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書靜,袁 敏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上海 201620)
會計業務是企業日常活動中的關鍵業務,涉及的范圍廣泛。對會計業務建立標準的內部控制,可以有效地降低舞弊行為發生的機率,并提高企業財務報告的可靠性,為其使用者提供真實且可靠的信息[1]。每個企業在會計業務方面都會建立內部控制,但是目前仍有許多企業會計業務的內部控制不夠完善,由此會導致企業面臨潛在的損失。因此,應加強并不斷完善企業會計業務內部控制的建立。
內部控制是由主體的全體人員共同實施的、為實現具體目標的一個過程[2]。內部控制共包括五個要素,分別是監控、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控制環境,這五個要素之間互相關聯,作為判斷內部控制體系的運行是否有效的標準。
會計業務是指填制會計憑證、登記會計賬簿和編制會計報表等一系列會計活動,主要包括會計科目的設置、會計憑證的填制與審核、各種賬簿的登記、會計報表的編制等。會計業務內部控制是對上述一系列會計活動的全過程進行的控制。主要包括設置會計科目的控制;填制與審核會計憑證的控制;登記賬簿的控制;編制會計報表的控制;會計檔案保管的控制。
在對會計業務建立內部控制時,要關注會計業務的關鍵控制點,每個關鍵控制點都有各自的控制目標。只有明確各個關鍵控制點的控制目標才能建立完善的會計業務內部控制。會計業務中關鍵控制點的控制目標如表1 所示。

表1 會計業務中關鍵控制點的控制目標
合法性原則,即必須符合法律法規的規定。全面性原則,即要滲透到所有的管理活動中。重要性原則,即要有重點地對會計業務進行內部控制,為了防止重大的內部控制缺陷,對于高風險的環節要實施更為嚴格的內部控制措施。制衡性原則,即會計機構、會計崗位和會計人員之間權責分配應當合理,確保不同會計崗位之間要權責分明,利于互相監督、互相制約。任何人都不得擁有高于內部控制的特殊權力。適應性原則,即會計業務內部控制的設計應當合理,即使發生像經營規模調整,外部環境變化或管理要求提高等情況時也能在原內部控制制度的基礎上得以改進和完善,而不是原來的內部控制就完全不適應新的環境。成本效益原則,即應當將實施該內部控制預期發生的成本與預期給企業帶來的效益進行權衡,力求實現最高的性價比。

表2 會計業務控制點的關鍵控制措施
會計業務在整個企業中占據著不可挑戰的重要地位,要實現企業有序的運作就必須注重對會計業務的內部控制,要對會計業務進行控制,首先應從源頭處入手即會計崗位的設置。
企業一般設有以下會計工作崗位:會計機構負責人或會計主管、出納、稽核、工資核算、財產物資核算、往來結算、資金核算、收入及成本費用核算、明細賬與總賬登記、編制報表、檔案保管等。會計崗位可以一人一崗、多人一崗或多崗一人,但是不相容職務務必相互分離。
填制與審核會計憑證業務控制,就是通過運用憑證這一介質對會計業務進行的控制。會計憑證是經濟業務活動及其內容的載體,會計憑證的質量直接影響賬簿及報表的質量,是明確經濟責任的書面證明。因此,對會計憑證進行監控是財務管理與會計核算不可或缺的工作。只有經過會計人員嚴格的審核且準確無誤的會計憑證才能據以登記入賬。由此可見,會計憑證在企業實施內部控制中的重要性。同時,良好的會計憑證控制也是其他業務內部控制有效運作的基礎保證。
1.填制與審核會計憑證業務控制的要點:(1)企業發生的所有經濟業務都必須填制或者獲得真實合法的原始憑證;(2)會計憑證的格式和內容規范;(3)會計憑證連續編號;(4)所有的會計憑證入賬前應當進行嚴格的審核,對于無效的會計憑證不得入賬。
2.對原始憑證審核。企業會計人員對原始憑證所進行的嚴格審查,能夠提高企業會計信息質量、充分發揮會計業務內部控制積極作用的關鍵環節。原始憑證根據取得的途徑不同可以分為外來原始憑證與自制原始憑證兩類:(1)對外來原始憑證的審核:①檢查原始憑證的類別、編號及其生成日期;②檢查出具原始憑證的單位名稱;③檢查受證單位的名稱;④檢查經濟業務的內容和金額。(2)對自制原始憑證的審核:對自制原始憑證的審核同外來原始憑證,需要根據填制要素一一審核,要尤其注意自制原始憑證是否有經辦單位負責人和經辦人員的簽名或簽章。
3.對記賬憑證審核。記賬憑證是登記會計賬簿的重要依據。因此,為了確保賬簿和會計信息的可靠性,登記賬簿所依靠的必須是經過嚴謹審查的記賬憑證。對記賬憑證進行審核,不僅要對原始憑證進行復核,還要對下列內容進行控制:檢查記賬憑證的編號是否有缺號或重號的現象。檢查制單人是否為制單人本人;是否經過會計機構負責人的審核(即稽核處是否有會計機構負責人的簽章);是否有會計主管的簽字等。檢查記賬憑證的后面是否附帶原始憑證;檢查原始憑證上的內容是否完整、合規;檢查所附原始憑證反映的經濟業務是否與記賬憑證所反應的相符。檢查記賬憑證所填的借貸方的科目、賬戶的對應關系、金額是否正確。有無錯記等現象;開支是否在正常范圍內等。檢查記賬憑證的摘要是否清楚明確、內容是否齊全,在記賬憑證的審核過程中,若發現記賬憑證的填制有誤應當查明原因并及時改正。
登記賬簿是進行歸類和整理經濟業務數據的重要過程,也是企業編制會計報表的直接依據[3]。對登記賬簿進行控制主要是通過對賬來防止賬簿記錄錯誤或者發生舞弊行為。對賬是由會計人員來完成的,包括賬證(賬簿與會計憑證)核對、賬賬(賬簿與賬簿)核對與賬實(賬簿與實存數額)核對。嚴格對對賬工作進行控制,可以確保賬簿記錄的真實、完整與正確,同時可作為編制會計報表的根據。
1.賬證核對,是將會計賬簿與記賬憑證及其后面所附帶的原始會計憑證進行核對。核對賬簿上的內容是否與憑證上的內容相同。不僅要在日常記賬過程中進行核對,每月月終,若發現賬賬不符的現象,就需要逆著往回找,直到找到錯誤的根源并糾正,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賬證相符。
2.賬賬核對,是對各類會計賬簿之間的數據進行的核對,核對的內容主要包括:(1)將總分類賬所有賬戶的本期發生額和期末余額進行借貸方的核對,檢查相應借貸方金額是否相同;(2)將明細分類賬各賬戶的余額合計數與總分類賬戶各賬戶的數額進行核對;(3)將銀行存款日記賬、現金日記賬與總分類賬各賬戶余額進行核對;(4)將會計部門有關財產物資的明細分類賬的賬戶余額同該物資的使用或保管部門的賬簿記錄余額定期進行核對,以確保二者相符。
3.賬實核對,是將相關財產物資的賬面余額與其實存數額定期進行的核對。具體內容包括:(1)將現金日記賬的賬面余額定期與實際的庫存金額進行核對;(2)將銀行存款日記賬的賬面余額定期與銀行對賬單進行核對;(3)將各財產物資明細分類賬的賬面余額定期與對應的財產物資的實存數額進行核對;(4)將各種應收應付款明細分類賬的賬面余額定期與相關的債務債權人進行核對。
財務報表是企業會計信息的重要載體,其生成與會計核算系統和日常控制機制的運行密不可分,最終生成的報表的質量受企業內部控制環境的影響極大。對編制財務報表這一過程進行嚴格的控制能夠提高企業會計信息的質量。
1.編制會計報表的基本要求:(1)會計報表的種類、格式及內容應符合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2)編制會計報表必須以審查過的準確無誤的賬簿為依據,并要做到數據登記準確、完整;(3)要按時編制并報送符合要求的會計報表;(4)要做到能夠及時報送會計報表,為其他使用者提供信息。
2.制定編制財務報表的方案。編制財務報表的方案應當明確財務報表的編制要求、方法、程序等內容。應對財務報表的編制嚴格進行控制,關鍵的控制點有如下幾點:(1)一個良好的內部環境對編制財務報表非常重要。因此,企業應當建立合理的治理結構,并有效地運行公司的治理機制,這是保證財務報表信息真實可靠的關鍵,同時也是企業建立標準內部控制的基礎。(2)在編制財務報表方面配備專業的人才,并確保其與其他會計不相容崗位上的人員不是親屬等特別親近的關系。(3)應加強內部培訓,明確崗位職責并予以貫徹實行。使企業內部信息的傳遞和反饋得以順暢進行,確保有關政策的傳達和有效執行。(4)應明確相關部門及崗位在編制財務報表的各環節的職責權限。完善與編報會計報表相關的授權審批制度,確保編制與審核相互分離。并建立及完善造假行為和財務舞弊舉報投訴的制度,以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準確。(5)在編制財務報表的各個工作環節要對完成時間的節點進行控制,并同時對相關部門與崗位職工進行考核,必要時還可以采取獎懲措施來加強規范。
3.重大事項的會計處理。對當期影響重大的事項,企業應制定特定的會計處理流程與政策。企業應對當期發生的重大事項注意以下兩點的關鍵控制:(1)由于重大的交易和事項的會計處理會直接影響到當期的財務報表,因此,企業應當建立明確的權責和規范的流程,只有經審批后才能予以執行。例如,會計估計變更、會計準則制度發生變化、前期差錯更正、新增業務、稅務稽查等。(2)企業應當設計良好的溝通機制,對于重大的事項,只有在相關部門和人員快速地上報給財會部門并經其制定處理政策后,再由財會部門的負責人審批后才能下達到各相關單位進行執行。例如,非貨幣性交易、債務重組等重大經濟事項,與之相關的會計處理應由財會部門與有關部門溝通、審批后才能執行。
4.結賬。企業的結賬操作應當在對賬、調賬和差錯更正等工作完成后實施,并據以編制財務報表。企業應注意對以下幾點的控制:(1)結賬前,要先進行賬證核對、賬賬核對,以保證會計資料的準確、完整。(2)對各項賬務處理的合規性進行審查。(3)企業應當對因會計政策變更、會計差錯和會計估計變更等導致的賬項進行調整,經過審批后再予以確認。(4)對當期所有需要確認的交易和事項,由財會部門負責人審核簽字后再進行結賬。
會計檔案主要是指會計憑證、賬簿及財務報表等專業會計資料。對會計檔案保管的控制應當注意以下幾點:(1)企業應當把每年形成的會計檔案按照要求整理并裝訂起來,交由專人保管。(2)企業的會計檔案在沒有單位負責人批準的情況下不得借出或復制。(3)企業要對保管期滿的會計檔案進行銷毀。需要按規定的審批手續報經批準,經批準后要填制會計檔案銷毀目錄,并將該目錄交檔案部門將其編入會計檔案銷毀清冊。銷毀時要實行監銷制度,還要有相關人員的簽字蓋章。
首先,改良內部控制環境。加強企業內部的獎懲制度,注重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注重內部培訓,培養員工潛意識里的為公司服務和一切遵紀守法的理念,同時,要注重良好的企業文化對促進內部控制有效運行的潛在作用。其次,改善信息系統,對企業中的薄弱環節要及時改進,逐步建立完善的內部自我評價系統,做到對企業的漏洞及時發現并更正。最后,要對會計崗位實行定期輪崗的制度,可以增強會計人員的業務素質,增加對企業的了解,也可以減輕長期在同一個崗位上的厭煩情緒。
標準會計業務內部控制的建立是企業活動的重要基礎,企業應加強填制與審核會計憑證業務、登記賬簿業務、編制財務報表業務的內部控制的建立與執行,設立嚴格的會計崗位分離制度,杜絕舞弊行為的發生,為企業的日常運轉提供合理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