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鳴

最近幾天,“5G基站建設進度超預期”“董明珠回應雷軍認輸”“張文宏談部分國家疫苗緊急接種”等話題屢上熱搜,名人效應+話題熱度,讓網友評論持續刷屏。
8月6日至8月15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聞新媒體中心《相對論》欄目,推出《部長共話:下半年,這么干!》(以下簡稱《部長共話》)十期系列直播節目。除了特別邀請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等十位部委負責人接受獨家專訪,馬云、董明珠、李佳琦、曹德旺等社會知名人士和網絡名人,也作為業內和話題嘉賓隔空交鋒。十期節目,直播總時長約14.5小時;相關話題共上微博熱搜榜9次,話題總閱讀量破10億。
高端訪談一直是新聞類節目的重磅產出,雖然探討的話題“硬度”和討論內容的層次較高,受眾面較定向,但是重量級的嘉賓和內容本身也容易誕生爆款,形成熱度。針對這次部委負責人的采訪,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聞中心與新聞新媒體中心充分聚合報道力量,推出十期大小屏融合訪談產品,從各自播出的端口和受眾出發,穩住基本盤、創新方法論,為主流媒體高端訪談類節目融合傳播提供了實踐路徑。
方法一:大小屏融合采訪 “一魚多吃”
新聞新媒體中心與新聞中心是總臺新聞的一體兩翼,這次《部長共話》的權威訪談,可以說是大屏與小屏的強強聯合、珠聯璧合。《綜藝報》從主創團隊獲悉,此次“部長共話”系列訪談融合了總臺新聞中心經濟部、社會部的前期報道力量和新聞新媒體中心策劃部的采編團隊。從節目定位來說,對話嘉賓的重量級基本確定了采訪報道的形式和嚴謹嚴肅的基調,特別是對于高端訪談類節目而言,節目的信息量和獨家性是撐起一期節目的關鍵。
從分工上看,總臺新聞中心經濟部、社會部負責各部委負責人的電視端采訪,供新聞頻道和《新聞聯播》的完整使用;總臺新聞新媒體中心從新媒體的視角,邀請業內和話題嘉賓,對各部長專訪內容進行深度挖掘和具體解讀,力求通過主持人和嘉賓的對話,讓“硬”采訪“活”起來。大小屏的聯合采訪,很大程度聚合了報道資源,體現了大小屏資源共享、渠道互通的特點;異質化的傳播形態,更符合新媒體傳播規律,也更容易打好“第二落點”。
此外,總臺新聞新媒體中心還積極配合電視端《權威訪談》系列,快速精切40條短視頻,同步推出宣傳海報。其中,“寧吉喆談宏觀經濟形勢”“張紀南談就業”“鐘山談下半年挑戰”等熱點視頻,閱讀量突破10萬。
方法二:巧用名人IP 激發“眼球效應”
《相對論》之《部長共話》新媒體直播,一個很重要的任務就是將“部長們”的訪談更言簡意賅、生活化地進行解讀。“我們打破常規,邀請張文宏醫生作為第一場的話題嘉賓,‘跨界解讀發改委負責人的相關采訪,其實就是一種‘用名人效應催生網紅經濟的互聯網思維,目的就是把權威訪談做得更有網感。”主創團隊對《綜藝報》表示,馬云、董明珠、張文宏、李佳琦等嘉賓,本身自帶IP紅利,也算是輿論場的“意見領袖”。他們的價值取向和言論方向,能夠很快地引領大眾的情緒點和注意力。
讓張文宏解讀發改委的數據、讓李佳琦解讀人社部的規劃,本身就帶有很強的戲劇張力。張文宏作為新冠肺炎疾病預防領域的專家,容易從疫情防控的角度出發,解讀和梳理中國經濟的風險點。同樣,李佳琦作為一名網絡營銷師,是新興領域的代表人物,也可以發揮直播帶貨的“網紅特質”,以親民和生活化的視角,使一些硬性的解讀更順暢和直白地“深入人心”。
方法三:延展熱門話題熱度 搭建“隔空交鋒”擂臺
從形式上來說,《相對論》欄目以直播方式讓權威訪談“軟著陸”,但并沒有軟化話題的硬度。《綜藝報》了解到,主創團隊在設計每日話題時,都會緊跟熱點,幾乎與采訪嘉賓無接觸和溝通,在直播狀態下拋出最新、最熱的問題。
“比如,董明珠回應‘雷軍認輸這個話題,其實熱點就發生在直播前一天。直播前,我們注意到雷軍在小米十周年演講中認輸十億(元)賭約,這是一個很新、很熱的新媒體話題,在業內很受關注,大家都很想了解作為賭約另一方的董明珠將如何回應。所以我們的節目很好地接住了這個‘梗,在沒有任何溝通和彩排的情況下,把雷軍的這個話題拋給了董明珠,她也非常認真地回答這個話題,形成了一個良性的互動。”董明珠在節目中的獨家回應,也激起輿論關注,話題閱讀量當天超過1億;同時,董明珠還借央視新聞的平臺,向雷軍再次發起新挑戰。央視新聞官方微博也很好地抓住這個話題熱度,配合節目發起#董明珠向雷軍發起新賭約#,引用董明珠在《相對論》節目中的視頻片段,閱讀量超過8575萬。
“對于能引發大眾討論和關注的社會話題,我們在與嘉賓們的訪談中,都會試圖拉伸這一話題的延續性,比如像曹德旺不鼓勵年輕人做快遞員的觀點。后面幾期節目,我們也相對應地問了馬云和董明珠同樣的問題。馬云就反駁了這個觀點,他認為做快遞員沒什么不好,年輕人應該放下架子;董明珠也作為制造業的代表談了看法。”主創團隊認為,新媒體節目需要有一定的觀點碰撞和情緒上的對立,這種類似于“喊麥”的議程設置,跨越時空的阻隔,更容易抓住用戶、留住用戶。
把“硬核”訪談做得富有網感,提高影響力、權威性和不可替代性,提高制造流行的能力,是主流媒體一直努力追求的方向。《相對論》之《部長共話》的融合采訪、新媒體傳播,實現了對傳統廣播電視新聞的流程再造,切中了輿論的話題熱度,體現了以用戶為中心的核心立意,是一次可供思考和借鑒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