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志英 董長霞 唐玉根
【摘 要】目的:對單孔腹腔鏡疝修補術與傳統手術治療小兒疝氣的臨床療效對比研究進行分析。方法:選擇2018年1月-2019年12月于我院進行治療的小兒疝氣患者200例,將其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每個組100例。對觀察組的患者實行單孔腹腔鏡疝修補術,對對照組的患者實行傳統的手術治療,比較兩個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的患者在治療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以及住院的時間上相關數據均優于對照組,數據差異顯著,P<0.05。結論:對患有疝氣的小兒患者實行單孔腹腔鏡疝修補術不但節省了手術實施的時間,還減少患者的手術出血量和住院的時間,比傳統的手術治療效果顯著,因此,可以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關鍵詞】單孔腹腔鏡疝修補術;傳統手術;小兒疝氣;臨床療效
小兒疝氣是因為鞘狀突沒有及時閉合,腹腔內容物從疝環突出到體表。該疾病主要的誘因是嬰兒腹壁不夠強健,如早產或者體重過低等,容易造成腹股溝疝形成。幼兒哭鬧、便秘、咳嗽等可腹內壓增高時,也容易形成疝。在臨床上,治療疝氣的主要方法是手術治療。傳統的手術方式就是采取疝囊高位結扎的方式,但損傷比較大,術后復發概率比較高[1]。使用單孔腹腔鏡疝修補的方法屬于新型微創手術,其特點是手術簡單、恢復快、切口小等。文章主要對單孔腹腔鏡疝修補法以及傳統手術治療方法第小兒疝氣的臨床療效進行對比研究,具體的數據有: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1月-2019年12月于我院進行治療的小兒疝氣患者200例,將其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每個組100例。觀察組100例,年齡為2-10歲,平均年齡為(4.15±1.05)歲,體重為16-34kg;對照組100例,年齡為3-11歲,平均年齡為(4.35±1.15)歲,體重為15-33kg?;颊叩谋憩F均為少腹重墜感,腹壓變大,有囊性物突出。比較兩個組患者的基本資料,數據無顯著差異,P>0.05。
1.2 方法
對對照組的患者實行傳統的手術治療方法,主要就是實行疝囊高位結扎。對觀察組的患者實行單孔腹腔鏡疝修補法,具體的操作為:在患者的肚臍下方實行5mm的切口,并創建5-6mmHg的氣腹壓力,在肚臍的下方置套管針以及腹腔鏡,并將其作為觀察孔。然后把手術的床設置成頭高腳低的位置,且向病變對方傾斜。使用吻合線穿過硬膜的外套針管,然后在環口的體表投影上將患者的皮膚戳破,沿著內環半周腹膜外面游行,穿透輸精管的表面之后再刺破腹膜然后進到腹腔內,慢慢將針退出來,并形成圈形留在腹腔中,再將帶線的管針從原來的地方再次進入,并在腹膜的外緣沿著內環實行半周分離,和之前的半圓出針點集合,然后出針。進入第一個線圈之后就要將第一個線圈拉緊,并在這一時間將針退出,把肌腱吻合線置入到線圈當中,使得縫線圍繞內環口一整圈,然后將把疝環拉緊打結,實現了內環口的高位結扎,所留的傷口不需要縫合。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經過不同的手術之后所用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以及住院的時間。
1.4 數據統計法
本研究所獲的所有數據均通過統計學軟件SPSS19.0統計處理,計量用(x±s)檢驗,t檢測,P<0.05,提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使用單孔腹腔鏡疝修補術的方法進行治療,對照組使用傳統的手術治療方法。觀察組的手術時長為11-26min,平均時間為16分鐘,患者在手術過程中的出血量為0.8-2.6ml,住院的時長為2-3天;對照組的患者手術時間為26-36min,平均時長為30分鐘,患者的術中出血量為3.1-4.0ml,其住院的時長為5-8天。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手術過程中的出血量以及住院時長均優于對照組,且在一定程度緩解了患者的復發率,數據差異,P<0.05。
3 討論
對患有疝氣的小兒患者使用單孔腹腔鏡疝修補術的方法,損傷比較小,該方法是在傳統手術之上所發展的微創型手術,單孔腹腔鏡疝修補術的優勢是不會造成網片和腹腔內粘連以及內部臟器的損傷,該方法將會成為治療疝氣的重要手術方法。但是,此方法并非萬能,其還會引起一定的并發癥,例如戳孔疝、內臟血管損傷以及陰囊氣腫等并發癥狀[2]。在進行手術的過程中,醫生需要特別注意,把患者的痛苦盡量的降低,緩解患者的痛苦感。此次治療中,兩個組的患者手術都非常成功,手術過程中,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長為11-26min,平均時間為16分鐘。主要的優勢為:(1)手術不用經過腹股溝管,不會對其造成破壞;(2)在腹腔鏡之下,精索以及內環口都能清晰見到,便于標準操作且不易發生損傷。(3)手術的時間短,術后不留疤痕且恢復快,手術當天便可進食和活動,3天左右能夠出院,并發癥明顯降低且復發率低[3]。
此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手術時長為11-26min,平均時間為16分鐘,患者在手術過程中的出血量為0.8-2.6ml,住院的時間為2-3天;對照組的患者手術時間為26-36min,平均時間為30分鐘,患者的術中出血量為3.1-4.0ml,其住院的時間為5-8天。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手術過程中的出血量以及住院時間均優于對照組,且在一定程度降低了患者的復發率,數據差異,P<0.05。綜上,對患有疝氣的小兒患者實行單孔腹腔鏡疝修補術不但節省了手術實施的時間,還減少患者的手術出血量和住院的時間,比傳統的手術治療效果顯著,因此,可以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楊周健,劉鈞,楊健,等.單孔腹腔鏡疝氣針治療小兒腹股溝斜疝的臨床效果[J].中國醫藥導報,2018,15(20):108-111.
蘇小莉.不同手術治療小兒疝氣療效對比[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9,11(20):121-123.
閆志強.探討傳統小兒疝氣高位結扎術和小兒腹腔鏡疝氣修補術的臨床療效[J].中國保健營養,2019,29(2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