提升的觀點,即社會責任與競爭力之間確實存在正向相關性。企業作為社會主體的一員,無時無刻不在借助著社會資源來進行生產經營活動,并從其他社會主體手中賺取利潤。因此,企業通過積極承擔起社會責任來反哺社會也是應盡義務之一。企業的綜合效益與整體競爭力當企業責任與利潤實現平衡后才能得到充分體現。據此,本文將基于利益相關者理論,深入探究互聯網企業在向利益相關者承擔社會責任后,對企業競爭力產生的影響效果。為此,本文做出以下假設分析,并構建了關系模式圖,如圖1所示:

圖1 互聯網企業社會責任與競爭力的關系模式圖
互聯網企業積極向股東承擔責任,按照股東大會的相關要求有序開展生產經營,這樣既可以保證企業從股東得到穩定充足的資金,又可以保證企業股東積極參與到企業的監督與改革創新中去,進而實現使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創新力與市場競爭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互聯網企業積極向員工承擔責任,保障員工的生命與健康以及確保穩定的收入與福利待遇,可以使員工的幸福感、認同感、歸屬感增強,從而進一步推動互聯網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以及企業競爭力的提升。
互聯網企業積極向用戶承擔社會責任,努力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重視用戶的售后反饋與體驗評價,對問題與建議進行及時解決與采納,從而贏得用戶的好評與青睞。更進一步來說,用戶的好評還可間接轉化為企業的軟實力,樹立企業的正面形象,提升企業信譽,并通過用戶的口碑宣傳形成廣告擴散效應,增加企業知名度,降低企業的運營成本,最終實現品牌溢價,提高企業競爭力。
互聯網企業積極向政府承擔責任,通過主動納稅,提供優質的“互聯網+”產品與服務等,有利于互聯網企業獲得政府的政策偏袒乃至財政支持等,從而降低互聯網企業的經營成本,有效提升盈利能力。當互聯網企業憑借寬松的政策與政府的鼓勵,又可以進一步激發創新活力,提升產品與服務的質量,提高企業競爭力。
互聯網企業積極向債權人承擔社會責任,保持誠實守信,并真實、準確、完整、及時地披露公司相關信息,主動償還本金并支付利息,不惡意拖欠合同款項,從而增加企業的商譽與信譽,維護企業的良好形象,最后極大提升企業的融資能力與競爭力。
互聯網企業積極向供應商承擔責任,主動對其履行償付義務,嚴格執行合同條款,及時披露相關重要信息,努力維護項目合作順利進行。這樣可以極大提升互聯網企業的信譽與形象,從而使二者形成長期穩定的互利共贏的合作關系,讓企業競爭力得到有效提升。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H1:互聯網企業向股東履行社會責任和企業競爭力呈正相關關系。
H2:互聯網企業向員工履行社會責任和企業競爭力呈正相關關系。
H3:互聯網企業向用戶履行社會責任和企業競爭力呈正相關關系。
H4:互聯網企業向政府履行社會責任和企業競爭力呈正相關關系。
H5:互聯網企業向債權人履行社會責任和企業競爭力呈正相關關系。
H6:互聯網企業向供應商履行社會責任和企業競爭力呈正相關關系。
目前國內外對企業社會責任有關指標的評價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類:問卷調查法、聲譽指數法、內容分析法、利益相關法以及KLD指數法。但是,這些方法各有優缺性。在考慮到數據的可獲取性、真實性和完整性,本文通過借鑒相關學者的研究,并結合互聯網企業的實際特點,最終將內容分析法和利益相關者評價法二者共同結合起來,設計了互聯網企業社會責任評價指標體系。該體系基于前文提出的研究假設,將互聯網社會責任劃分為股東、員工、用戶、政府、債權人、供應商共7大維度10項指標,并且每項指標都是結合當前學界研究以及現實情況來進行甄選。每項指標也都分別給出了具體的計算方法,具體如表1所示。另外,還需說明,本文在選取“資產負債率”來衡量互聯網企業向債權人承擔的社會責任時,介于該指標是一項負向指標,將在之后的實證分析中對其進行倒數處理。

表1 互聯網企業社會責任指標體系
本文在對互聯網企業競爭力有關指標設計相關的評價體系時,主要參考了金碚(2005)⑦的企業競爭力評價法。然后,本文在綜合考慮時間成本、投入力度以及結果預期等多方因素后,最終選用金碚企業競爭力評價法下的顯性指標來進行測量。進一步研究可發現,顯性指標主要分為規模子因素、增長子因素以及效率子因素。每項子因素由不同的指標組成,其中規模子因素和增長子因素主要包括主營業務收入、凈利潤、凈資產、近三年主營業收入增長率、近三年凈利潤增長率共計5項財務指標,效率子因素中主要包括凈資產收益率、總資產收益率、全員勞動效率、出口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共計4項指標。但是,再結合李鋼(2004)⑧、鄧玉華(2013)⑨等學者的研究,可以發現出口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與企業競爭力的關系較弱,解釋與貢獻程度較低。因此,綜合考慮下,本文決定剔除出口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最后用8項指標來衡量互聯網企業競爭力。另外,考慮到下文要用互聯網上市企業3年的數據來進行實證分析。所以,為了避免序列相關性,本文將近三年主營業收入增長率和凈利潤增長率替換為每年的主營業收入增長率和凈利潤增長率。在計算方法上,本文將在實證研究中通過因子分析,計算得出互聯網企業競爭力的最終得分,從而進一步探究互聯網企業社會責任與競爭力的關系。具體的互聯網企業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如表2所示。

表2 互聯網企業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
企業社會責任履行的范圍直接受企業規模大小的影響,規模越大的企業所需履行的社會責任范圍越廣,也更加容易受到外界的關注(Trotman &Bradley,1981)⑩。為此,企業會更加重視社會責任積極主動加大履行社會責任的力度。據此,本文選用“企業規模”來作為控制變量,并用企業期末總資產的自然對數來進行衡量,具體如表3所示。

表3 控制變量指標體系
當前,國內互聯網行業的法律制度還不夠完善,因而難以對互聯網企業形成足夠強有效的外部制約與監督。因此,政府有關職能機構應該針對互聯網企業頻發的亂象制定相關行業法規,健全互聯網企業的監督管理機制,維護公眾合法權益。同時,人大也應該努力關注互聯網行業的大眾熱點問題,并進行針對性立法或補充相應法律條款,從而實現在制度與法律層面上,有效規范互聯網企業行為,彌補法律漏洞,掃清制度盲區,進一步防止一些互聯網企業鉆法律空子的現象發生。除此之外,政府也還應該在政策上加強對互聯網企業的鼓勵、支持、引導,出臺更多合理有效的激勵措施,為互聯網企業更好履行社會責任、實現可持續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互聯網企業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同樣還離不開用戶、媒體平臺以及社會其他群體的合力監督。因而,用戶應該自覺提高網絡素質與維權意識,學會甄辨互聯網企業的違規與侵權行為,同時對于一些虛假信息以及網絡中存在的詐騙等違法行為也要進行及時舉報,主動承擔起對網絡環境監督管理的責任。另外,政府有關部門以及其他社會組織也要進行宣傳教育,并向大眾及時普及有關網絡空間的基本道德準則與法律規范,呼吁公眾合理、合法地維護自身權益。除此之外,媒體平臺也應該積極發揮輿論導向與監督曝光的社會責任,通過電視、報刊、網絡等媒介,對于一些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的互聯網企業要進行宣傳報道,對于一些社會責任缺失的互聯網企業也要進行批評與曝光,大力弘揚積極向上的社會責任風尚。
互聯網企業要大力夯實社會責任意識,自覺將其注入到企業未來的運營和管理之中,并更盡可能上升到發展戰略層面,定期開展企業社會責任評估,完善企業社會責任建設體系。此外,在社會責任履行過程中,互聯網企業也應盡量不要被傳統的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方式所約束,而是應該做到大膽結合自身優勢特點,去嘗試與創新不同的社會責任履行方法,并盡力同促進國家互聯網信息發展、凈化網絡空間、提升社會公共服務相結合起來。當互聯網企業長期懷有“達則兼濟天下”的志向后,企業就有可能在承擔社會責任的過程中尋找到更多的獲利機會,逐漸從消極被動地承擔社會責任轉變為主動積極地承擔社會責任。
注釋:
①Cornell B,Shapiro A C.Corporate Stakeholders and Corporate Finance[J].Financial Management,1987,16(1):5-14
②張旭,宋超,孫亞玲.企業社會責任與競爭力關系的實證分析[J].科研管理.2010(03):149-157
③Aupperle,K E,Carroll,A B,Hatfield,J D.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profitability[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85,28(21):446-450
④趙濤,劉保民,朱永明.基于員工權益的企業社會責任評價體系探討[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02):80-82
⑤劉慶雪,何仲堅.論企業社會責任與市場競爭能力關系[J].企業經濟.2005(04):79-80
⑥王天竹,馬鴻飛,周小燕.基于利益相關者的企業社會責任與競爭力相關性的實證研究[J].科技與管理.2015(06):13-20
⑦金碚.中國企業競爭力報告[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13-15
⑧李鋼.財務指標對企業競爭力影響的實證分析[J].管理科學,2004.02:72-77
⑨鄧玉華.基于社會責任的企業競爭力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13
⑩Trotman K T,Bradley G W.Associations between social responsibility disclos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ompanies[J].accounting organizations&society,1981,6(4):355-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