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趙艷霞

德育是我國現代教育提出的教育要求,主要是指對學生思想、政治、道德、法律以及健康心理的培養和教育。在學生德智體美勞的教育發展當中,德育位于其前,由此可見德育的重要性。
為了確保學生健康成才,具備良好的思想品德,我國從小學就開始思想品德教育,并隨著年齡增長逐步過渡到初中學生的德育培養,這不但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深入,還是對德育的規范。
在初中階段的德育中,需要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同時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具備一定的社會公德心以及健全的人格。因此,在現代教育中,德育不僅是必要的教學內容,而且要在各個教學科目中滲透。
作為社會發展中的一分子,不論年齡的大小、身份的高低都要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但是在初中生階段,孩子的世界還沒有社會的概念,因此對社會責任意識也沒有深刻的理解。所以我國青少年的犯罪率逐年升高,同時一些孩子缺少正義感和奉獻精神,因此在生物教學中,應有計劃地培養學生的社會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思想和行為。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帶領學生了解社會行為的概念以及社會行為帶來的影響,讓學生對社會行為有明確且深刻的認知,明白錯誤的社會行為會為自身和他人帶來什么樣的傷害。
然后,教師在課余時間可以帶領學生參加一些社會活動(如環境保護清掃、敬老院慰問、義務交通指揮),給予學生積極正向的引導。這可使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體會正確社會行為所帶來的成就感,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意識,懂得尊重他人的付出,建立正確的思想觀念。
生物課堂上學生會學習人類的思考活動,其作為大腦活動的過程,決定了學生的行為和未來發展。面對同一個事物,每個學生大腦思維不同,對于事物的理解也就各不相同,在挫折和困難面前的表現也會有個性化的差異。而挫折和困難是每個人必須經歷的過程,但是初中生對于挫折和困難的敏感度極高,其主要原因就是他們還不具備強大的心理素質,人生的閱歷和經驗也較少,所以面對挫折和困難的時候很容易受到打擊,輕則影響學習和生活,重則威脅生命。
教師應該明確德育的重要性,在生物教學過程中帶領學生了解人體、生命以及思想的奧秘時,讓學生明白思想的可控性以及事物的兩面性。同時,讓學生了解生命的重要意義和價值,使其能夠正確地面對挫折和困難,并用理性的思維從中找到成長的經驗,建立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質,正確認識自我,提高適應社會的能力。
在生物教學中,學生不僅要學習生命的體征,還要對生命的活動和存在的環境進行了解和學習。環境作為人類活動的重要場所,與人們的生活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不但決定了社會的發展,還決定了未來人類的命運。因此,對于學生環境意識的培養也成了德育教學的要求之一。
在生物課堂上,學生不但要了解生命,還要了解環境對于生命的影響。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先組織學生進行課外活動,讓學生真正走進大自然,感受生態環境的美好,并舉例說明人類活動對于生態環境的影響(如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生態環境被破壞后的景象、肆意破壞生態環境的后果等),讓學生在分辨行為對錯的同時激發環境保護意識,使其明白環境對于人類的重要意義,提高學生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在生物教學中進行思想道德的培養是尤為有效的。因為生物是自然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維持了自然界的穩定,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因此在初中教學中,生物是幫助學生了解生命、認識生命的重要科目,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加入德育,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刻地了解作為人類的意義和責任以及德育的重要性,幫助學生在學習生物的過程中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和道德品質,清晰地了解德育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