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婷
摘?要:簡單地說,流產就是胎兒或者是人體受精卵胚胎形成但未有生存條件時,將其生命終止。而在中國,流產的定義是孕婦懷孕28周以下,胚胎或者胎兒的體重在1.00kg以下被終止。按流產方式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自然流產,另一種是人工流產。人工流產指使用人工方法將因意外、疾病等原因的妊娠終止,也是意外懷孕的最后急救方法。包括手術流產和藥物流產。而人流的人數增多,危害也越來越備受關注。人流對身體造成了什么損害?危害大嗎?應該注意什么?本文對人工流產造成的損害進行了以下分析。
關鍵詞:流產?危害?手術流產?藥物流產
中圖分類號:R719.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20)08-0-01
一、手術流產的危害
首先,必須要強調的是人工流產手術對身體是有危害的。一旦發生意外懷孕,對于大多數未準備好當媽媽的女性來說,會選擇進行流產手術。人工流產手術的危險性隨著懷孕時間的增加而增加,懷孕時間越久,流產手術對于身體的傷害會越大。10周以內妊娠可以通過負壓吸引的方式,吸出早期妊娠產物即胚囊與蛻膜。而10-13周,則一般需用鉗夾術,就是使用負壓吸引、鉗夾等方法來對懷孕進行終止的手術。這些手術操作均需要對子宮內膜進行吸刮,此過程中會有感染、出血等并發癥產生,亦可能由于子宮內膜被破壞,導致月經紊亂,月經稀發,宮腔粘連,閉經等風險。由于感染,還可能出現腰酸腹痛、盆腔炎,盆腔粘連等,嚴重的情況下,可逆行到盆腹腔甚至全身,可能出現感染性休克、腹膜炎、敗血癥等并發癥,這些情況都有可能導致不孕。盡管人工流產是一種小型手術,但在人工流產過程中,子宮可能不會收縮,造成大量流血;在復雜妊娠或不正規醫院進行的人工流產也可能導致宮腔殘留,需要二次手術。如果子宮發育異常,位置異?;虿溉闋顟B下,則很容易發生子宮穿孔;一些孕婦還會并發人工流產綜合征:胸悶、嘔吐、頭痛、胸部壓迫、呼吸不齊、臉色蒼白、冷汗、肢體發冷、低血壓、心律失常、嚴重的病例也可能導致昏厥、抽搐甚至休克等。此外,人工流產還可能導致自然流產,宮頸機能不全,甚至復發性流產。復發性流產即:連續2次或2次以上發生自然流產。宮頸機能不全患者妊娠時,隨著胎兒生長,羊水增多,胎膜突出于子宮頸,宮頸縮短開大,且大多數病人沒有自覺癥狀常會伴發胎膜破裂,從而發生早產,及中晚期的復發性流產。
二、藥物流產的危害
藥物流產的適用對象是高危人工手術流產人群或者停經天數在49天內的人群。藥物流產是通過使用藥物阻斷內源性孕激素激活性干擾妊娠,因為妊娠脫膜死亡,釋放內源前列腺素有助于子宮收縮、宮頸軟化和開口。由于藥物流產和子宮頸松弛的時間較長,這將為細菌生長和降級感染提供機會。因此,如果陰道出血超過7天,則必須使用3至5天的抗生素來預防感染。很多人錯誤地認為,藥物流產沒有機械的搔刮宮腔,沒有手術,不存在危害。實際上人為的干預了妊娠的生理過程,依然存在很多危害。藥物流產也會存在,子宮復舊欠佳,出血,感染,引起貧血,子宮內膜炎,盆腔炎等。另外可能存在不全流產,即部分胚胎已流出,仍有部分胚胎組織在子宮內。就會不斷有血自宮頸口內流出,嚴重者甚至失血性休克或昏迷。需要輸血、手術清除宮內殘留。
三、在流產之后,如何保養身體
第一,積極避孕,避免流產。我國女性對人流的危害認識不深,自我保護意識還不夠,總是抱著僥幸心理,認為意外懷孕了還可以進行人工流產,并沒有考慮到流產對身體造成的傷害。所以在還沒有決定迎接新生命前,采取正確的避孕措施,呵護子宮健康,也為胎兒的生長發育提供一個安全的場所。第二,若激情過后,發生意外妊娠,不得已需要人工終止妊娠,選擇正規的有資質醫院就診,完善檢查,盡量減少和避免并發癥的發生,減少危害。第三,改正錯誤的生活衛生習慣,注意私處衛生,勤換洗內衣褲。積極治療陰道炎、規范治療盆腔炎,在人工流產后,減少逆行感染對身體造成的損害。
人工流產存在很多危害,會使女性子宮受損,患婦科疾病的風險增加,給身體帶來嚴重的傷害,因此,積極科學避孕,減少人工流產的發生。
參考文獻
[1]賀海霞,文希,黃綺華.醫院流產后女性計劃生育服務知識及需求調查[J].護理學雜志,2018,33(15):29—31.
[2]王瑾,陶靖,魯婷等.2178對自然流產史夫婦染色體分析[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8,34(1):42—45.
[3]劉麗萍.藥物流產術與無痛人流術終止早期妊娠的臨床效果比較[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9):18.
[4]尹曉燕.探討水囊配合縮宮素點滴應用于足月妊娠引產的臨床效果[J].中外醫療,2018,37(35):60—62.
[5]劉九平,呂雪梅,王敏等.人工流產后關愛對女性避孕方式選擇及生殖健康知識的影響[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8,29(1):124—127.
[6]孫鑫穎.健康教育對人工流產患者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8,24(16):44—45.
[7]楊佳碧,劉娜,段延平等.差異性健康教育模式對人工流產術后女性保健知識掌握情況及不良情緒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20,26(4):118—120.
[8]范幸,聶雪晴,龍玲等.人工流產女性焦慮、抑郁情緒調查及其相關因素分析[J].實用預防醫學,2019,26(10):1241—1244.
[9]王艷芳,劉紅燕,楊春燕等.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對無痛人流受術者情緒及避孕知識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0,39(5):826—829.
[10]劉麗萍.藥物流產術與無痛人流術終止早期妊娠的臨床效果比較[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9):18.
[11]李芳,殷蕾,楊海東等.藥物流產與手術流產對我國未育婦女再次妊娠影響比較的系統綜述和Meta分析[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18,22(1):79—84.
[12]應霄燕.不同孕周者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藥物流產效果比較[J].浙江醫學,2018,40(2):18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