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帆 史素娟
摘?要:在高職教育體系中,計算機基礎應用是一門非常重要的課程,旨在培養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保證學生的水平能夠與當前高速發展的信息化時代相吻合。因此,為了能夠有效地對高職計算機基礎應用教學水平進行提升,在今后的教學工作進行過程中,應該結合具體現狀,不斷地對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和創新,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保以便可以向社會輸送更多的計算機人才。
關鍵詞:高職計算機基礎應用?教學模式?改革方法
中圖分類號:G712;TP3-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20)08-0-01
在高職計算機基礎教學過程中,最為關鍵的目標就是要讓學生熟練掌握計算機軟硬件基本知識,有效利用計算機處理問題,能夠借助計算機來對信息進行查詢和獲取,強化學生的計算機文化素養。所以,在教學階段,為滿足學生需求,教師應該加大對教學模式的改革力度,強化創新,保證在全面提升教學效率和質量的同時,還可以增強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
一、高職計算機基礎應用教學存在的不足分析
現階段,在高職計算機基礎應用教學過程中,雖然教師已經強化了對課程的重視,并能夠主動地應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然而,在諸多因素的干擾下,存在的不足依舊很多。
第一,教學內容與實際應用存在脫節情況。在實際計算機基礎應用教學期間,在教學內容上,很多高職院校都與實際應用存在脫節的情況。并且,課程在實際開展的過程中,經常會受到教學資源,包括:多媒體教室等限制,所以教師常常側重理論知識點的講解,忽略了學生上機操作技能以及應用能力的培養,致使學生的整體實踐水平較低。同時,在具體應用上,內容也與崗位工作相脫離,過于煩瑣或簡單的情況時有發生,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二,學生學習主動性相對較差。與普通高等院校的學生不同,針對高職院校而言,學生的整體水平相對較低,尤其是針對計算機操作方面的能力,更是存在參差不齊的情況。而這一現象的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教學的難度。通常而言,如若教學起點相對較低,則會使得基礎較好的學生存在“吃不飽”的情況。而如若教學的起點相對較高,就會對一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行削弱,致使整體的教學質量以及效果無法得到提高。同時,對于部分學生來說,學習主動性不高,對計算機基礎課程缺乏重視,學習態度不認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無法主動地融入課堂中,從而阻礙了課堂水平的提高。
二、高職計算機基礎應用教學模式改革方法分析
1.對課程結構進行合理調整
在實際的計算機基礎應用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教師應該依照專業特點,合理的對課程計劃進行制定,保證教學知識點少而精,進一步地對上機實踐課時的比例進行加大,最大限度地減少或者壓縮基礎知識部分的講解。比如:在計算機知識以及計算機操作內容層面,應該有針對性地進行選擇,合理講授,通過筆記或者作業的考核手段,不斷對知識點進行強化,保證學生的記憶力能夠增強。同時,在Office辦公軟件模塊中,教師可以參考企業日常辦公工作的內容,對word文檔排版進行著重講解,對學生講解Excel以及PPT等相關內容。此外,在教學期間,為了能夠充分地對學生學習積極性進行調動,教師所制定的課堂案例以及練習內容,需要結合學生的專業特點,以便學生在理解上能夠更加容易。
2.實現分級分組教學
針對學生水平參差不齊以及課堂上存在“吃不飽”等現象,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分級分組教學的模式,依照學生的實際現狀,有針對性地制定教學計劃和方案。
第一,通過基礎知識部分以及打字部分,根據學生存在的差異性,對學生展開分組,盡可能地每組8人左右。并且,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可以制定不同的教學內容以及要求,以便學生的學習自主性能夠充分地調動。通常,有效地進行小組內競爭,能夠不斷地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增強,也能夠讓教學的整體質量得到提升。
第二,在對學生知識水平進行充分了解的前提下,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交叉分組,每組最好為6個人左右。同時,在教學期間,選擇難度較為適宜的練習案例,科學地進行講授,有針對性地進行任務布置,讓學生之間能夠通過探討以及交流,使教學效果達到最佳狀態。此外,在合作過程中,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也會得到大大增強,對學生整體水平以及素養的提高非常有益處。
3.強化對現代化先進教學方法的利用
在以往的計算機基礎應用教學過程中,教師所采用的方法大多是理論教學,整體的課堂氛圍十分枯燥,學生在學習期間也較為被動,創新不足,發散性思維的發展受到嚴重制約,從而使得學生的整體學習主動性大大降低。所以,為了可以有效地對這一弊端進行改進,在今后的課堂教學過程中,針對部分章節,包括word、Excel、PPT以及辦公設備使用等部分,教師應該強化對先進教學方法的利用,將案例或者項目等與知識點有效地串聯起來,讓教學內容與實際操作完美結合,側重知識的連續性以及應用性。同時,教師可以借助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利用任務,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有效地對學生的創新能力進行培養。比如:教師在對World相關內容進行講解過程中,可以利用“個人簡歷”的案例,將文本錄入以及字體格式設置等知識點引用出來。在對一個“Excel”相關內容進行講解的過程中,可以借助“制作、美化職工情況一覽表”案例,將不同類型的數據錄入以及填充等知識點引出來。通過這樣的方法,學生不僅會覺得課程十分新穎,還能夠充分地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行調動,有利于學生操作實踐能力的提高,更有利于學生的今后發展。
結語
綜合而言,課程改革是一項長久性話題,因此,針對高職計算機課程,在對其進行改革的過程中,一定要本著全面提升上計算機操作能力的原則,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培養,依照學生的水平以及教學內容,科學地制定改革方案,以便能夠充分地對學生的學習熱情以及主動性進行提升。同時,在課程改革時,教師也應該積極地進行總結,不斷地積累,合理制定教學計劃,保證學生綜合素質能夠全面增強的同時,還可以培養出滿足于社會發展需求的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劉卿.高職計算機公共課程教學方法改革研究——評《計算機應用基礎》[J].當代教育科學,2019,24(23):192-193.
[2]張榮榮,田鈞,黃潤.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BRT教學模式改革探索[J].計算機時代,2018,24(09):165-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