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江陰市夏港中學 季 靜
“翻轉課堂”又叫“顛倒課堂”,所謂“顛倒”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之間轉換角色,該模式提倡要將學習時間更多地傾注于學生,即在課堂中,教師應少講多引導,要充分發揮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多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翻轉課堂”打破了傳統數學課堂中教師一講到底的模式,提倡通過問題引導讓學生多參與到學習過程中,故而在應用該模式時,如何提問就成了關鍵。
“翻轉課堂”提倡教師要“讓學”,即多讓學生主動學習,但若學生對數學沒有興趣,其主動性也難以提升。結合數學教學實踐看,很多教師在課堂中習慣直接拋出問題,然后組織學生探究,學生參與探究的熱情始終不高,究其原因是學生的學習興趣沒有被充分調動起來。如在“概率”教學中,教師利用多媒體呈現投擲白、黑、紅、藍的正方形骰子的例子,引出問題,此時學生興趣難以被調動。但如果嘗試把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讓學生在小組內根據教師的要求投擲骰子,投擲過程中提出“投到白色的概率是多少?投不到白色的概率又是多少”等問題,學生就表現得較為感興趣。
應用“翻轉課堂”模式組織教學時,情境在整個過程中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是讓學生從被動聽課變為主動學習的助推器。以“全等三角形ASA 的判定”為例,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學生已經知道,如果兩個三角形滿足全等條件,其對應邊、對應角相等,那么,若兩個三角形只有兩角和夾邊相等時,兩個三角形是否會全等?當該問題提出后,學生急于想驗證,于是教師及時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探究活動,通過畫圖、對比等方式驗證,從而理解全等三角形“ASA”的判定規律。如此,知識不是教師告訴學生的,而是學生在問題的啟發下通過自主探究獲得的,屬于真正的知識構建,學生不僅學得牢固,應用中也不容易出錯。
“翻轉課堂”所提倡的是用最少的時間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為提高課堂的有效性,所提的問題就應具有較強的針對性,要緊扣教學目標來設計適當的問題。如“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學習中,當學生初步了解了概念后,此時提出問題:“a能不能等于0?”有的學生不假思索地回答“能”,有的學生則開始沉思,結合學生的回答,追問:“若a等于0,此時方程變成了什么?還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通過設計有效的問題自主探究知識的形成,從而促進學生理解“a≠0”這一限制條件的意義,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概念。
在提問中,問題還應具有較強的層次性,即要結合教學目標,通過問題引導學生由易而難,由淺而深,不斷地深入探究。如“等邊三角形(一)”中,為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等邊三角形的性質,先復習等腰三角形的性質,由此引出“若等腰三角形底邊和腰相等,此時三角形三個角相等嗎?”在此問題的引導下,學生畫出圖形,開始驗證,得到∠A=∠B=∠C的結論,因三角形內角和為180°,可推出∠A=∠B=∠C=60°。如何用恰當的數學語言敘述上述的條件和結論?引導學生展開交流,通過交流得到“等邊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個角都等于60°”的結論,繼續提問:“等邊三角形是對稱圖形嗎?如果是,有幾條對稱軸?”學生充分討論交流后,引出例題,先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質疑,教師再進行點撥,探究后,通過變式引導學生理解“三線合一”的性質在實際中的應用。
“翻轉課堂”打破了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提倡以問導學,但在數學課堂教學實踐中卻發現,一些教師所提的問題過多,學生還沒有解決教師剛提出的問題,新的問題又來了,學生只能疲于應付各個問題,思考的時間不多,思考的深度不夠,效果自然不佳。“翻轉課堂”提倡的是要用最短的時間讓學生在探究學習中獲得更大的收益,那么,就應抓住重難點提出有效的問題。同時,數學課堂中并不是所有知識點都需要以問題的方式來呈現,更多的是要抓住課堂的核心知識點,用問題來引導學生探究,從而達到抓住關鍵、突破重難點的效果。
在初中數學中,為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要注重結合學生實際和教學內容,巧妙地應用情境來引出問題,要結合教學目標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問題,這樣才能保證探究過程的有效性。同時,在提問中也要考慮知識點之間的關聯性,提出有層次性的問題,引導學生由淺而深,由易而難,循序漸進地對問題展開探究。當然,問題不宜過多,要抓住重點展開,這樣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找到突破口,學好數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