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于民謠愛好者來說,瓊·貝茲是跨越半世紀的傳奇。這是她的自傳,從童年寫起,自述一個曾經內向自卑的女孩如何成長為獨立、自信、關心世界與人類的創作者、藝術家和社會活動家。
如今,這位美國民謠藝術家的影響力早已超越音樂本身,常年投身創作、積極參與社會活動,都賦予她更為深廣的人文氣息與社會性,由于她的人生與二十世紀下半葉的美國乃至世界并行,她得以親歷從上世紀六十年代至今的諸多時代風云變幻下的社會事件,亦與馬丁·路德·金、鮑勃·迪倫、喬布斯等名字有交叉和關聯,與這些事件和人物的回憶片段無疑是書中較為引人注意的亮點。
瓊·貝茲的文字敘述平靜、生動,隱含勵志意味但沒什么說教感,從容得體,一如她細水長流深入人心的歌聲。
本書以司馬光的后半生為線索,推演英宗、神宗、哲宗三朝政壇風云,敘述濮議之爭、王安石變法、司馬相業等歷史事件,再現了北宋王朝在仁宗之后由盛而衰的演變軌跡。
本書可讀性很強,但它不只是一本通俗歷史讀物,通俗的形式之下,包含了頗多關于北宋史的新見解。
在作者看來,仁宗朝政治已接近于王朝政治的“理想狀態”——分權制衡的制度設計、國家—社會平衡的政策取向、有效的批評糾錯機制,都頗可稱道。而經歷了濮議之爭、王安石變法,上述北宋政治文化徹底崩壞,“國破家亡的慘劇雖然發生在徽宗—蔡京治下,根子卻在王安石和神宗”。
一百多年前的巴黎,一個古老街區的房間里有位老人正在寫作,他寫的就是《布拉格公墓》。這本書中的故事,關于遺忘和自我尋找。
而這些,都是已故意大利大作家埃科匠心獨具為這部長篇設計的開頭。
如同許多??谱髌芬粯?,這同樣是一部懸念叢生、信息量龐雜之作,歷史與現實,人性的不同側面,政治、宗教、心理學等領域的線索都在書中有所體現,凸顯作者的復雜知識結構與駕馭文字、構筑小說世界的強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