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昕 易靜華 劉儉
摘要: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就是區域創新體系,主要就是通過以企業發展為主,產業技術創新為重點的創新體系。區域創新的體系建設的好壞情況會直接關系到區域經濟發展的效益。文章通過分析寧夏創新政策的體系內容,了解在創新政策之下寧夏的發展變化。
關鍵詞:創新;政策體系
一、寧夏創新體系建設的現狀
(一)區域產業優勢
通過多年的努力,現在寧夏已經有非常強大的凝聚力及生產能力。在農業領域,寧夏已經成為全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和馬鈴薯淀粉生產基地。除此之外,種植業、畜牧業和水產等產業也在快速發展,形成了牛羊肉、清真乳制品、馬鈴薯淀粉等特色產業群,發展前途光明。
在工業領域也形成了優勢產業,包括以高耗能原材料工業為主的加工型產業,還有以軸承、鑄造、自動化儀器為主的傳統密集型產業,還有以醫藥、節能環保材料為主的新技術產業。
(二)企業技術創新體系的框架基本形成
首先,寧夏地區組建了一大批國家級、自治區級的企業技術開發中心,從2003年開始以企業為主的技術研究開發中心一直呈上升的增長趨勢。其次,產學研聯合開發日見成效,寧夏和很多的大學建成了產學研合作渠道,包括清華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很多企業也和這些高校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民營科技企業也成為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2014年,寧夏地區生產總值達到了2752.1億元;寧夏全民年人均收入達到15907元,農村常住居民年收入達到8410元,城鎮常住居民年收入達到23285元。企業技術創新的信息環境和應用環境都在不斷優化。
(三)以科研院體制改革為主的改革已經完成
根據國家的要求,寧夏2000年就完成了科研院所的企業轉型,改革轉制期間,一直都在穩步發展,在改革中改變了傳統的觀念,吸引了更多的人才,職工的收入也日益增加。
(四)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快速發展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不斷進步,寧夏也在迅速發展,目前寧夏已經成立了眾多科技機構和科技人才交流中心等。
(五)科技特派員創業行動正在實施
現在寧夏已經成為國家科技特派員創業行動最重要的地區之一,2017年寧夏把電子商務脫貧行動計劃列入脫貧規劃,重點培養寬帶網絡連接建設項目和電子商務項目。寧夏的科技特派員行動主要以創業為主,是寧夏區域創新體系的重要內容。
(六)農業科技園區建設日見成效
現在效益型農業產業的示范園就是農業科技園區,“十五”以來,寧夏地區在園區建設中發展得越來越好,在建設園區時一直把科技興園擺在重要的位置,力求把最好的品種都放在科技園區,把最先進的技術傳授給群眾,進而促進農業生產水平的提高。
二、寧夏創新政策體系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創新能力不強、缺少創新性人才
寧夏的高新技術產業的創新能力不強,高新技術企業也不多,專利結構也有不合理的現象,每年專利申請數量和發達國家及國內先進的省區相比都有非常大的差距,主要原因就是缺少創新性人才。
(二)科技研發投入不足,缺少創新融資的渠道
科技研發投入不足主要體現在政府支持力度不夠,除此之外,企業投入也不足,寧夏只有少數幾家企業超過全區的平均水平,這一水平遠遠低于國家標準。現在寧夏還沒有真正的科技風險投資公司,同時金融部門對企業技術創新項目的貸款也沒有優惠政策,資金沒有落實就沒有辦法落實項目,最終導致中小型企業的技術創新資金變得更加短缺。
(三)科技投入基金使用率不高
科技基金在使用中沒有科學、合理地規劃,有時還會出現同類項目重復建設,這樣就會造成科技資金的浪費。
(四)科技基礎條件薄弱,不能滿足創新的要求
寧夏科技基礎設備比較落后,主要因為公共科技基礎支持不夠,不能真正實現社會科技人員共享,造成了自治區科技資金缺乏,科研力量嚴重不足,影響自治區競爭能力。
(五)產學研聯合深入不夠
企業與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合作不夠,經常會受到資金和交流渠道的制約,還有一部分企業對產學研重要性認識不夠到位,沒有把自己的優勢真正的運用到實際的工作中。
(六)區域創新體系建設中沒有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
只有少部分企業能夠很好地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大部分企業都沒有利用信息技術的意識,這種情況嚴重影響企業技術創新效果。
(七)科技中介體系不健全導致服務質量不高
寧夏大部分企業都是國有企業,民營科技中介在整個行業里面所起的作用比較弱,科技企業還沒有形成網絡渠道,這樣會影響企業創新能力的提高,還會影響科技成果的推廣。科技服務一般都會受從業人員素質的影響,非專業人員滿足不了企業技術創新等方面的要求。政府對此支持不夠,缺少相應的法律法規,不能滿足科技創新體系的發展要求。
(八)缺乏統一領導
寧夏全區沒有統一的規劃,所有的管理部門都相對獨立,每個部門都沒有明確的責任和義務,對于資源也沒有明確的調配制度,很多部門都出現職責重復,降低了工作效率。
三、寧夏創新體系和國家創新體系
寧夏創新體系是國家創新體系與寧夏創新體系結合下的產物,和國家創新體系有很多的不同。國家創新體系主要以企業、大學、公共管理部門為主,寧夏創新體系,雖然也是以這些為主,但是有一個特定的區域,在這個特定區域內還缺乏一些專屬的資源和人才。國家創新體系主要有以下作用:首先,資金杠桿作用,主要包括企業的專項基金和國家財政拔款;其次,政策法律杠桿作用,主要包括知識產權和技術等;再次,市場杠桿作用,主要包括市場壓力和市場導向等;最后,社會杠桿作用,主要指人員的流動。因為這些杠桿都是圍繞著創新出現的,所以在寧夏核心區都是非常重要的。
寧夏創新政策體系更多強調的是民間的創新動力,主要包括創業者的精神、有創業能力的企業及一些研究機構,這些要素缺一不可。在創新過程中形成一定的傳導機制,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幫助。
四、寧夏創新政策體系的確立
在創新政策體系確立時最先要明白的就是所有和理論有關的知識。在國內現有理論中,不能夠滿足國家創新體系的要求。我國一般借鑒的都是國外的一些成功的經驗和理論,但中國自身的經濟結構和發展水平都和國外的差距比較大,有些適合外國的方法,在國內卻不適用,國家創新體制對每個地區都有著不同的影響,所以在對寧夏地區實施創新政策時要先考慮在寧夏地區有哪些條件適合發展經濟貿易,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發展問題,在創新中還需要考慮教育條件,一個地區要想真正創新,首先要從教育的角度出發,其次在創新中還需要把科技和市場有效結合在一起,從以上的分析得出寧夏要想建立自己的創新政策體系,首先要從根本上解決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包括人才不足、教育落后、市場化程度低等,只有解決上述問題才能真正推動經濟的發展。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寧夏區域發展中間有一個過渡帶,這個過渡帶能夠平衡兩者之間的關系。經濟發展中會存在不同的問題,只有真正認識到這些問題,才有可能找出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
寧夏創新政策體系和國家創新政策體系之間存在不同,就是制度的不同,國家體系里面會匯集大量的資源,這些資源包括人力、物力,對于一個地方政府來說資源就不會這么充足。還有經濟制度,主要包括經濟立法和社會制度等,還包括習俗文化,這些都是國家和地方之間的差別。地方經濟發展在創新時會出現制度的多樣性。通過制度反應出來的技術創新在創新體系里面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
五、寧夏創新政策體系的完善對策
(一)努力創建人才隊伍
要加強培養專業人才,并建立健全的選拔人才的機制,重視人才的專業水平和素質,同時加大對人才資源的投資力度,重視教育,并且把人才資源的預算也列入財政預算中,這樣就能保證人才培養的資金不會受到其他因素影響。
(二)通過提升服務能力來建設創新體系
加強科技服務的建設,鼓勵一些高新技術公司或企業做好新興科技服務工作。
(三)培養創新型人才
鼓勵高校發揮自己的特色,培養出一批充滿活力的科技創新人才。
(四)提高企業技術創新的能力
鼓勵研發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和產品,提高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多組建一些新的技術開發中心,形成一個技術創新的支撐體系,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和改造傳統技術的能力。
六、結語
我國經濟由高速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只有不斷地創新,才能更好地發展經濟。
參考文獻:
[1]劉燕華,李孟剛.創新方法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寧夏科技廳.寧夏“十二五”創新方法工作規劃[Z].寧夏科技廳,2013.
[3]韓博,趙功強,俞鴻燕.加強寧夏創新方法推廣應用工作的思考和建議[J].技術與創新管理,2014(03):192-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