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星
(麗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云南·麗江 674199)
立足滇西北,服務云南,輻射滇川、滇藏交界區域和“三區三州”基礎教育,成為以數學教育為主干,教育學和中國語言文學為突破口,打造師范性突出、民族特色鮮明、注重技能培養的多學科教學的“一專多能”型鄉村小學數學老師。
(1)近期目標。每年招生3-4 個班,150-200 人;完善教師轉型發展,從專業技能型向教師教育型轉變,使教師教育課程教師占專任教師比率≥40%;逐步提升教師學歷學位水平,具有碩士以上學位教師比例不低于60%;外聘中小學及行業能手進行教學,使小學兼職教師占教師教育課程教師比例≥20%;全院新增打造4 門“金課”,進行建設,自編校本教材或出版著作3 部;在維持教師教育發展中心、錄播教室、微格教室、普通話測試中心、三筆字實訓室等實驗實訓室現有規模的基礎上,新增2-3 個數學類專業實驗實訓室;新增2-3 所見習實習單位。
(2)中期目標。每年招生4-5 個班,200-250 人;按生師比不高于18: 1 的標準引進優秀教師,逐步提升教師學歷學位水平,碩士、博士學位教師占比比例≥60%,高級職稱教師比例不低于學校平均水平,配足建強教師教育課程教師,學科專業課程教師能夠滿足專業教學需要。基礎教育一線兼職教師素質良好、隊伍穩定,占教師教育課程教師比例不低于20%;新增1-2 名校級教學名師或學術帶頭人;全院新增打造4 門“金課”,進行建設,自編校本教材或出版著作3 部;在維持教師教育發展中心、錄播教室、微格教室、普通話測試中心、三筆字實訓室等實驗實訓室現有規模的基礎上,新增2-3 個數學類專業實驗實訓室;新增2-3 所見習實習單位。
(3)通過3-5 年的專業建設,逐步提升數學教育專業的教育水平和核心競爭力,同時,依托專業認證工作完善數學教育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將數學教育專業打造為數學教育與應用數學相結合的省級骨干專業。

圖1 師資隊伍
數學教育專業是學校最早招生的專業之一,目前學生生源穩定,絕大部分來自云南省鄉村數學教育專業,擁有一支高職稱、高學歷、教育教學水平豐富的教師隊伍。為校級重點專業、校級特色專業,是本高校的支柱專業和學校發展的龍頭專業。
(1)辦學歷史悠久,教育積淀深厚。數學教育專業創辦于1979 年,有四十多年專科辦學的實踐,為云南滇西北民族地區培養了1400 多名基礎教育人才。
(2)教師隊伍合理,教育教學水平豐富。數學教育專業專任教師15 人,其中高職稱教師7 人,占46.67%;具有碩士以上學位教師9 人,占60%;雙師型教師11 人,占73.33%。師資隊伍年齡、學歷、學緣結構合理,初步形成了老中青結合,以教學和科研團隊為中心,以課程建設為突破的高素質師資團隊(見圖1)。
(3)學生規模穩定,人才培養質量高。數學教育專業現有在校生302 人。2017 年至2020 共畢業420 名學生,就業401人,就業率為95.48%。數學教育專業通過堅持開展每周“三字一話一歌一詩”(毛筆字、鋼筆字、粉筆字、普通話、紅歌和經典詩詞)等活動,形成了專業素質與綜合素質并重的人才培養模式,人才培養質量不斷增強。近年,畢業生專升本考取率、教師資格證獲取率在逐年增加,在“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中獲得國家級二等獎一項、省級獎項十多項(見圖2)。

圖2 畢業生就業情況
(4)實驗實訓條件齊全,硬件設施不斷標準化。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包括麗江市、古城區、永勝縣、玉龍縣、曲靖市、緬甸曼德勒等地的22 所學校,能滿足學生的見習實習需要。見習實習均配備高素質的指導教師,制定科學的見習實習方案,效果顯著。各專業在教育教學實踐中不斷進行教學改革,力圖探索符合本專業實際的實踐教學體系。學校還建設有教師教育發展中心、錄播教室、微格教室、普通話測試中心、三筆字實驗實訓室(見圖3)。

圖3 校外實訓基地所在地
(1)數學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的課程設置不科學,專業教育課程、通識教育課程、實踐教育課程的架構未達到最優化設置,不能充分發揮教育合力。
(2)數學教育專業隨著學生規模的擴大,生師比高于18:1,師資力量的不足制約了專業的發展規模,同時,新進教師教學經驗、能力不足,在短期內拉低了整體的教學質量。
(3)自編教材數量過少,絕大部分的教材都選取統編教材,其中部分統編教材的實用性、針對性不強。對學生進行抽樣調研,超過50%的學生反映對教材不滿意,希望學校大量使用符合學生現有知識儲備、難度適中、有針對性的自編教材。
(4)數學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定位是小學數學老師,因此學生的就業方式單一,集中于教育系統,從事其它行業的能力不足。
(1)國家的重視與支持——大力發展教育事業。《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2018—2022 年)》《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云南省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2020-2022 年)》等政策的出臺,應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
(2)云南省出臺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9 年云南省全省教育工作會議提出要振興鄉村教育,確保鄉村教師人員充足,能夠確實保障鄉村教師的工資待遇,建立完善的鄉村教師培訓體系和培訓計劃。
(3)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云南地處祖國西南邊陲,經濟、文化相對落后,基礎教育質量有待提高,導致省外的本科畢業生留不住,而我院學生很多來自貧困地區,需要學得一技之長,以便早日進入社會。我院學生“為求生,不挑剔,下得去,待得住”,能更好地為當地服務,對提高國民的文化水平、推動本地區經濟發展大有幫助。
(1)國家對教師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師范生的教育模式進行改革,要通過大類培養、主輔修制、雙學位等多種方式,培養能夠勝任多學科教學的“一專多能”型小學教師。小學教育專業的原有的人才培養方案已不適應現有的人才培養需求。
(2)高校畢業生逐年增加;非師范專業畢業生可以通過考取小學教師資格證,參與小學教師的應聘,導致師范類畢業生的就業壓力逐年增大。
(3)院校采取雙向掛職、兼職等方式與小學合作,建立教師教育師資共同體。由于學校所在地區小學師資不足,小學一線優秀教師在小學日常教學中承擔很重的工作,雙向掛職、兼職的方式通常變為大學老師到小學掛職,小學一線優秀教師到高校進行兼職,建立教師教育師資共同體的成效低于其他小學教育師資充沛的地區。
調整實施校院二級管理,修訂出臺專業建設相關文件措施,使專業建設管理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規范化、標準化、科學化的道路。
(1)對在崗教師進行培養。對學校在校教師實施不同程度和不同方式的培訓,把線上培訓和線下培訓相結合,確保教師能夠不斷充實自己的知識體系。(2)每隔三年必須選拔一定數量的優秀教師和骨干教師,不斷培養各專業的學術帶頭人或者是專業帶頭人,確保專業人才的連續性。(3)著力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選派教育類課程教師到中小學合作單位承擔教學任務。(4)在常規的教學工作中,把師范類教師必備的“三字一話”(毛筆字、鋼筆字、粉筆字和普通話)作為重點的工作和專業教學的重心工作。
(1)學校在相關制度上必須給予相應的經費保障,并且做到專款專用。(2)學校組織教師進行“金課建設”和比賽活動,進一步提高教師教學水平。(3)每年十月定為教師技能競賽周,不斷提高教學質量。(4)把課程建設作為教研室主任的一項重要任務,強化教研室的帶頭作用和強化教研室科研交流,進一步提高科研質量。(5)加強與省內其他高校的交流和合作活動,高校之間互相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從而不斷獲取新知識。
(1)完善《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建設與管理辦法》,加強與現有21 所校外實習實訓基地的合作,建設校外實習實訓示范基地。(2)加強見習實習指導教師隊伍建設,建立一支專業負責的見習實習指導教師隊伍。
(1)建立健全教研、科研組織機構。(2)把科研作為與教學相聯合的一項長期性工作任務,加大科研經費的投入,不斷完善科研經費的使用制度。(3)對科研帶頭人和科研成果豐碩的教職人員實行獎勵制度,從而激勵教師能夠在教學的同時不斷提升自身的科研水平,讓科研和教學研究互相促進,相互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