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芳萍
(浙江省杭州二中白馬湖學校 浙江杭州 310000)
初三的教師在教學中發現了一個普遍現象,學生進入初三復習階段,越教越累,甚至感覺前面兩年的學習是個“假”過程。分析原因,在當前初中科學教學中,仍存在重結果輕過程的現象,教師講得很累,學生聽得無味,導致教學效果低下,另一方面又不得不花大量的時間進行練習鞏固[1],如此循環往復,到了初三,學生和教師都會很疲倦。
在教學方式上,對于教師而言,是可以逐步改進的,這樣在新課授課的時候,就可以扎實學生的基本功。但是,我在教學中也發現,哪怕教師關注了這些細節,但到了初三,依舊會發現學生掌握的不夠扎實。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時間久了,學生出現了一些遺忘;另一方面,學生對概念的前后聯系不強,這在平時需要教師加以重視。知識的前后聯系,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對學生有很重要的意義。教師在教學時,可以通過指導學生在新舊知識的比較中,實現概念的深化,從而提高教學效率。不斷地溫故,不是簡單地重復,而是給學生以科學整體觀的意識,這樣有利于學生后續進一步的學習與探究。
概念教學之所以會成為教師教學的瓶頸,主要是因為學生在學習一些抽象概念的時候,往往看到的是文字或者字母,利用的是學生的抽象思維。但往往,抽象思維對于大部分學生學習理科是非常困難的。但與之相應的是人的形象思維。形象思維并不僅屬于藝術家,它也是科學家進行科學發現和創造的一種重要的思維形式。例如,物理學中所有的形象模型,像電力線、磁力線、原子結構的湯姆生模型或盧瑟福小太陽系模型,都是物理學家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結合的產物。
在平時的習題中,不難看到有非常多的圖。坐標圖、圓圈圖、流程圖、表格等較為常見。讀圖是教師首先要教會學生的一種能力。我以最常見的坐標圖為例,講解如何分析獲得已有的坐標圖上的信息。
首先,先看橫縱坐標所代表的物理量;其次,看圖像的起點、轉折點、終點的意義;最后,根據圖像的變化趨勢進行全面分析。掌握了這一基本要領,才能讓學生在接下來的概念學習中用好圖像。
我認為,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用好課本上的每一幅圖,讓學生認真“讀”圖,提出自己的疑惑或分享自己的收獲。不能讓學生的讀圖永遠是跟著教師走,這樣的話學生對考試遇到的一些新圖會感到很陌生,自己分析起來也會有所偏頗。例如,浙教版九上155頁圖4-31 血液循環模式圖。這幅圖可以幫助學生全面了解人體的血液循環。除了完成體循環、肺循環的路徑,我讓學生自己閱讀圖片信息,提出疑惑。細心觀察的學生會發現,流經小腸的血液會進入肝臟,并會思考這是為什么。這樣的課堂延伸有利于學生更加系統、全面地學習生物知識。這幅血液循環圖,在八下《生物的呼吸與呼吸作用》,講解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的時候,就可以在書本圖的基礎上,展示給學生看,讓學生把局部知識放到整體中,形成一個完成的知識網絡,這也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從圖中輸出的知識越多,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就越深入,這對學生概念的學習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學生積累了一定的讀圖能力的時候,就可以讓學生嘗試自己畫圖。
如果把一系列輸入型知識轉化成輸出型的內容,在學生大腦里留下的就是他最需要的核心知識內容,見圖1。有一條比較簡便的方式可以培養學生的畫圖能力,就是改編題目。把圖像的選擇題改編成填空題,這樣就多了讓學生實踐鍛煉的機會了。

例如:向一定量的飽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y隨時間的變化趨勢如圖所示,則y可表示 ( )
A.溶質的質量 B.溶劑的質量
C.溶質的溶解度 D.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
這道題目,在第一次做的時候,錯誤率非常高。這里考察了較多的知識點,氫氧化鈣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關系、生石灰會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并且放熱等。所以綜合考慮選A。但是,后來發現,講評過后再次做到這樣的題目,學生的錯誤率依舊很高,究其原因還是理解不夠透徹。所以,我改變了教學方式,讓學生自己畫圖。當y軸表示溶質質量、溶液質量、溶劑質量、溶質質量分數隨時間變化的四幅圖都畫下來,找到其中圖像不足之處,進行修正。這樣一來,既加深了學生的理解,也重新梳理了所學知識點,一舉兩得。
讓學生掌握一定的畫圖能力,在概念教學中,就能引導學生選用合適的圖像將所學概念知識“畫”下來。
辨,判也。當學生已經繪制了圖像之后,可以進一步分析,從圖像中輸出一些意想不到的信息。例如,教師在講授了血液循環之后,很喜歡讓學生畫簡圖,便于讓學生理解整個血液循環的路徑,這個方式非常好。但畫完之后,往往就覺得大功告成了。2019年杭州中考的第9題,就是典型的缺乏了“辨”的過程便容易失誤的題目。如果教師可以引導學會進一步思考,例如:四條血管中的血液中血紅蛋白與氧結合率高低比較,讓學生進一步辨析,就能加深學生對血紅蛋白作用的理解,不會只記住了一句“血紅蛋白在氧濃度高的地方與氧結合,在氧濃度低的地方與氧分離”。
教師不僅可以讓學生自己辨圖,也可以進行小組相互辨圖,從別人的圖像中讀出能獲得的信息或疑問,再跟原作者進行討論。通過小組生生互評互學,既能促進概念的基礎落實,又能使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有新的收獲。除了小組討論的形式,還可以讓學生利用已知圖像進行命題。
通過圖像輔助學生的概念學習,目的是希望幫助學生建立完善的概念體系,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實現“輕負高質”的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