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雅馬哈一直致力于公益事業,將企業文化與公益事業相結合,制定了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方針,努力提升全球環境安全。此次新型冠狀肺炎疫情在全國爆發蔓延,雅馬哈通過上海市慈善基金會捐款150萬元,專項用于抗擊疫情。此外,雅馬哈的藝術家們為了讓隔離在家的學生掌握更加專業的練琴方法,開展了一系列的鋼琴直播課程,參與的藝術家有雅馬哈藝術家宋思衡、雅馬哈教育家韓瀚、雅馬哈特邀藝術家張奕明和雅馬哈特邀藝術家朱姝等多位老師。他們從不同的角度為大家帶來了精彩的直播公開課。
2020年4月16日,張奕明老師的直播公開課“如何讀懂古典時期的Articulation—雅馬哈特邀藝術家張奕明有話要說”圓滿完成。張奕明老師用他的專業知識,以及親身示范,為我們帶來了一場非常專業的關于古典時期Articulation的公開課講解。這場公開課上,張老師一共分了三個部分為我們講解。



第一部分,張奕明老師講解了Articuation的定義。第二部分,張奕明老師具體介紹了古典時期的Articulation和現在有什么區別。第三部分,張奕明老師講解了Articulation的規則。Articuation是指動機或樂思的輪廓,它的表現形式是對音的組合、分離,加強和削弱。簡而言之,在彈奏鋼琴曲時需要做到斷音、連奏以及強弱分明的部分。其之所以以1790年作為分界,主要是出現了貝多芬和克萊門蒂兩位藝術家,按時間上來看,克萊門蒂要比貝多芬早一些。古典時期鍵盤演奏的Articulation傳承了大部分巴洛克時期的規則,不過更加的豐富,變化也更頻繁、更復雜了。
4月27日,雅馬哈教育家韓瀚老師采用直播教學及遠程連線小朋友教學示范的方式,講解了彈琴時如何處理“斷奏”和“連奏”的訓練。在直播中,韓瀚老師還引導小朋友如何區分樂曲中的旋律聲部和伴奏聲部,如何將旋律聲部彈得更好聽。經過近一小時的遠程指導教學,小朋友彈奏出來的感覺和最開始彈奏時有了很明顯的改進,韓瀚老師耐心、細致和科學的教學方法非常有效。韓瀚老師兩個多小時的直播公開課圓滿結束,連線的小朋友上了一堂專業的、高質量的鋼琴課。
4月29日,雅馬哈特邀藝術家朱姝老師在直播中講解了在面對指法標記很少、甚至沒有指法標記的曲目時,應該如何快速找到適合自己的指法。朱姝老師不僅向大家詳細地介紹了指法處理,還將貝多芬經典的《致愛麗絲》改編成了五個版本,用不同時期的風格(巴洛克風格、古典風格、浪漫風格、爵士風格和朱老師自己的風格)處理同一首曲子,帶來不同的聽覺效果。同時,她也對大家提出的問題進行了詳細解答,直播風格幽默卻極具教學性。大家紛紛被朱姝老師的彈奏技巧所折服,同時表示期待朱老師的更多直播課!
5月2日,備受期待的雅馬哈鋼琴藝術家宋思衡攜新創作的13首曲目—《疫情日記》進行直播,宋思衡老師在疫情期間創作了一套鋼琴音樂,在辰山植物園成立十周年之際,用音樂向大自然溝通,表達我們對災難的感受和反思。
宋思衡老師在直播中使用的雅馬哈CF系列三角鋼琴的理念是“美麗與力量”。“美麗”是來形容鋼琴所表達出的音色和聲音的豐富絢爛性,“力量”指的是其聲調投影,CF系列具有為出色的音樂表現力,并且有足夠的音調現場感,即使在大型音樂廳里,在與整個交響樂團合作中,它的聲音都是清晰可聞的,能夠完美地向聽眾展示演奏家的心聲。
疫情無情人有“琴”!讓我們在音樂中感受愛的傳遞,在直播中感受雅馬哈藝術家們對學生深深的關心與愛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