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疏寒
關鍵詞:漢服;改良;莊子;美學思想;設計理念
中圖分類號:B223.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20)07 — 0033 — 03
服飾是一個民族風貌的直接表征,體現的是族群的精神氣質和審美情趣,服飾的具體表現形式從根本上講是民族文化思想的外化。雖然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對于服飾功能與審美的要求也會發生變化,但不變的是服飾設計與思想文化的高度相關性。而在中國無論古今人們都深深受到古代先賢思想的影響,因此服飾的設計上也同樣深受其影響。莊子作為中國古代的先賢之一,其美學思想也極大影響了現代改良漢服。
莊子,本名莊周,戰國時期宋國人,道家學派代表人物,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其代表作《莊子》囊括萬象,闡述了他在宇宙形成、人與自然的關系、生命倫理、社會批判等方面的獨到見解,其對本真、自由探尋的深邃、辯證哲學思想,超越時空,對中華民族的文化心性、審美情趣等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宗白華在《中國藝術意境之誕生》一篇中提到:“莊子是具有藝術天才的哲學家,對于藝術境界的闡發最為精妙。在他是‘道,這形而上原理,和‘藝,能夠體合無間。‘道的生命進乎技,‘技的表現啟示著‘道。”〔1〕莊子美學思想大致可以歸為三類,分別是:自然美、自由美和人格美。莊子美學思想中的自然美是在《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基礎上進一步強調自然無為,他“法天貴真”的觀點便是強調“美”和“真”之間的關系。莊子認為“美”和“真”之間的關系是“美”應在“真”的基礎之上。所以莊子所說的這種自然美應是質樸無華、不經過雕琢修飾的、推崇自然之真的一種美。莊子美學思想中的自由美在《莊子·逍遙游》中最能集中體現,“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這種豪邁激情的語句表現出的是莊子在精神上對自由的熱愛,這種超越世俗的自由在莊子看來也是對心境自由的一種追求。同時關于自由,莊子還提出了“虛”、“靜”、“明”的觀念,結合這些觀點最終便是要達到《莊子·齊物論》中“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的這種思想境界。莊子美學思想中的人格美在《莊子·德充符》中有所體現:“非愛其形也,愛使其形者也”,莊子認為美對于人來說更多體現在人的品格、精神等內在品質而不是僅僅體現在外貌上。莊子提出的“天人合一”思想也可以看作是理想人格與天地大美的和諧統一。
關于漢服的概念,學者楊娜指出:“歷史文獻中‘漢服多是特指漢族人的日常民俗服裝特征。”、“近現代記載中所提到的‘漢服,反映的其實是有地域性民俗服裝屬性的漢人日常著裝”。〔2〕但學者楊志剛表示:“漢服其實是個偽命題。漢服從來就沒有一個固定的概念,漢族人的服裝,從漢唐至宋,一直到明清,均沒有一個固定的樣式,都在不停的變化。”〔3〕在此,本文認為區別于其他民族,尤其是國內少數民族服飾樣式相對固定的特點,傳統漢服樣式的變動不居恰恰是漢民族與時偕行民族特性的反映,故而,不必糾結于漢服有沒有直觀的恒定樣式,基本上中國古代漢族人的傳統服飾皆可定義為漢服。而現代改良漢服是指繼承傳統漢服的精華,又結合現代社會新需求的改良服飾。現代改良漢服雖然是一種新的服裝種類,但是其在設計理念、服裝形制設計以及服裝紋飾設計上都一定程度受到了莊子美學思想的影響。
中國的服裝設計歷史悠久,現代改良漢服作為一種新的服裝種類,其設計不能僅僅停留在對漢元素的照搬和簡單運用上,而是需要更為深層次的理念作為支撐,莊子美學思想所傳達的理念正契合這一需求。學者李晗認為:“莊子‘天地為美‘樸素為美‘無用亦美美學觀點都或多或少的對當代服裝設計的思想、設計風格等產生了比較深遠的影響、莊子美學中蘊含了豐富的藝術思想結晶,它填充了設計師設計創作時的空白和單調,拓寬了設計師的視野,并且使當代服裝設計產生了一些新的領域。”〔4〕所以說莊子美學思想對現代改良漢服的設計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現代改良漢服的設計理念可以概括為設計出含有一定傳統漢服文化并且更為簡約實用、符合現代生活的服飾。這種設計理念也包含了濃厚的莊子美學思想。在中國古代人們在服飾上也講究“天人合一”的理念,而道袍的設計則是更加體現出莊子美學思想中自然灑脫、和諧統一的理念。到了現代社會,一方面時代的發展生活節奏的加快使得人們更加追求便捷有效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巨大的生活壓力下也使得人們向往自由瀟灑的生活狀態。因此莊子美學思想對現代改良漢服的設計理念也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現代改良漢服給人的整體感觀便是輕盈又飄逸,除去了傳統漢服的厚重感,漢元素的應用也更為精巧,服裝上身之后更是讓人有一種古典、靜怡之美。營造這種感觀便是因為受到莊子美學思想中自然美、自由美和人格美理念的影響。現代改良漢服少用裝飾、服飾簡潔是體現天然不經雕琢修飾的自然美;其輕盈飄逸的造型是體現一種自由不受約束的自由美;這種服飾給購買者古韻靜怡的體驗是體現對通透自在人格追求的人格美。
傳統漢服形制極大地受到“天人合一”思想的影響,比如古人的衣袍、袖子大多寬大,其原因是因為古人崇拜“天”的圣神、偉大,由此引申出“大”這種美,在服裝上也追求這種“大氣”。到了現代,莊子美學思想依然對現代改良漢服的服裝款型、服裝面料和服裝顏色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現代改良漢服的設計要兼顧設計的功能性和審美性,從設計美學的角度來看,設計產品的功能因素除了使用功能還有認知功能和審美功能;而審美性也不是一觸而發,它是具有歷史性的,是需要長時間積淀而來的。〔5〕要做出好的設計需要達到功能性和審美性的統一,莊子美學思想能很好的幫助設計者完成這兩者的統合。
現代改良漢服在設計款型和衣服用料上并沒有統一的標準,在服裝款型上通常采用將傳統漢服形制與現代休閑服裝形制相結合的方式。例如將傳統漢服中的交領式、豎領式、方領式等領的形制運用在現代服飾的T恤衫、休閑長裙上,形成新的改良服飾。又或者將原來傳統漢服過于冗雜厚重的衣裙形制進行簡化,例如有的現代改良漢服是參考的唐朝時期齊胸衫裙形制,其在保留一定齊胸衫裙形制特色的同時,又縮短裙長用來適應現代生活的需要。又或者有參考明制漢服馬面褶裙形制的現代改良漢服,它就會將馬面褶裙寬大的褶改得相較沒那么夸張,讓整體的裙子更加輕盈,讓穿戴的人更加輕松舒適。通過現代漢服服裝款型上的改良方式,可以看出莊子美學思想中的自然美和自由美對其產生了極大的影響。自然美、自由美思想強調的是和諧統一、自由灑脫這類觀念,而現代漢服設計出的各種化繁為簡、迎合人們生活態度的服裝款型正是以上思想的具體體現。
現代改良漢服的服裝面料多采用雪紡、織錦緞、真絲、貢緞和織金等,服裝的染色多選用淡雅清新的配色,面料和色彩的結合使得服飾呈現一種輕靈飄逸之美,也是莊子美學思想中的自然美和自由美的具體體現。
現代改良漢服的花紋大多選用花鳥題材,因受到莊子美學思想中人格美觀點的影響,所以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在服飾的花紋上都大多選用象征美好、高尚品格的動植物。而現代改良漢服對于傳統的復雜而華麗的花紋進一步進行了簡化和概括,不僅是為了配合精簡的服裝達到和諧統一的效果,同時也是表現質樸而“真”的審美觀念。
在飾物上,相比較而言,古代因受儒家思想的影響,穿傳統漢服更需注重復雜且繁重的程序以及各種精細的講究,而現代無論是快節奏生活下人們對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還是簡約審美理念的提倡,都使得莊子美學思想對現代改良漢服的影響進一步擴大。因此現代改良漢服的搭配更加靈活自由。頭飾上可以用古典的發簪發帶也可以使用現代發卡發夾,外搭上可以加一根飄帶也可以替換為現代的腰封,手持的物品像古色古韻的團扇或是繡有花紋的布袋都能為整體造型添一抹亮色。現代改良漢服的搭配更加自由隨心,進而風格也更加多彩多樣。
現代改良漢服的前景可以從消費市場和服飾文化潮流兩方面來看。從消費市場來說,消費的目標對象以青少年為主,這一消費群體有著極高的粘性,他們不僅對服裝進行購買,還會組織各類相關活動并積極參與。同時現代改良漢服有著高額銷售利潤,這使得越來越多的民間資本投入其中,可以說現代改良漢服消費市場的前景十分光明。從服飾文化潮流來看,一方面為了響應國家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的號召;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迎合復古的時尚潮流,現代改良漢服都會進一步得到發展擴大,也會有更多類型的含有漢元素的服裝被設計并推廣,更多融合式、混搭的服裝引領潮流。
雖然現代改良漢服的市場潛力巨大,但存在的問題不少,主要體現在它是實用性上。首先是現代改良漢服流行的時間不長,導致設計的款式總體來說相對單一,大多為適合春夏時節穿著的款式,冬季的款式依舊沒有跳脫傳統漢服的形制,所以對于日常生活來說實用性有限。其次,因為現代改良漢服在形制和選用面料上沒有一定的標準,這就導致了市面上的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并且現代改良漢服在服裝中屬于偏小眾的類型,很少有大牌服裝經營銷售,多數都是小的店家在經營,這也使得服裝設計的水平有限,消費者的文化訴求不能得到充分實現。
對于現代改良漢服的改進建議分為兩方面,其一,增強現代改良漢服的實用性,更進一步的讓現代改良漢服融入現代人的生活。莊子美學思想中“天人合一”、“法天貴真”的觀點便是提倡人和自然的融入,引申到現代也可以看作是人與社會環境的適應融合。因而只有適應和滿足人們的生活要求,才能吸引更多的消費者關注與嘗試。其二,深耕服飾文化,堅持不斷地融合創新。現在的年輕受眾對于傳統文化和新潮文化都有著較深的了解,并且認為這類服飾不僅是一種外在的裝扮,更是對某種生活方式、文化體驗的精神表達。這就對現代改良漢服的設計提出了更高的文化蘊含和外在展現要求,設計師需要對漢服文化和現代服裝及其所承載的精神內涵進行更深入的研究,比如運用莊子關于修養內在品格,從而外化為實踐行為的人格美學思想,在現代改良漢服素雅靈動的風格中,凸顯消費者的主體情感訴求、生活態度及個性表達。不斷汲取莊子美學思想中新的文化靈感,在保留一定傳統特色前提下,進行更高層面的設計,使現代改良漢服的設計更加具有時代活力和歷史底蘊。
綜上,莊子美學思想對現代改良漢服設計的功能性和審美性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并將在現代改良漢服的發展道路上繼續發揮它的文化熏染力,以契合當下消費者的主體訴求,推動現代改良漢服的進一步發展。
〔參 考 文 獻〕
〔1〕宗白華.美學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10-68.
〔2〕楊娜.當代“漢服”的定義與“漢民族服飾”的定位差異〔J〕.江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9,(02):158-167.
〔3〕姜柯安.鄭州街頭有人公開穿著“漢服”,專家質疑“漢服復興”是商業炒作〔N〕.東方早報,2003-12-04.
〔4〕李晗.莊子美學在當代服裝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廣西大學,2018.
〔5〕劉祎.論設計之功能性與審美性的關系〔J〕.現代裝飾理論,2016,(06):99.
〔責任編輯:韓智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