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屏南縣熙嶺鄉龍潭村
世間堅實莫過大地,美好莫過希望,廣博莫過古今,知己莫過同心。龍潭俱有。龍潭人居于碧水溪畔,行于聚合沉浮,得山林幽趣,抱素質清音,得同氣連枝。
龍潭美在意韻。橫經豎緯古意,外質內淳天真。寸寸蘊藉如斯,處處明凈澄澈。是為龍潭一韻。梁棹窗欞慢攏時光如簇,潭邊軟紅輕響童音如笛,檐上蘅蕪織繡春色如錦,回廊扶欄隱映藤蔓如詩。是為龍潭二韻。曼長林溪集萃之地,隨處有人裁景入畫;石木廊橋拱托之岸,漫行他鄉來歸之客。若遇輕雷萬絲,記取浮瓦參差;因喜石枕竹涼,拋書午夢長;莞然成獨笑,獨聽鳴滄浪。是為龍潭三韻。坐觀老屋古樸厚重,細數檐角婉約情致,慢聽七溪淅瀝夜雨,偶拾籬邊紅豆清圓。是為龍潭四韻。得此四韻,流年靜好忘數,甲子來去不知。
龍潭雅在素樸。龍潭是一段素錦,因了樸質底子,更顯添加之琳瑯繽紛;因了靜默格調,烘托時代之鏗鏘演進。青石路整飭一番,絨絨細草給蝶螢絮就柔和的驛站,軟軟綠毯依著行人的鞋底,訴說土地對后代的不盡深情。行在路上,多少次都不覺無趣,反生出無限依戀。古屋老墻略加修葺,滄桑底色浸著千年光陰,輕塵流光溢彩,舊與新、古典與現代找到了最妥帖的位置。淺淺溪流漸疏通,弓墻黛瓦就在碧澄柔波中映出古雅剪影。眼觀龍潭、光影龍潭、畫中龍潭與水中龍潭,猶如人之形、相、影、魂,幾重境界交互,方能湊泊出形魂俱全的千年古村。
龍潭魂在溫暖。龍潭自有一片深邃遼遠的星空,性靈輝映。卸下塵裝的靈魂在龍潭舒展棲息,日漸綻放光芒,彼此溫暖,形成人文島嶼。打開懷抱的心胸悅納非同之象,分別心淡去,慈悲心升起,每個生命得以釋然和安放。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曾非都市不棲,遇龍潭而歸;曾彼此問詢,終視若友鄰。真善美,終因愛相聯。來路上各自參拜天地、體察萬物,去路上共同關照內心、回歸自己。龍潭不是歸程,是啟程;不是終點,是渡口。
龍潭神在擔當。若無人堅守,龍潭或已塵歸寂寥。堅守者執心護持,終于等到被封印的龍潭魂魄來歸。領航者的遠見卓識是一個地區、亦是一個村莊的大幸。有人守百代無弦之歌,就有人翻唱與時俱進之譜。即使只有一線希望,也拼盡全力;即使有千萬種困局,也要想出萬千種破解方案。不避過往,不畏試錯,直面現實,仰望理想,這是“改革”的最詩意描述;敢于開拓承擔,敢于挑戰出新,并肩擔使命,同心耕好夢,這是“為公”的最好詮釋。那些放棄城市安逸生活、來到鄉村開拓的拓荒者和志愿者是精神貴族和時代脊梁,不為圓一己之夢,而為圓一地乃至民族之夢,在異鄉筑起精神長城,苦而不退,困而彌堅。那些誓與家鄉共進退的守土人,是華夏文明的守護人。古村是他們的戰場,為故鄉而戰,也為傳統而戰。向回不去的路,多走幾步;向能回去的路,勇敢進發。
致敬“龍潭精神”,致敬守護者、領航者、拓荒者、守土人,也致敬偉大的時代和偉大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