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在區域一體化背景下,圖書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機構,應以協同創新的理念建立區域發展聯盟,實現各合作主體的利益最大化。圖書館在引入新技術提高信息整合效能,提高信息服務效率的同時,應順應區域一體化發展趨勢,通過與其他機構合作實現信息資源共建共享,建設有利于提高區域圖書館整體運作效率的服務聯盟,更好地發揮推動區域公共文化事業發展的目標。
【關? 鍵? 詞】區域一體化;圖書館;共建共享;聯盟
【作者單位】肖玲玲,杭州少年兒童圖書館。
【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基金項目“基于社交媒體的閱讀推廣績效評估”(17YJA870003)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圖分類號】G250.7【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0.16.025
區域一體化是指不同地區之間通過開放合作,實現資源要素的無障礙流動。近年來,我國大力推進區域一體化發展戰略,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地成為先行者,在這方面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區域一體化發展并非單純地推動產業結構重組,而是要實現各行各業的深刻變革,打破常規系統、體制的束縛,通過來自政府、市場等多方因素的加持,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更多可能性。
在區域一體化背景下,圖書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機構,也在嘗試強化對外交流合作,以協同創新的理念建立區域發展聯盟,實現各合作主體的利益最大化。當下,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和廣泛應用,逐漸改變了單一的信息傳播方式,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更為多樣化,圖書館傳統的信息服務模式對公眾吸引力逐步下降。圖書館在引入新技術提高信息整合效能,提高信息服務效率的同時,應順應區域一體化發展趨勢,通過與其他機構合作實現信息資源共建共享,建設有利于提高區域圖書館整體運作效率的服務聯盟,更好地發揮推動區域公共文化事業發展的目標。
一、區域一體化背景下圖書館行業的發展特征分析
1.地域性
作為區域公共文化服務中心,圖書館在推進公共文化事業發展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為了順應網絡時代公眾多元化的信息需求,很多圖書館相繼擺脫傳統體制的束縛,尋求對外協同發展的路徑,依托整個區域內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著力打造區域圖書館服務聯盟,實現區域公共文化資源的有效整合。借助同一區域內的地緣優勢,同一服務聯盟內部的成員館能夠迅速調動信息資源,加快文獻資源共建共享進程,降低館藏資源配置成本,促進資源高效流通,提高區域圖書館的整體競爭力。
2.分散性
圖書館的類型與功能多樣。從收藏的文獻類目看,包括專業性圖書館、綜合性圖書館等;從服務對象看,包括兒童圖書館、少數民族圖書館、工會圖書館等。區域內多樣化的圖書館,體現了各自的獨立性和建設特色,也讓服務聯盟的建設更加具有包容性[1]。由于區域圖書館的分布松散,不同圖書館之間的差異較大,在建設區域圖書館服務聯盟過程中要綜合考慮這些因素,克服圖書館分布的松散性導致的管理難度增大問題。
3.協同性
區域一體化促進了不同行業之間的交流融合,也為區域圖書館的協同創新提供了機遇。互信、合作和共贏,是建設圖書館服務聯盟的宗旨;實現信息資源共建共享,是提高整體服務效益的必要途徑。在區域一體化背景下,圖書館服務聯盟的形成會產生更大的社會效益。圖書館協作不僅體現在文獻資源共享方面,還體現在經驗、技術交流方面,聯盟成員館之間密切接觸,為中小型圖書館提供支持,將優勢資源向貧困、偏遠地區傾斜,這些都將促進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更好地彰顯公平、普惠的公共文化服務理念。
二、區域一體化背景下圖書館實現資源共建共享的作用
圖書館以開放包容的態度尋求對外合作,形成資源共建共享的服務聯合體,是提高區域文化資源整合效率,提高區域文化服務競爭力的重要途徑。
1.降低信息資源建設成本
在區域一體化背景下,各行各業的合作進一步深化,跨系統、跨學科、跨部門合作成為常態,給圖書館實現服務創新提供了契機[2]。圖書館與出版社、博物館、科研院所等機構深入交流,探索更多信息共建共享的方式,將更好地促進不同機構之間的交互,實現優勢互補。區域圖書館打造信息服務聯盟,將極大降低單個圖書館在館藏建設方面的投入,減少在數據采訪、人才建設方面的精力,便于以聯合體的方式整合區域公共文化資源,尋求更多技術型企業的支持。服務聯盟的成立有助于消除不同機構之間的差異,形成統一的信息調配模式,全面降低公共文化服務運維成本。
2.實現需求與服務對接
在對外合作過程中,由于公共圖書館、社區圖書館、高校圖書館等在服務方式、隸屬關系等方面存在差異,在館藏資源建設方面各有側重,很難依托政府職能很好地將這些機構聯系在一起。而打造區域信息服務聯盟,建立統一的信息資源共建共享平臺,不僅可以實現不同機構之間的資源互補,還可以發揮不同機構的優勢,為用戶提供更加靈活的服務方式。同時,服務聯盟的確立有助于成員之間的經驗交流,促進學習優秀圖書館的管理經驗,確保用戶需求與服務內容的無縫對接[3]。
3.促進信息服務模式創新
區域圖書館服務聯盟的建立,打破不同文化服務機構之間的系統界限,各機構基于共同認可的合作協議,在統一服務標準和運營程序下形成一體化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這種共建共享、職責清晰、互利共贏的運作模式,進一步提高了信息資源流通效率,實現了技術、人才共享,有利于建構區域公共文化服務的“大開放”格局[4]。在區域一體化背景下,聯盟成員能夠集中精力打造特色服務品牌,借力其他機構的經驗與技術,擴大信息服務范圍,提高館藏資源利用率,進而促進信息服務內容和模式創新。例如,中山市圖書館聯合廣東省多家公共圖書館,建立“聯合參考咨詢網”,發揮各自優勢在線為用戶提供參考咨詢服務,不僅體現了自身服務優勢,還打造了個性化定制、課題跟蹤指導等全新的服務模式。
三、區域一體化背景下區域圖書館服務聯盟的構建流程
區域圖書館在協同合作過程中,為了更好地協調多方利益關系,有必要確立聯盟建設標準,形成多方協作的網絡框架,建設資源共建共享服務系統,進而保障區域服務聯盟的穩定性和有序性。
1.確立服務聯盟建設標準
區域圖書館基于共同的發展愿景成立服務聯盟,讓類型多樣的圖書館能夠步調一致,讓出版社、企業、科研機構等成為協作者,是推動區域公共文化事業一體化的關鍵。在這個過程中,聯盟參與者需要共同協商,確立科學的建設目標和服務標準,讓聯盟建設的每一步都有據可依。省級或市級公共圖書館可以作為主導者,對聯盟內各成員的情況進行深入調研,全面掌握各參與者的實際情況,做到細化任務、明確權責。主導機構可從技術、資源、資金等角度,建立相對應的激勵機制,吸引更多文化服務機構參與進來。
2.搭建多方協作的網絡框架
區域圖書館服務聯盟的實現,需要搭建多方協作的網絡框架,保障各方參與者的有效協作,做好資源合理分配工作,協調多方利益關系,保障聯盟內各項業務的有序開展。各參與主體可以簽署合作協議,秉承“合作、共享、共贏”的合作目標,強化不同主體、不同機構之間的密切聯系,打破體制、系統、行業的桎梏,建立“百花齊放”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在網絡框架建設和聯盟發展全過程中,區域大型公共圖書館要發揮組織、引領、指導作用,規避傳統隸屬關系對聯盟的影響,將轄區內的社區圖書館、農家書屋等納入其中,保障整個協作體系的多元化[5]。小型圖書館或貧困偏遠地區的圖書館要強化資金、技術與資源幫扶,注重資源的科學分配,進而提高對聯盟參與者的凝聚力。
3.設計共建共享服務系統
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和應用,降低了圖書館的技術應用門檻。目前,互聯網技術在圖書館對外協作過程中發揮的紐帶作用日益顯著,無論是數字文獻資源整合,還是服務聯盟辦公一體化,都需要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作為支撐。圖書館聯盟可尋求互聯網企業的支持,搭建館藏資源共建共享服務系統,打通不同成員之間的信息壁壘,促進數據資源的多向流通,解決圖書館異構系統的資源整合難題,為用戶提供集成式信息服務界面(見圖1)。在這個過程中,區域圖書館可引入Mashup、大數據、云存儲等技術,對多源異構數據進行整合重組,從中提取有價值的信息,并將其傳輸至共建共享服務系統,保障信息流通的安全性,為轄區內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用戶提供高質量服務。
四、區域一體化背景下圖書館資源共建共享與服務聯盟的發展方向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豐富群眾性文化活動。建設區域圖書館服務聯盟和實現資源共建共享,是順應區域一體化發展趨勢的要求,是促進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的必然選擇。
1.拓展區域聯盟服務范圍
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陣地,圖書館的服務對象主要在基層,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是區域圖書館服務聯盟的職責和使命[6]。降低區域聯盟的加入門檻,將圖書館服務向基層延伸,不僅強化公共圖書館、科研院所、高校、企業等之間的合作,還允許社區圖書館、農家書屋、機關圖書室等納入其中,形成更加廣泛的協作網絡,更好地規范圖書館聯盟的運作模式,提振其在服務群眾、傳播文化、促進科技創新方面的作用。例如,鄭州地區各級圖書館積極打造區域服務聯盟,以市級圖書館為中心,吸引高校圖書館、機關圖書室、街道圖書室等多主體參與其中。通過建立聯盟圖書管理系統的方式,服務聯盟將各級各類圖書館的業務聯系起來,并成立由各館負責人組成的理事會,讓其負責組織協調聯盟內部重要事務,旨在打造覆蓋城鄉、便捷高效的區域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見圖2)。
2.建立城市自助圖書館
當下,公眾的服務需求日益多樣化,對圖書館的服務提出更高要求。依托移動互聯網技術和智能終端設備,在城市主要街道和社區等人流密集場所,搭建便于公眾隨時檢索、借閱文獻資料的自助圖書館,是區域圖書館聯盟拓展服務范圍的新方式。目前,國內很多城市正在嘗試建設24小時自助圖書館,解決公共圖書館數量少的問題。這些城市在充分調研基礎上合理選址,通過政府統一規劃和專項撥款,讓市民在家門口就可以享受文化盛宴。區域圖書館聯盟也要將自助圖書館納入其中,根據區域內不同主體的服務需求,促進公共文化資源的均衡化配置。
3.建設特色文獻數據庫
在數字化閱讀成為主流的互聯網時代,提高數字化資源整合效率,為公眾提供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信息服務,成為現代圖書館轉型的重要趨勢。區域圖書館結合自身優勢,在依托信息共建共享平臺促進館藏資源多向流通基礎上,借助大數據、數據挖掘、人工智能等技術,從中篩選有價值的內容,并將其存儲于特色文獻數據庫中,這是提高區域圖書館整體競爭力、體現區域文化服務軟實力的有效手段。例如,鄭州市圖書館、鄭州中原區圖書館等組成區域服務聯盟,依托物聯網、云計算等現代化信息技術,共同打造具有特色的“黃帝文化數據庫”,借助VPN技術解決數據庫的歸屬問題,極大發揮了傳播地域文化的作用。
五、結語
圖書館以協同合作的方式實現資源共建共享,拓展了圖書館的社會職能,讓圖書館能夠更好地發揮社會價值。不同類型的圖書館通力合作,彌補了單個機構存在的技術、資金等瓶頸,在推動區域公共文化事業發展方面有著重要作用。各級圖書館要以開放、合作的姿態,積極投身到區域公共文化服務一體化建設中,共同協商確立科學的服務聯盟建設方案,真正體現協同合作的效益倍增優勢。
|參考文獻|
[1]富琳,鐘永文. 國內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研究述評[J]. 圖書館學研究,2016(22):32-35.
[2]方芳,應峻,陳怡,等. 復旦大學醫學圖書館資源共建共享聯盟的實踐探索[J]. 中華醫學圖書情報雜志,2017(6):30-32.
[3]朱偉珠,李春發. 服務于協同創新的京津冀跨區域公共圖書館聯盟平臺構建分析[J]. 現代情報,2017(10):78-83.
[4]戴建陸,張嵐,高祥永. 公共圖書館數字資源服務模式研究[J]. 圖書館學刊,2017(1):103-107.
[5]朱艷春. 基于Mashup技術的圖書館開放式跨界融合服務研究[J]. 圖書館學刊,2017(2):98-102.
[6]王美琴,周建屏. 新時期圖書館聯盟數字資源共建共享現狀及轉型思考——以蘇州高校圖書館聯盟為例[J]. 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7 (6):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