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華 虞 梅 陸玉潔 周樂亮
(貴陽市婦幼保健院,貴州貴陽 550001)
先天性食道閉鎖在新生兒時期較為多見,其屬于常見的消化道發育畸形疾病,當前臨床對于該病形成的原因尚未十分明確,有研究發現先天性食道閉鎖可能與炎癥、血管發育不良、遺傳因素等有關[1]。以往臨床上治療先天性食道閉鎖多采用食管氣管瘺修補術,可有效解決新生兒食道閉鎖情況,但該治療方式存在創傷大、并發癥多等弊端,尤其對于免疫功能低下,器官發育不完善的患兒,治療難度大大增加。胸腔鏡下先天性食道閉鎖糾治術近年來逐漸廣泛應用于臨床,其手術創傷性小、出血少等優勢,可有效緩解炎癥反應,且術后恢復較快[2]。本研究旨在探討胸腔鏡下先天性食道閉鎖糾治術對先天性食道閉鎖患兒血清白細胞計數(WBC)、C 反應蛋白(CRP)水平及并發癥的影響,結果如下。
選取貴陽市婦幼保健院2016 年1 月至2019 年12月收治的40 例先天性食道閉鎖患兒,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0 例。對照組男患兒11 例,女患兒9 例;日齡3 h ~6 d,平均日齡(3.05±0.52) d;剖宮產10 例,自然分娩10 例;食管造影確診分級:ⅢB 型12 例,ⅢA 型8 例。觀察組男患兒12 例,女患兒8 例;日齡3 h ~6 d,平均日齡(3.12±0.51)d;剖宮產11 例,自然分娩9 例;食管造影確診分級:ⅢB 型13 例,ⅢA 型7 例。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均經食道碘油造影檢查確診;伴嗆咳、口唇發紺、氣急等癥狀;食管上段形成盲端和食管下段末端同位于氣管的分叉水平;伴不同程度肺炎等。排除標準:右上肺野或下肺野內顯示未有片狀陰影;合并心肝腎等臟器病變等。患兒家長知情并簽署同意書,本研究經貴陽市婦幼保健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術前兩組均給予輸液泵靜脈營養支持,實施抗炎、給氧、吸痰及糾正電解質紊亂治療。
對照組采用食道端吻合及食管氣管瘺修補術治療,經右胸后外側切口,經第6 肋進胸,結扎離斷奇靜脈,顯露瘺管,剪開食管中斷部位的縱膈胸膜,解剖食管右側及氣管分叉下緣,將食管與右主支氣管之間的瘺管解剖出,用細絲線將瘺管結扎縫合,充分游離近遠端食管,使其靠近,剪開近端食管盲端,間斷縫合食管后壁,留置固定胃管,再間斷縫合食管前壁,術中放置胸腔閉式引流管。術后密切監測,注意保護胃管,預防并發癥發生。
觀察組采用胸腔鏡下先天性食道閉鎖糾治術治療,取左側45°前傾臥位,選擇腋后線肩胛下角放置5 cm 套管針(Trocar),建立氣胸,維持3 ~6 mm Hg,進胸后直視下第4、5 肋間腋前線放置3 cm Trocar,分離鉗推開肺暴露縱膈,顯露奇靜脈,電鉤燒灼離斷,分離縱膈胸膜,暴露食管,游離遠端食管至氣管瘺口部,雙重結扎瘺管后切斷,松解近端食管,剪開盲端,間斷縫合遠近端食管后壁,留置胃管,縫合食管前壁,檢查吻合口是否滿意,放置胸腔引流管。術后監護同對照組。
①比較兩組手術時間及術中出血量,收集并比較兩組術前及術后3 d 排痰量。
②分別于術前及術后1 周抽取兩組晨起空腹靜脈血3 mL,3 500 r/min 離心15 min,分離血清,采用瑞士Roche公司P-800 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血清CRP 水平;采用日本Sysmex 公司生產的XS-1000i 型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檢測血清WBC。
③統計兩組食道吻合口狹窄、肺部感染、硬腫癥、肺炎及肺不張并發癥發生情況。
與對照組比,觀察組手術時間縮短,術中出血量少(P <0.05);與術前比,術后3 d 兩組排痰量均減少,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排痰量比較(±s)

表1 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排痰量比較(±s)
注:與術前比較,*P <0.05。
組別 n 手術時間(min) 術中出血量(mL) 排痰量(mL)術前 術后3 d觀察組 20 122.52±15.98 50.45±4.03 65.02±5.62 44.02±3.42*對照組 20 145.92±12.36 63.15±7.11 65.15±5.71 49.53±4.09*t 5.182 6.949 0.073 4.622 P 0.000 0.000 0.943 0.000
與術前比,術后1 周兩組WBC、CRP 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 <0.05),見表2。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5.00%,低于對照組的35.00%(P <0.05),見表3。
先天性食道閉鎖屬于先天性食管畸形,其會引發患兒咳嗽、氣急及暫時性發紺等臨床癥狀,患兒在胎兒期間難以正常吞咽羊水,導致母親羊水過多[3]。患兒出生后還會因為咽部黏稠分泌物導致呼吸不暢,無法順利進行喂奶,發生嘔吐現象,導致營養攝入不足,健康受到影響,其致殘率和致死率均較高[4]。食管氣管瘺修補術應用于先天性食道閉鎖治療可有效改善患兒呼吸不暢,糾正食管畸形情況,但其術后有較多的并發癥,嚴重影響患兒術后恢復。
胸腔鏡輔助下行先天性食道閉鎖糾治術治療,其手術視野清晰能夠詳細探查病變,且該手術術式具有微創性優勢,可有效減少其對胸壁組織、肺臟等損傷,減輕患兒手術創傷,提高手術安全性,且有利于術后快速恢復,從而保證手術療效[5]。胸腔鏡下先天性食道閉鎖糾治術可起到探查、診斷和治療多重作用,在胸腔鏡引導下醫務工作者們可獲得清晰的手術視野,與食管氣管瘺修補術相比,可為臨床操作提供更加精確的依據,避免意外損傷[6]。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比,觀察組手術時間縮短,術中出血量減少;與術前比,術后3 d 兩組排痰量均減少,且觀察組少于對照組,提示胸腔鏡下先天性食道閉鎖糾治術治療先天性食道閉鎖可有效改善患兒咳痰等臨床癥狀,縮短手術時間,減少術中出血量,與張維智等[7]研究一致。
血清WBC、CRP 等因子可有效反應機體炎癥,傳統食管氣管瘺修補術因手術創口較大,會導致發生應激反應,機體免疫細胞受刺激釋放炎癥因子數量增加,從而引發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導致術后并發癥增多,嚴重影響患兒術后恢復。胸腔鏡微創手術可有效避免傳統食管氣管瘺修補術創口較大問題,緩解機體應激反應[8]。在本研究中,與術前比,術后1 周兩組WBC、CRP 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5.00%,低于對照組的35.00%,提示胸腔鏡下先天性食道閉鎖糾治術治療先天性食道閉鎖可有效調節血清WBC、CRP 水平,緩解機體炎癥反應,降低并發癥發生率。
表2 兩組血清生化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血清生化指標比較(±s)
注:與術前比,*P <0.05。
組別 n WBC(×109個/L) CRP(mg/L)術前 術后1周 術前 術后1周觀察組 20 10.05±0.87 5.20±0.53* 25.02±4.36 4.25±1.86*對照組 20 10.12±0.99 7.23±0.42* 24.98±4.08 8.83±1.47*t 0.238 13.425 0.030 8.640 P 0.814 0.000 0.976 0.000

表3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例(%)]
綜上,胸腔鏡下先天性食道閉鎖糾治術治療先天性食道閉鎖可有效改善患兒咳痰等臨床癥狀,縮短手術時間,減少術中出血量,調節血清WBC、CRP 水平,緩解機體炎癥反應,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