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愛梅
小學語文老師經常喟嘆,現在的小學生錯別字越來越多。究其原因,不能簡單歸咎于學生不認真,從教學角度來說,沒有揭示漢字書寫規律,也是造成錯別字多的歸因之一。如何根據讀音、筆畫、字義引導學生把漢字寫正確,談個人的一些做法。
一、根據讀音,引導學生把字寫正確
漢字中形聲字占的比例最大。形旁表意,聲旁表音,引導學生利用這一規律記住字形,進行自主識字,是提高寫字正確率好方法。
1.針對韻母判斷寫法
學生錯別字中形聲字混淆最多。如“延”和“廷”組成的字,很多學生寫混了。我先讓學生觀察 “蜒”“蜓”,找出相同點和不同點。學生很快發現相同點是左邊部首相同,不同點是右邊部件不同,讀音也不同,右邊“延”就是讀“yan”,右邊“廷”就是讀“ting”;接著順勢揭示形聲字規律:形旁表意,聲旁表音;然后利用字理拓展:誕 涎 筵;挺 艇 庭,讓學生發現兩組讀音不同,但每一組的韻母相同;最后揭示出:凡是韻母“an” 都是“延”,凡是韻母是“ting”都是“廷”。還有很多漢字,通過韻母來判斷準確的寫法。如:
(1)en: 很 狠 恨; ang: 浪 狼 朗(2)un: 侖 輪 倫; ang;倉 蒼 滄
(3)ao: 滔 稻 蹈; ian;陷 餡 焰(4)ong:東 凍 棟 ;ian;揀 練 煉
2.依據聲母判斷寫法
我在教學《暮江吟》一詩時,發現很多學生寫錯“吟”和“憐”,教學《蟋蟀的住宅》一課時,學生常把“琴”下部寫成了“令”。究竟部件是“今”還是“令”,我采取以下教學策略:我先列出了下列兩組字:
(1)令——玲 零 領 冷 嶺 憐 鄰;(2)今——琴 吟 含 念 貪 岑 衾
讓學生讀一讀、想一想兩組字聲母有什么特點,意在讓學生發現第一組聲母都“l”,而第二組聲母都不是“l”;接著讓學生仔細觀察兩組分別有什么部件是一樣的;然后讓學生悟出聲母是“l”的字部件是“令”,否則就是“今”。這樣引導學生在比較中發現漢字的書寫,極大地豐富了識字的趣味性,提高了書寫的準確度。
二、依據筆畫,引導學生把字寫正確
寫字教學應根據漢字規律和小學生的認知特點,指導學生認真觀察字形,弄清字的結構和筆順,抓關鍵筆畫,找出細微差別,引導學生主動發現,細化指導,培養學生形成舉一反三的能力。
1.關照整體,變筆禮讓
寫字教學的過程實則就是美育的過程。很多合體字為了整體結構緊湊美觀,進行穿插、避讓而變筆畫。獨體字作左偏旁時,往往字形要變瘦,往右伸展的長筆畫要變短。如“女、身、耳”以讓出位置給右邊;“土、王、車”中的末筆橫變提,“木、禾、米”末筆捺縮成點,“足”末筆捺變提,“輝、頑、顧、凱”左邊末筆豎彎鉤縮為豎提。“雙、林”等左右一樣的字,書寫時左捺改為反捺(長點),以使右中撇能舒展開來,同又要比左邊寫得稍高大些。如不作變化,各占一半,互不相讓,擠在一起,則會影響字形美觀。獨體字作字頭時要扁而寬,往下伸展的筆畫要變。如“雪、露、霜”等雨字頭要寫得扁而寬,往下伸展的豎、橫折鉤就縮短為斜點和橫鉤;“要、票、罷”等字頭的“兒” 變成了兩個短豎;如“尖、塵、隙、翠、耀 ”等字頭的豎鉤都要變成豎;“月”在下部,變撇為豎,如“腎、胃、青”等。遇到多捺的合體字要變筆。如,“食”,先引導學生觀察整體,感知它是上下結構、上扁下長的字;再看清布局、間架結構,“人”字頭要寫得扁而寬,撇捺要平緩舒展,然后觀察細部,最后一筆捺寫成長點。類似的字還有“秦、奏、餐”等,最后總結出規律:一字不多捺,最后一筆化捺為點。
2.關注細節,找出異同
不認真寫字的孩子,對要寫的字往往只能感知大致的輪廓,細微部分的變化則常常忽略。對于有些筆畫是否有連,有些字是否有點,是否有撇,有些字共有幾橫,很難分不清。在正確把握字的結構特點的基礎上,再讀好關鍵筆畫,對重點筆畫進行分析,從而總結簡潔易記的“口訣”,將字形映入腦中。(1)多畫不連,少畫則連。如:屬、愚、表,豎經過多橫,和下邊的提、撇分開;離、噙、擒,下部是撇折;象、免、卑,撇穿上下。(2)豎折不點,撇折有點。如,忘、妄、荒、,帶部件“亡”都沒點 ;充、流、到,撇折后面都有點。(3)上“十”下“八”有“三”橫:直(值 植 殖)、具(懼 俱)、真(鎮 顛 慎)。(4)上左折兒右反文。如,“條、冬、逢、處”,上邊左邊都是折兒文;“攻、放、救、敢”,右邊都是反文旁。(5)“戈”點“堯”不點。所有“堯”加部首組成的字,右上方都沒點,如:澆、燒、曉等。
三、實據字義,引導學生把字寫正確
學生會寫錯字,除了不認真觀察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沒有理解字義。如果我們能引導學生了解漢字的意義和形態之間的內在聯系,寫前看清字形、理解字義,就不會出現筆畫多寫或漏寫的現象了。
1.針對字義判斷部首
有些相似的部首,學生往往寫錯。如,日字旁和目字旁,雙人旁和單人旁,廠字頭和廣字頭等,該如何區分呢?以教學《鳥的天堂》中“應接不暇”的“暇”為例,談談我的教學策略。
(1)找出文中具體描寫“應接不暇”的句子:看清楚了這只,又錯過了那只,看見了那只,另一只又起來了。
(2)“暇”什么意思?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表示時間,空閑的意思。
(3)小結:“暇”是表示時間,所以是日字旁。
(4)根據成語的意思,選字填空:暇 瑕 遐
( )不掩瑜;目不( )接;聞名( )爾; 無( )顧及
2.利用字義判斷筆畫
很多學生容易將“復”中間寫成“目”,“夏”的上半部寫成“百”,該如何糾正呢?我在黑板上寫了大大的“復”“夏”兩個字,問學生這兩個字中間有什么不同,可以用什么方法記住他們的寫法。有的學生說的方法很直觀:夏天是一年中的第二個季節,所以“夏”里面有兩橫。“復”,每日復習,所以中間是“日”。從兩個字的比較,到兩個部件的比較,層層深入,幫助學生一步步體會到漢字筆畫之間、部件之間的細微差別,體會這細微差距帶來的截然不同的韻味和意義。學生恍然大悟,一切水到渠成。
漢字構字有一定的書寫規律,學生掌握了這些規律,就能降低書寫錯誤率,提高教學效率。我們永遠是行者,在漢字書寫的道路上且行且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