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 婭 朱一瑋 鄭 煒*
([1]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寧波 315012;[2]浙大寧波理工學院 浙江·寧波 315100)
在2020 年初特殊時期背景下,教育部鼓勵各高校充分利用線上的慕課、SPOC等在線課程平臺,積極開展線上教學活動,實現“停課不停學”。如何利用在線平臺開展課程的信息化教學活動,保證教學質量,對師生們提出了不小的挑戰。本文以“中小型網絡安全管理與維護”課程為例,設計并實踐了基于超星SPOC教學平臺的在線教學模式,并采用相應措施保證教學質量。
SPOC 即小規模限制性在線課程,在MOOC 慕課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造和重塑,利用MOOC 部分在線資源、指導、交流等功能針對小范圍指定人群開展教學活動,從而實現對教學環節更加規范、有效、有針對性的管理,提升教學質量。
“中小型網絡安全管理與維護”是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的核心課程,類型是理實一體課程,旨在培養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學生核心職業技能和合作溝通的團隊精神,提升創新能力。課時為64 課時,課程安排在大一下學期。
在課程開始之前,先利用超星平臺的問卷調查功能,編寫學情調查問卷,通過學生問卷填寫的結果,對學情進行了匯總與分析,得知多數學生喜歡通過手機或計算機觀看微課,老師在線直播互動,結合動手實踐與在線自測的方式進行在線學習。
疫情期間,因在線教學的大規模開展,在線教學平臺容易遭遇卡頓,除正常直播方案,還要考慮提前準備好教學視頻資源以應急,以保障直播教學效果,這就需要提前做好微課視頻的錄制,因考慮到視頻教學效果,每個微課視頻的錄制盡量保證在覆蓋完整知識點的前提下控制在5 分鐘以內,以保證學生的觀看效果與接受消化程度。[1]而且還需要考慮到網絡資源有限的學生,他們可能因為各種原因難以保證參與實時直播教學,因此,務必要考慮到這些特殊情況的學生,為他們提供足夠的可供回放的視頻資源,及時完成學習任務和作業,保證每一個學生都不掉隊。
基于學情分析和課程模塊的劃分,結合SPOC的在線課程資源,以教師和學生兩個教學主體要素出發,將教學活動優化設計為課前、課中、課尾和課后四個階段,主要目的是實現學生知識的內化。基于超星SPOC 平臺,包括通知模塊,測驗模塊,作業模塊,討論模塊,發布學習任務,每次在線教學采用任務驅動的方式,以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與熱情。[2]
(1)課前:教師通過超星平臺發布課程任務清單,內容包括本次在線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重難點和課前任務,使學生提前對本次課程內容了然于心。在課前學生觀看微課,了解相關知識點后,在平臺上完成知識小測試,自測掌握程度,提前完成相關資料查閱和搜集,為課堂討論打好基礎。教師通過平臺可查看學生的自測情況,及時掌握學生的預習情況,以調整教學安排計劃。
(2)課中:教師在直播平臺授課時,通過問題導入,對預習情況進行總結,并通過對上一次課程內容的復習回顧引出本次新的學習內容,讓學生溫故而知新。通過觀看微課視頻,學生可以按需反復學習當堂知識點,并且完成配套設置的小測驗,測試對視頻中知識點的掌握情況,教師通過平臺可以監控視頻觀看完成情況和測驗正確率,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和存在的學習漏洞,做到精準幫扶,有針對性地實施個性化教學,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課堂教學中教師還可通過平臺的選人搶答等功能模塊提升師生和生生間的互動性和在線課堂的趣味性。實踐環節則通過平臺發布任務借助仿真軟件Packet tracer和虛擬機等仿真實驗環境,讓學生結合理論知識點完成實踐動手,以彌補線上課程缺少實踐環節的缺憾,為學生創造動手的空間,學生將仿真結果通過平臺提交,教師可以立即查看批閱和點評,及時指導學生,達到實時實踐教學的目的。
(3)課尾:對任務進行總結,讓學生回顧鞏固本次課程中的重點,通過安排課后拓展任務,讓學生把思考延伸到課后,進一步解決教學難點問題。
(4)課后:通過平臺反饋本次任務或作業成績。發布問卷調查,收集學生對本次教學的反饋,以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同時也是課后知識遷移,能力提升的階段,可以實現分層個性化的教學。
在線教學因為缺少面對面情感交流容易冷場,學生注意力也很容易分散,要吸引學生注意力并激發學習興趣,在線互動策略的設計尤顯重要,增強在線教學互動性策略有:盡量設計帶交互功能的微課,例如利用超星視頻添加小問題的功能,讓學生在視頻學習過程中通過點擊選項回答視頻中出現的小問題,及時強化鞏固知識點;設計選人、搶答環節引發學生熱烈討論,可以把直播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發揮主體作用;利用小紙條之類的私信功能,拉近師生距離,增強與學生的情感交流;利用超星PBL 模塊設計基于問題的開放性任務,由學生分團隊完成任務,以增加學生之前的情感交流,雖然特殊時期隔離在家,但仍然可以與同學交流學習,參與團隊的合作,同時也提升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線教學期間,最大的問題是教師難以監控和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但是通過超星平臺提供的學生數據則能實現對學生在線學習情況的全方位監控,包括學生打卡次數、視頻觀看時間、觀看視頻的反芻比、搶答互動次數、測試成績等。按照課程特點與學生學習訴求,把本課程的學習評價指標按教學階段分解為以下,見表1,以實現對學生學習的過程性評價,達到教學質量評定的目的,表中的權重可以在超星平臺根據課程重心進行調整。
借助超星PBL 模塊還可以實現線上的自評、小組互評、組內互評等多維度多主體的評價方式,通過設置評教權重,可以靈活把控評價重點。評價主體多元化是指教師評、自評、組內互評,小組互評。評價指標多維度包括職業素養,工作態度,溝通能力,任務完成結果。

表1 學習評價指標
為保障在線教學效果,需要通過教學質量反饋機制分析當前存在的教學的不足,以期持續改進教學。在課程結束后,基于課程目標制作問卷,要求學生在SPOC平臺上填寫評教問卷,對教學目標達成情況等評教指標進行評分,通過數據分析幫助教師進行教學診斷,持續改進教學質量。評教指標如表2。

表2 評教指標
通過問卷調查模塊以本課程在線學習學生為樣本展開調研,共回收有效問卷46 份,根據問卷問題設置,關于“是否喜歡采用SPOC教學模式”的問題,選擇“很喜歡”的達到47.8%,“比較喜歡”的占32.6%,“非常不喜歡”的0%,在與之前的傳統線下教學模式相比,選擇“非常好”占23.9%,選擇“比較好”占47.8%,“一般”占15.2%,“不太好”10.9%,“完全沒效果”僅1 人。可見在特殊時期學生對此教學模式的接受度比較高,一方面和學生所處隔離背景相關,一方面也與學生的信息化接受程度有關。
學生表示特別歡迎SPOC模式中簡潔易學的微課視頻,可以有選擇性的反復觀看學習,對知識點可以不斷加深,而視頻中的互動小測驗對學習也非常有幫助,可以現學現用,及時鞏固加深知識點的印象。
特殊時期為在線教學形態和教學模式的新發展提供了契機,而在線教學平臺在這一場轟轟烈烈的教學變革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基于超星SPOC 的在線教學模式,在時空上拓展了傳統課堂的廣度和深度,提升了學生學習積極性,為教學評價構建了新的體系,實現了過程性監控,保障了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