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華玲 鄧芳

賁門失遲緩癥屬于臨床中一種比較普遍的食管運動性障礙疾病,其主要是以食管括約肌的張力異常、蠕動功能消失以及括約肌對吞咽動作的松弛反應障礙為主要特征。傳統的治療方昂視主要是以內鏡之下注射肉毒桿菌毒素、氣囊擴張術等方式進行治療,但是遠期療效并不理想,無法達到根治的下過。外科手術主要是切開食管下端的括約肌,雖然療效確切,但是因為屬于創傷性操作,患者的預后速度緩慢,康復期間的風險因素較多。和傳統手術相比,經口內鏡下賁門括約肌切開術(POEM)手術方式的應用優勢更加突出,其主要是借助胃鏡方式觀察并測量,對食管下段的賁門狹窄段進行定位,明確切開的深度與長度后進行手術操作,不僅療效確切患者的綜合預后效果也比較好。對此,本文以對比方式,探討經口內鏡下賁門括約肌切開術治療賁門失遲緩癥的手術配合方法。臨床研究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9年3月到2020年4月選取我院接受POEM治療的患者50例作為案例開展回顧性分析。5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年齡中位數65.24歲。以隨機數表法將所選50例患者納入為實驗組和常規組,例數分別為30例、20例,男女比例與年齡保持相近原則,P>0.05。
1.2 方法
兩組患者由同一組醫師開展手術,術前采取二甲硅油乳劑20ml口服,降低食道與胃內泡沫,同時協助患者采取平臥位,采取氣管插管麻醉,妥善固定口墊之后進鏡檢查食管和胃內清潔情況。在距離食管、胃交界位置10cm位置食管大彎側提供亞甲藍和腎上腺素混合液進行粘膜下注射,采用Daulknife縱向切開黏膜,構建隧道入口,安裝透明帽的鏡頭頂入黏膜下層,在注射同時分離粘膜層與黏膜下層,直到剝離賁門到胃底下方2cm位置。之后隧道切開食管下段內環形肌,切開期間從上至下、從前至深的切除環形肌,提供生理鹽水沖洗創面并提供熱活檢鉗夾閉潛在出血病灶和裸露的我笑傲血管,鈦夾縱向夾閉創面,為部分患者提供胃管
常規組主要是做好手術期間的體征檢測。
實驗組基于患者的實際康復需求采取綜合護理配合措施,具體措施如下:1、心理護理與體位擺放。為患者介紹POEM手術,同時對胃鏡檢查不適感受擔憂明顯的患者,提供術前宣教,促使患者可以更好的掌握手術方式以及術前的飲食注意事項,同時為其介紹手術操作的流程以及可能存在的并發癥,耐心講解相關問題,消除患者的緊張、焦慮以及不安等情緒。做好體位調控,手術期間以平臥位為主,在患者右側將枕頭墊高,促使患者稍微側向術者。期間注重約束帶與保暖等護理;2、物品準備。做好手術期間的物品準備,主要是以胃鏡、移動電腦、高頻電刀、氬氣機等,做好導線連接,將電極板粘貼在患者的消退和臀部肌肉的厚實位置。有序的擺放腳踏并做好電刀參數調節。做好注射針的準備,使用之前排氣,促使注射液充滿管腔,同時保障針頭可以有效收縮。同時基于術者習慣做好內鏡附件、生理鹽水、紗布、高頻鉗等物品的準備;3、術中護理。術中主要是做好體征檢測,出現呼吸困難、紫紺、煩躁出汗等癥狀都應當及時處理。術中對于治療部位容易出血的患者,可以采用預防性措施,如注射腎上腺素、采用止血稀釋液等方式。在出現劇烈咳嗽時應當及時關閉活檢鉗。同時基于手術中的要點做好針對性配合。配合期間需要準確掌握手術步驟,及時傳遞器械,按照手術需求做好手柄旋轉,注重手術中的情況觀察。協助醫師觀察手術中是否存在出血或出血灶等問題,如果存在明顯的血管則提供熱活檢鉗夾閉后稍微拉起并進行燒灼;4、術后護理。手術治療后當天提供補液,并以半臥位、吸氧以及監護儀監護。同時按照醫囑提供抗生素或質子泵抑制劑。做好對患者生命指征以及體溫的觀察,注重嘔血和高熱癥狀的分析判斷。指導患者做好術后飲食護理,常規禁食3d,之后開始以流質食物為主,但是需要規避刺激、辛辣食物。除了常規護理以外還需要做好并發癥的護理。
1.3 觀察指標
統計對比兩組患者的恢復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研究應用SPSS19.0軟件。數據分析結果P值不足0.05則代表兩組數據對比擁有統計學價值。
2 結果
2.1 恢復情況對比
實驗組患者的胃腸道功能恢復速度顯著快于常規組,P<0.05,詳情見表1。
3 討論
POEM屬于一種借助隧道內鏡開展的食管下段肌切開微創手術,當前我國對于這一手術的實施已經有一定經驗,相對于傳統的診療技術手段而言,POEM手術方式的創傷更小,患者的術后恢復速度更快,不容易發生復發或術后腸梗阻等多種癥狀,同時對于患者的食管生理性功能的改善效果也比較突出。在臨床中結合有效的護理配合措施,可以更好的保障患者的綜合預后效果,加快手術操作速度,從而達到綜合醫療效益的高水平目的。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的胃腸道功能恢復速度顯著快于常規組,P<0.05。本次研究結果充分證明,POEM手術期間需要嚴格落實圍術期的胡烈劈核措施,借助默契的手術配合更好的提高手術綜合效益,為患者的術后恢復奠定基礎。
綜上所述,POEM手術治療期間做好手術配合措施非常重要,是保障患者綜合預后的關鍵,值得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