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縣新化鄉小學 方紹林
在現階段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必須要在新課標的指導下,對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進行深入探索,這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水平,強化學生的數學知識應用能力。
由于受傳統小學數學教學模式的影響,當前很多小學數學課程的開展還采用比較機械化的教學方法,也就是教師在課堂上一味地講解數學知識,學生被動接收知識,而且很多時候教師會以死記硬背或者是題海戰術來強化學生的應試能力,保證學生能夠在考試的時候提升成績。雖然這種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為學生應對考試提供幫助,但是實際的教學效果并不是特別令人滿意,而且也會阻礙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的提高,尤其不利于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中,學生會習慣于方法的機械化套用,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解題靈活性。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必須要以新課標為參考標準,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其學習數學的方法和學習數學的能力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因此,在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僅要結合數學教材的內容,給學生詳細講解關于解決實際問題的解題思路,還必須要深入研究解決實際問題涉及的各個方面,進而在更大程度上保證小學生能夠在解決實際問題學習中不斷開拓自己的思路,并且將解題技巧與自身的數學知識儲備結合起來,綜合應用數學知識,以此在更大程度上提升小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準確率和高效性。
為了提高小學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高效性,教師必須要加強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一方面,教師要注重學生解決實際問題時良好解題習慣的培養,比如在做數學題的時候要列提綱、打草稿等,督促學生培養獨立思考的數學習慣,這樣才能在更大程度上促進解決實際問題解題思路的養成,保證解決實際問題的高效性。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從學生的學習方法入手,在課堂實際教學中,通過有效的問題來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解決實際問題學習中來。另外,教師要引導學生課外注重數學知識的總結和訓練,加強學生課后鞏固的良好習慣。通過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斷培養并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良好習慣,在更大程度上促進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提升。
在小學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重視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還必須要重視學生的理解能力,這樣才能保證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有效理解。因此在實際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積極運用開放性的教學方式,如探究式教學法等,引導小學生通過小組學習模式對數學基礎知識進行探究分析,并且使學生在探究數學過程中強化理解程度,這樣才能保證在更大程度上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效率,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能力,以此保障學生對數學解決實際問題做深入的分析。
以“小數除法”的教學為例,教師在講解完相應的理論知識點之后,盡可能以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帶動教學:“小明家有3 頭奶牛,一周產奶220.5 千克,平均每頭奶牛每天產奶多少千克?”教師可以向小學生提問:“大家能從中得到什么數學信息?”“所求問題是什么意思?”教師引導小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問題探討,并且通過合作交流得出正確的答案。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高效教學,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新課標下,教師必須要從解決實際問題教學本身入手,結合學生學習數學能力的培養,通過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完善學生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進而通過解決實際問題的設計,加強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重視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從而不斷加強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