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臣

一、教學目標
1.認識五個生字,會寫五個生字掌握一個多音字。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學習復述課文。
3.讀懂故事,了解寓意。體會做事不可急于求成的道理。
二、教學重點
1.識字、寫字,正確的朗讀課文,正確理解寓意。
2.教學難點:正確理解寓意,體會做事不能急于求成的道理。
三、教學準備
找寓言故事讀一讀,了解寓言故事的特點。找到《揠苗助長》的原文,為學生對比閱讀創造條件(相關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同學們,在我們生活中,常常聽到一些短小而生動的故事,一個故事寄托著一個深刻的道理,這樣的故事我們叫它寓言。
1.出示課件:介紹寓言。
“寓”是寄托的意思。“言”是話的意思。寓言是用比喻手法講一個有趣的故事,來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啟發。
2.特點:(1)語言的篇幅比較短小,語言精練。(2)具有鮮明的諷刺性和教育性。(3)那么,你們知道那些寓言故事呢?能說給大家聽一聽嗎?學生分別說一說。如《亡羊補牢》《守株待兔》《掩耳盜鈴》《葉公好龍》等。這節課我們來學習一則寓言故事,《揠苗助長》。這則寓言的作者是孟子,他和孔子一樣,都是我國古代的大教育家。
解題:揠:拔。助,幫助。揠苗助長,用拔苗的方法幫助禾苗生長。
師:用拔苗的方法幫助禾苗生長,這種方法能行得通嗎?讓我們從課文中尋找答案吧!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揠苗助長》講了怎樣的一個小故事呢?
咱們就來讀讀課文。
1.師范讀課文。課件出示:思考,這則寓言故事中,講了怎樣的一個人?他做了一件什么事?結果怎樣?聽讀后匯報。
2.學習課文。學生自由讀文。掃除生字障礙,把課文讀通順。
(三)細讀感悟,理解課文內容
1.讀第一自然段(課件出示),思考:文中的農夫看到田里的禾苗心情怎樣?你是怎么體會到的?
2.那個種田人為什么要給禾苗助長?結果怎樣?
3.(1)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種田人很著急?在文中找一找、畫一畫。“巴望”“天天”“焦急的轉來轉去”“自言自語”等詞語,可以看出種田人內心的焦急。
(2)“天天”說明什么?每天都到田里去,刮大風天去了嗎?下大雨天去了嗎?烈日炎炎去了嗎?他這樣天天去為的是什么?(為了看禾苗快快地長)
(3)自由讀句子,一邊讀一邊想象農夫當時的樣子,讀了這個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板書:巴望快長
(4)理解“巴望”?你能換一個詞嗎?使它的意思不變?
(5)為什么不用“盼望”而用“巴望”?
(6)真是個心急的農夫。練習讀這句話,要讀出農夫的焦急。
(7)種田人為什么這么著急要禾苗快快地長?理解“焦急”。
(8)聽了你們的朗讀,我仿佛看到了農夫眼巴巴地看著田里的禾苗,希望他的禾苗一下長高一大截。于是,他天天去田里看,可是一天、兩天、三天,禾苗好像一點也沒長高。
真的沒長高嗎?我們來看看這兩個句子
(9)比較:去掉帶點的詞,句子的意思和原來一樣嗎?
禾苗好像一點也沒長高。
禾苗一點也沒長高。
他在田邊焦急地轉來轉去。
他在田邊轉來轉去。
(10)討論交流。
不同點:第一句是因為禾苗長的慢,沒有看出長高來。第二句是肯定禾苗沒有長高。是啊,第一句中加了一個“好像”,說明禾苗長高了,只是長得太慢了,一時看不出來。看來農夫真是太急切了。把剛才的體會放到句中讀一讀,要讀出焦急的心情。
(11)認識多音字“轉”字。
(12)說說農夫此時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
小結:從“巴望”“天天”“焦急地轉來轉去”“自言自語”這些詞,都可以看出,農夫急于求成的心理,也為下文埋下了伏筆。這一自然段講農夫為什么要拔苗助長,也就是講清了“拔苗助長”的原因。終于有一天,著急的老農想出了一個辦法。我們看看老農想出了什么辦法?
(四)學習第二段:課件出示
1.出示老農拔苗圖
2.那個老農想出了什么辦法幫助禾苗生長?
指生說。是啊,老農正弓著背,彎著腰拔禾苗。文中是怎么說的?讀一讀這一段。現在老師就讓你做文中的老農,到田里去拔苗。讓學生演一演,要表現出老農急切的去拔苗的心情。
3.文中是怎樣寫的?想出這個辦法容易嗎?從哪個詞可以看出來?
4.“一直”從中午一直忙到太陽落山,累不累?文中又是怎樣寫的?理解“筋疲力盡”?
雖然很累,可看著被自己拔高的禾苗,他心情怎樣?(非常高興)他有沒有考慮一下這個辦法好不好?(他認為自己的辦法很好,還非常得意呢!)
齊讀,師讀旁白生接讀:“他回到家里,一邊喘氣一邊說……”生接讀。
(五)小結
你看看農夫得意洋洋的樣子,結果怎樣呢?(禾苗都枯死了)
(六)齊讀最后一段
農夫花了那么大力氣,為什么禾苗都枯死了?
學生討論。
教師總結:講解禾苗生長規律。(植物的根離開土壤不能吸收水分和養分就會枯死))
指導朗讀:要讀出禾苗枯死的失望心理。
說話訓練:現在我就是這個農夫,你們就是被我一棵一棵拔高的禾苗,小禾苗們你們想說什么?
(1)疼死我了,把我拔出來,我可怎么活呀?
(2)笨老頭,你拔我你會后悔的!
(3)讓我們慢慢地長吧!
(七)學習第三段
1.自由讀這段。體會“一邊……一邊”
2.認識“喘”“累”“費”。
3.為什么他只想到拔苗助長的辦法,而沒有想出別的辦法?
板書:急于求成
(八)默讀最后一段
1.想一想,兒子看后會怎么說?課件出示課文插圖。
2.種田人聽了兒子的話會怎么說?
3.此時,你想對種田人說什么?
禾苗生長需要陽光、水分和養料,在土壤中慢慢長大,這是禾苗的生長規律。農夫急于求成,操之過急,所以壞了事。做任何事都要按規律辦事,不能急于求成。
板書:違背規律
4.讀到這里,你知道“揠苗助長”這個詞語的意思了吧?()
5.你認為讓禾苗長得快些,應該怎樣做?(應合理的進行田間管理)你怎樣評價這個種田人?
6.這時你還想對農夫說點什么?
7.學了這則寓言,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學生說后教師總結
這則寓言故事告訴我們:做事不能急于求成,不能違背事物的發展規律,否則就會受到懲罰。
8.結合實際談一談生活中你做過或見過的“揠苗助長”的現象?
例如:(1)有的病人,想要病快點好,就一下吃了很多藥,反而病情加重。(2)有的父母希望孩子聰明,就拼命的給孩子買營養品,結果不但沒有聰明,反而吃出了肥胖癥。這些例子都告誡我們做事要遵循事物的發展規律,不能急于求成。
五、總結全課
本文通過一件通俗易懂的小故事,告訴人們一個深刻的道理,做事不能急于求成,不能違背事物的發展規律,否則會受到懲罰。我們在學習上也是一樣,要腳踏實地,這樣才能掌握更多的科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