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彬
【摘 要】目的:本文將主要針對宮頸癌前病變患者應用宮頸錐切術治療的有效性進行探究。方法:選取我院2018年5月-2020年2月收治的48位宮頸癌前病變患者為實驗對象,隨意愿分為常規組與實驗組,分別給予激光燒灼法與宮頸錐切術開展治療,比較兩組臨床治療效果。結果:常規治療下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陰道出血時間各項指標均差于宮頸錐切術治療下的患者指標(P<0.05);激光燒灼法治療下的患者滿意度66.67%遠遠低于宮頸錐切術治療的患者滿意度95.83%(P<0.05)。結論:臨床對宮頸癌前病變患者開展治療中,應用宮頸錐切術治療,臨床效果顯著,縮短手術時間、減少術后陰道出血量與時間,患者治療滿意度高,可廣泛應用推廣。
【關鍵詞】:宮頸錐切術;宮頸癌前病變;臨床療效
宮頸癌前病變屬于臨床常見的一種婦科疾病,發病率較高。該疾病對患者身心健康造成重大影響,如果患者未及時接受治療,將導致宮頸癌的發生。臨床主要治療方式為物理、藥物、手術等方式。其中宮頸錐切術對患者產生創傷小,出血量及出血時間少,臨床效果顯著。因此,下文將進一步探究臨床應用宮頸錐切術治療宮頸癌前病變的臨床有效性,開始以下報道【1】。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8年5月-2020年2月收治的48位宮頸癌前病變患者為實驗對象,隨意愿分為常規組與實驗組,各組24人。年齡26-60歲,平均年齡(39.58±1.41)歲;病程4個月-3年,平均病程(1.48±0.51)年。患者與家屬均知情實驗目的,自愿加入分組。所有患者基礎資料數據并無明顯差異(P>0.05),實驗內數據可比較。
1.2 方法
常規組:對患者開展宮頸激光燒灼法,待患者月經徹底消失一周后開展治療,將患者處于膀胱截石位,常規消毒陰道及宮頸,選擇患者病灶周圍4cm位置進行灼燒,使用CO2激光束,從外到內依次進行均勻灼燒,患者病灶出現焦痂便停止灼燒,治療區域要大于病變范圍1cm,使用棉球將出血位置進行壓迫。
實驗組:對患者開展宮頸錐切術。治療前3d進行藥物治療,并告知患者禁止房事,月經結束一周后進行陰道鏡檢查,然后將患者處于膀胱截石位,觀察宮頸顏色、大小及糜爛狀況,然后開始進行醋白實驗,清楚病灶位置,將病灶組織活檢,術后使用紗布止血,并開展抗感染治療。患者滿足宮頸錐切術治療條件后,對患者進行常規消毒,使用環形電極對患者病變組織進行全面切除,然后應用電凝止血。術后所有患者均接受抗生素,避免出現感染,術后30d禁止用藥或沖洗陰道、禁止坐浴、禁止房事【2】。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有效性。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滿意度。
1.4 效果判定
判定治療有效性: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陰道出血。判定治療滿意度,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問卷調查,評分非常滿意:>80分;滿意>60,≤80分;不滿意≤60分。滿意率=(非常滿意+滿意)/總數×100%。
1.5 統計學原理
使用SPSS21.0軟件包對本次實驗治療有效性、使用T值計算,治療滿意度使用x2計算,P<0.05.具有統計學差異。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有效性
常規治療下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陰道出血時間各項指標均差于宮頸錐切術治療下的患者指標,兩組數據存在顯著差異(P<0.05),詳見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滿意度
激光燒灼法治療下的患者滿意度66.67%遠遠低于宮頸錐切術治療的患者滿意度95.83%,兩組治療滿意度差異顯著(P<0.05),詳細數據見表2。
3 討論
宮頸癌前病變患者主要發生的病變表現為宮頸上皮內內瘤變,屬于宮頸癌疾病的早期,持續時間較長,需要10年左右的時間發展為宮頸癌。宮頸上皮內瘤變初期階段具有極高的自然消失概率,如果病情加重將會增加癌變風險。當前,針對初期患者,臨床主要采用宮頸錐切術治療,臨床效果顯著,手術時間短,患者出血量少,有利于預后,患者治療滿意高【3】。此次實驗研究宮頸癌前病變患者的治療方式中,根據上述實驗結果知曉,常規治療下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陰道出血時間各項指標均差于宮頸錐切術治療下的患者指標(P<0.05);激光燒灼法治療下的患者滿意度66.67%遠遠低于宮頸錐切術治療的患者滿意度95.83%(P<0.05)。因此,臨床治療中應廣泛應用宮頸錐切術。
綜上所述,臨床對宮頸癌前病變患者開展治療中,應用宮頸錐切術治療,臨床效果顯著,縮短手術時間、減少術后陰道出血量與時間,患者治療滿意度高,可廣泛應用推廣。
參考文獻
朱訓花.陰道鏡聯合LEEP術治療宮頸癌前病變的臨床效果探討[J].國際感染病學(電子版),2020,9(02):144.
王亞瓊,陳愛平.陰道鏡聯合LEEP術治療宮頸癌前病變的臨床觀察[J].中國城鄉企業衛生,2020,35(02):178-179.
田菲,張媛.淺談陰道鏡聯合LEEP術治療宮頸癌前病變的臨床效果[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20,4(04):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