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樂課程是小學美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如何有效發揮音樂課程的美育功能已成為小學音樂教學研究的熱點問題之一。本文以分析小學音樂課程改革中存在的問題為基礎,明確了小學音樂課程改革中應遵循的基本原則,指出了小學音樂課程發展的五種趨勢。
關鍵詞:小學;音樂課程;改革;趨勢
一、當前小學音樂課程改革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對小學音樂課程認識片面
在我國升學教育觀念的影響下,弱化了對音體美等普及性課程的重視。這種畸形的觀念制約了人們對小學音樂課程的深入認識,狹隘片面地將小學音樂課程理解為教唱歌,弱化了小學音樂課程的美育功能,將課程改革引向形式化、單一化的路徑。
(二)小學音樂課程改革缺乏科學性
現行的一些小學音樂課程改革行動往往帶有一定的盲目性,沒有形成促進小學生全面發展的科學化的課程體系。有些地區的小學音樂課程改革通常是憑經驗工作,憑感覺摸索的,缺乏科學理論的探索和指導,照搬現象嚴重。對公開教學、課程設計、課程活動,不加分析,盲目效仿學習。
(三)小學音樂課程改革創造性不足
在小學音樂課程改革過程中,往往在課程改革的形式上下功夫較多,對于激活學生的表現欲望和創造沖動,在主動參與中展現小學生的個性和創造才能方面略顯不足。從而致使小學音樂課程改革工作年年有新花樣,但年年都被推翻,課改成果不易出現。
二、小學音樂課程改革遵循的基本原則
(一)發展性原則
發展性原則是小學音樂課程改革應遵循的第一原則。在改革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小學生的發展特點,既要了解小學生的一般發展水平和個體之間的差異,又要了解小學生的現有發展水平以及將來發展的可能性等。在選擇課程類型和確定課程內容時,要符合小學生身心發展需要和認知發展水平。在編排教學內容和組織教學方式上,要從小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要吸引小學生學習興趣,實現音樂課程學習欲望的有效滿足。
(二)整體優化原則
整體優化原則是指在選擇和設計小學音樂課程內容時,要統籌考慮,縱橫有序,內外得當。既要充分考慮選定的課程內容在整個小學音樂課程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又要考慮選定的課程內容與前后學習的音樂課程內容之間的聯系,還要把握課程的邏輯性與時效性。
(三)活動性原則
活動性原則是指在課程設計上,在保證音樂理論知識學習的基礎上,加強音樂實踐活動內容的設計。要給小學生提供充分的音樂實踐活動機會,為小學生音樂實踐活動創設必要環境,對小學生的音樂實踐活動加強指導。
(四)多樣化原則
多樣化原則是指編制小學音樂課程時,既要考慮課程內容和課程模塊的多元組合,具體的表現為課程設計模式、音樂知識領域類型之間組合方式和組合程度的多樣性以及音樂知識領域內部組合方式的多樣性,又要考慮音樂實踐活動的多樣性,具體表現為吹、拉、彈、唱、演的多維度組合。
三、小學音樂課程改革發展的五種趨勢
(一)課程方案多元化
所謂小學音樂課程方案,一般是指小學音樂按照教育目標和小學生發展的特點與需要,根據本校的實際狀況和課程資源條件,對本校的課程內容、課程方法、課程編制、課程管理等方面的改革實踐進行梳理和整合,在此基礎上形成一套課程認知表達方式。在一個最佳課程方案中,應當是學校、專家、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傾聽來自不同主體的聲音。在課程方案開發中,我們不能忽視學生這個主體,否則,我們將失去課程開發的生長點。
(二)課程內容生活化
小學音樂課程內容的生活化主要是指小學音樂課程內容要圍繞小學生當下的生活展開,是小學生力所能及,又指向小學生發展的。要以小學生生活為基點,以小學生生活中常見的事物等為題材編排課程。小學音樂課程是促進小學生身體和心靈、認知和情感等方面全面和諧發展的中介與橋梁,因此,小學音樂課程內容改革的出發點是基于學生身心發展水平而確定的,主要來源于學生的現實生活,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
(三)課程實施游戲化
在小學音樂課程實施游戲化方面,教師們要走向生成,在課程與游戲之間找到兩者的平衡點。要考慮到教學的方式、課程實施的方式。小學音樂課程的游戲化是一種“教育活動”,是學生在社會文化背景下主動地構建經驗的學習活動,應該被納入小學音樂教學活動范疇,受教育目的規范。提倡課程游戲化,不能盲目崇拜游戲,決不是要求課程從屬于游戲,而偏離了教育目的的規定,教師要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游戲條件。
(四)課程活動的個性化
在小學音樂中,個性化教育的呼聲更加強烈,教師們認為學生都是有差異的,學生的生理與心理特征以及家庭背景等因素共同形成了他們之間的不同特點。適應學生的發展不僅要面對他們現有的差異,在讓學生擁有幸福、美好的小學生活的同時,更要讓他們形成影響終生的良好品質。適應每個孩子的教育不是劃一的教育或者模式化的教,把孩子當作統一的模式的“產品”來“生產”的教育無論如何也不能完成促進學生富有個性化發展的任務。因此,小學音樂課程也在強調個性化,要求課程的設計要盡可能的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促進每個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五)課程建構的校本化
校本課程強調小學音樂擁有課程決策權這個基本前提之后,其自主的課程開發所產生的結果——符合小學音樂實際和學生需要的課程。這種自行制定的校本課程,既可是宏觀的完整課程方案或體系,也可是一次教育教學活動的具體設計。校本課程是根據小學自身的條件、師資力量、本校學生的特點等依據來考慮的,避免了課程建設盲目性,避免忽視本校辦校條件、學生自身特點等因素,有利于小學音樂課程建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張華,經驗課程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簡介:王滔(1982-),男,四川省樂山市人,大學學歷,四川省樂山市市中區教師進修學校,講師,主要研究方向:中小學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