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偉文

據海關總署7月14日公布的數據,2020年上半年我國外貿進出口好于預期。上半年進出口額達到14.24萬億元,同比下降3.2%。其中出口7.71萬億元,下降3.0%;進口6.53萬億元,下降3.3%。這主要是一季度大幅下降所致,二季度出現明顯回升,同比降幅從一季度的6.9%縮小到0.2%。其中6月份進出口同比增長5.1%,出口增長4.3%,進口增長6.2%。
在特朗普政府不斷惡化雙邊關系的大背景下,上半年中美貿易表現差于中國對全球貿易的表現。中美雙邊貿易額為16429.9億美元,同比下降6.6%,兩倍于進出口總額降幅。
不過,二季度以來,中美貿易表現明顯轉好,尤其是我們對美國的出口明顯反彈。
在一季度同比大幅下降23.4%后,對美出口4、5、6連續三個月實現同比正增長,整個二季度同比增長5.1%,從而使上半年對美出口同比降幅縮小到8.1%。其中6月份出口2821.2億美元,超過2018年12月實績,使2019年美國新加征關稅的效果差不多歸零。
從對美進口上看,一季度中國從美進口同比增長2.1%,但4、5兩個月負增長,6月份強勁反彈,當月環比增長15.1%。這在美國對全球出口一片哀鴻中尤其顯眼。據美方統計,5月份對加拿大出口同比下降43.3%,對墨西哥出口下降53.7%,唯獨對華出口同比增長6.3%,環比增長12.1%。中國成了美國出口凄風苦雨中的唯一亮點。5月份中國還取代加拿大成為美國當月最大貿易伙伴。
這是個很大的諷刺。因為也是在5月份,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接受電視采訪時還宣稱“如果與中國斷絕所有關系,美國將節省5000億美元”。
疫情以來的事實再次證明,政客們能夠編造歷史,能夠實施錯誤政策,但不能改變客觀經濟規律。中美貿易的經濟基礎依然存在。“中美脫鉤”的政治意志再一次被事實推翻。
上半年中國外貿進出口數據顯示出的另一個特點是,盡管中美貿易強勁反彈,并未改變美國在中國全球貿易份額中節節下降的趨勢。
2020年上半年在我國主要貿易伙伴中,東盟地位繼續上升,歐盟穩定,美國續降。中國-東盟貿易額逆勢增長5.6%,達到20898億美元,占中國全球貿易總額14.7%,繼續保持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地位。中國-歐盟貿易額同比下降1.8%,低于對全球貿易降幅。歐盟占中國全球貿易總額14.0%。美國則只占11.5%。
回顧美國政府實施對華加征關稅兩年來的歷史,這一趨勢表現得更加明顯。可見,美國丟掉的中國貿易份額都被東盟和歐盟拿走了。
2020年的疫情和經濟衰退加速了過去三年來主要大洲在中國全球貿易中的比重消長趨勢。據中國海關統計,2020年前5個月中,由于疫情在亞洲和歐洲控制得相對較好,利于貿易恢復,亞洲比重提高0.8個百分點,歐洲比重略升0.2個百分點,北美比重下降0.9個百分點。亞洲和歐洲合計已占我國全球貿易的71.9%,為美國比重(11.5%)的六倍多。
因此,無論出口還是進口,美國想卡我們脖子就能卡住的局面已經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