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汪群燕

熱愛勞動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勞動是創造價值的途徑,歷史上正因為有無數人夜以繼日地勞動才使人類走向今天這個物質條件豐裕的時代。勞動除了為整個社會創造價值,還是單個個體獲取財富最普遍的方式。
對于小學生來說,勞動能使他們學會日常的生活技巧,具備照顧自己的能力,還能培養其社交能力,使其具備與人團結協作的能力。勞動能培養小學生勤勞的美德,讓他們體會自尊、自愛的感受。因此,對小學生進行勞動教育是必要的,也是不容忽視的。在德育中,可分為以下三個方面對小學生進行勞動教育。
小學生越早認識勞動意義越好。有些小學生受到家庭的不良影響,會在很早的時候樹立不良的勞動價值觀,認為勞動是可恥的,認為勞動都是家長的事情,自己在家里處于中心,只用指使別人勞動,自己不用勞動。一方面,這可能是家長溺愛所致,一些家長不想自己的孩子辛苦勞累,因此所有事情都代勞;另一方面,一些家長本身就沒有意識到勞動的意義,因此才會給孩子傳遞錯誤的勞動觀念。實際上,在孩子較小的時候,父母就應該用適當的家務活動吸引孩子去勞動,讓他們與父母一起交流,最終享受勞動成果。這些家務勞動能讓孩子認識到,勞動不僅不是一件羞恥的事情,而且真的可以創造價值;這些價值不僅可以從勞動成果中體現,還可以從勞動中與父母的良好互動中體現。經過真正的參與勞動、創造價值,小學生就會從中體會到勞動的意義,進而糾正不良的勞動觀念。
待小學生意識到了勞動的意義和價值后,就可以進行正確勞動觀念的培養。在幼兒時期,孩子的勞動觀念是通過家務來培養的,進入小學階段后,他們勞動觀念的培養就換了一個方式,開始轉變為在自主的集體活動中培養。小學教育中的值日活動就是一個很好的培養小學生正確勞動觀念的活動。小學的值日活動由一些小學生力所能及的小活動組成,比如澆花、除草、擦黑板、打掃教室、倒垃圾、打掃走廊以及準備粉筆等教具,這些活動都很瑣碎、日常,但其可以使小學生所在的環境變得更美好,讓他們切身感受勞動的價值。另外,這些集體性的活動也可以讓小學生之間形成良性互動,確立集體意識,從而增強小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這些集體意識、勞動價值觀念、社會責任感共同構成了小學生的勞動觀念,最終會在小學階段幫助小學生樹立艱苦樸素、勤儉節約、愛國奉獻的正確勞動觀,為小學生一生勞動觀念的樹立奠定堅實基礎。
勞動教育從學校、課堂中出發,最終還是要走進小學生的日常生活。只讓小學生形成在學校勞動的習慣是遠遠不夠的,也沒有達到勞動教育的最終目的,只有讓小學生在每時每刻的日常生活中都擁有勞動的意識,養成獨立生活的習慣和能力,才能算是成功的勞動教育。現階段,我國獨生子女較多,部分家長難免對唯一的孩子產生寵溺的心理,小學生在學校里養成的良好的勞動習慣在家里很容易被影響。這樣矛盾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不僅會使學校的勞動教育事倍功半,還會讓一些小學生產生不良情緒,逐漸抵觸學校教育。因此,學校和家庭的配合至關重要。教育孩子是一個長期的、持續的系統性任務,在這個任務中,孩子、家長、教師和社會都是其中重要的一環。學校要加強與家長的溝通,要求家長配合學校教育,為家長講述勞動教育的重要性,讓家長從意識上重視勞動教育,家長在家庭環境中也要改變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懶惰習慣。
在家長和學校的通力配合之下,隨著小學生年齡的增長,在這樣長期的、持續的、系統的勞動教育之下,小學生最終會形成獨立生活的能力,增強家庭責任感,最終因此受益終身。
勞動教育是小學生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從教書育人的角度來說,勞動觀念的樹立和學生科學文化素養的培養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正確的勞動觀會給人的一生帶來積極作用,而錯誤的勞動觀則會危害人的一生。對于小學生來說,較早樹立勞動觀不僅較為容易,而且對人生的影響也會更大。教師在對小學生進行勞動教育的時候,要注意讓小學生認識到勞動的意義,培育學生正確的勞動觀念,更重要的是,要注意與家長配合,讓勞動教育在家里和學校里具備統一性。堅持長期的、持久的、系統的勞動教育之后,小學生會具備獨立生活的能力和正確的勞動觀,受益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