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勤
摘要:習近平揭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共生性為全球氣候變化治理觀的構建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世界各國在全球氣候變化治理觀構建中應以維護國際社會的共同利益為根本目標,以可持續安全理念為政策基礎,針對全球南北發展失衡這個根源性因素采取對策和措施。
關鍵詞:人類命運共同體;全球氣候變化;治理觀
一、概述
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是習近平在全球化時代對全球治理提出的中國方案,以推動建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合作共贏、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美好世界為其基本內容,是東方智慧對全球治理的創造性貢獻。在全球治理中,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已經成為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全球氣候變化治理的核心內容是推動國際社會成員圍繞氣候變化減緩和適應行動進行談判,通過協商建立國際規則體系,并以此來協調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中各方利益。全球氣候變化治理涉及到世界各國的重大利益,需要在開放包容和合作共贏的觀念和理論指導下才能順利開展。因此,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對全球氣候變化治理觀的構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2015年11月,巴黎氣候大會召開后,國際社會第一次達成了由絕大多數國家共同開展溫室氣體量化減排行動的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協議,這意味著全球氣候變化治理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就在絕大多數國際社會成員在為落實巴黎氣候大會的重要成果而共同努力的關鍵時刻,美國特朗普政府卻以“美國利益優先”為由,宣布將不履行美國在巴黎氣候大會上所做出的承諾,使得國際社會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合作面臨重大挑戰,這種單邊主義的氣候變化治理思維模式有可能使得全球氣候治理再一次陷入僵局,人類社會在如何保護全球氣候系統與生態系統的問題上面臨著方向性選擇。本文擬對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對全球氣候治理觀構建的指導意義和引領作用進行研究和探討,努力為構建新時代全球氣候治理觀提供參考和借鑒。
二、全球氣候變化治理觀須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共生性為理論基礎
在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中,習近平堅持普遍聯系的觀點,揭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共生性。習近平指出,“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里,生活在歷史和現實交匯的同一個時空里,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
習近平所揭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共生性為全球氣候變化治理觀的構建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一方面,大氣無國界,無論是世界上哪個國家排放的溫室氣體,都會進入地球大氣層,導致溫室效應;另一方面,地球大氣層中不斷增加的溫室氣體會導致全球氣溫上升,對地球整個生態系統構成嚴重的負面影響,而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如果處在惡劣的地球生態系統中,都會面臨嚴峻的安全挑戰。進而言之,在面臨氣候變化這個全球性問題時,任何一個國家既不可能置身事外,也不可能獨善其身。顯然,氣候變化這個在新的歷史時期凸顯出來的重大環境和發展問題,以其最顯著的全球性特征說明了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不可否認的客觀事實。
從這個角度看,世界各國在應對氣候變化這個生存性威脅時,只有結成不可分割、彼此依存、相互支撐的命運共同體,才有可能走出困境,這最有說服力地體現了習近平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中的共生性理念對當代全球氣候變化治理的重大指導意義。相反,如果試圖否認人類命運共同體這個客觀事實,拒絕接受人類命運共生性理念,試圖在彼此割裂、各謀私利的格局下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就必然只能面臨失敗的結局。
當前全球氣候變化治理所面臨的最大困境正在于一些西方大國不能正確認識到人類社會命運存在共生性這個事實,繼續奉行本國利益至上原則,在國際合作中推行氣候單邊主義。需要引起重視的是,這種無視人類社會在全球氣候變化中存在的命運共生性并試圖以犧牲他國利益謀求本國利益的做法,將會對全球所有國家的人民福祉造成嚴重的損害。因此,全球氣候治理觀的構建正在面臨著方向性的選擇,即要么是向對抗、沖突與彼此傷害的方向發展,要么是向對話、溝通與合作共贏的方向發展。在此重要關頭,只有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共生性理念為理論基礎,才能有效解決全球氣候變化這個當代和未來人類社會所面臨的重大挑戰。
三、全球氣候變化治理觀須以維護國際社會的共同利益為根本目標
習近平指出,“不能停留在冷戰思維、零和博弈的老框框內”,“什么是當今世界的潮流?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和平、發展、合作、共贏。”在當前的形勢下,以鄰為壑的冷戰思維和只顧本國單邊利益的零和博弈的老框框恰恰是全球氣候變化治理的最大阻力。
當前全球氣候變化治理觀面臨的最大挑戰是美國不顧國際社會控制和減少碳排放的共同利益需求,為了本國的短期經濟利益,毫無節制地擴大化石能源生產與消費。
美國在奧巴馬執政時期簽署了旨在促進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的《巴黎協定》,承諾將減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和消耗,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承擔責任。為此,奧巴馬政府還制定了《清潔能源計劃》,促進美國發電廠和相關能源公司增加對低碳清潔能源的利用,提高和改善節能技術,在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增幅的同時改善美國的空氣質量。但是,特朗普入主白宮后,不僅以增加低碳清潔能源的利用將會提高美國的經濟成本為由,廢除了《清潔能源計劃》,而且還宣布美國將以大幅度擴大化石能源出口為重點,推動實施美國“能源主導戰略”。
美國“能源主導戰略”的實質是重視能源的“廉價”,而不是能源的“清潔”和“低碳”。從短期看,美國的“能源主導戰略”似乎可以減少美國經濟發展中的能源成本,幫助美國通過不受約束地使用和出口化石能源來獲得利益。從長期看,美國的“能源主導戰略”其實是把本國使用化石能源所形成的環境成本轉嫁給國際社會的其他成員,尤其是會導致地球大氣層中的溫室氣體濃度進一步上升,對人類社會賴以生存的地球生態系統造成十分嚴重的負面影響。
美國是一個溫室氣體排放大國,其在國際氣候合作中的政策措施對其它國家的減排行動具有較大的影響力。如果國際氣候談判和合作中充斥著這種“本國利益優先”的做法,那么全球氣候變化治理觀就有可能背離開放包容和合作共贏的正確方向,國際社會共同確定的把地球氣溫升幅控制在安全范圍內的目標就可能無法實現。在此形勢下,世界各國尤其是一些西方大國只有順應時代的發展潮流,拋棄把自己與人類命運共同體割裂開來的冷戰思維,以維護國際社會成員共同利益為全球氣候變化治理的根本目標,共同構建以互利共贏為核心理念的全球氣候變化治理觀,才能避免全球生態系統因為氣候變化而受到不可逆轉的負面影響。
四、全球氣候變化治理觀須以保障氣候可持續安全為政策底線
習近平指出,“要摒棄一切形式的冷戰思維,樹立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安全的新觀念。”在全球氣候變化治理中,任何一個國家如果把本國安全利益置于其他國家的安全利益之上,那就必然會越過國際社會維護全球生態系統安全這個政策底線,這種做法一定是不可持續的。
相對于舊的“對病下藥”的安全思維模式而言,可持續安全理念更加注重“對癥下藥”,也就是要找準安全問題的根源來采取安全對策。2006年,英國牛津研究小組(Oxford Research Group)發布了一份題為《對全球威脅的全球應對——為了21世紀的可持續安全》的研究報告,認為舊的安全理念是試圖在不解決根源性因素的情況下,針對安全威脅本身采取對策,以達到控制不安全狀態的目的,這種所謂的“控制安全模式”無異于“對病下藥”;相反,可持續安全理念則是針對安全威脅產生的根源,“對癥”采取對策。
全球氣候變化治理始于20世紀80年代,其實在很長的時間里都是針對地球大氣層溫室氣體濃度上升這個安全威脅本身采取對策。全球氣候變化治理已經歷經近40年,實踐證明,如果不顧全球氣候變化的根源性因素,只是針對地球大氣層溫室氣體濃度上升這個表面現象采取對策,是不可能真正為全球氣候系統安全提供制度保障的。
應當看到,在一個地球兩個世界的現實狀況下,北方國家與南方國家客觀上存在著發展階段的差異,這也是導致全球氣候變化治理自20世紀末以來數度陷入困境和僵局的主要原因。
從全球氣候變化的形成原因看,無論是溫室氣體的歷史排放,還是人均累積排放,發達國家都超過發展中國家;從氣候變化的脆弱性看,發展中國家在適應能力方面還相對不足;從全球氣候變化資金與技術機制方面看,美國等發達國家長期采取各種借口不履行其應當承擔的對發展中國家予以支持的國際義務。在這種南北發展客觀上存在重大不平衡的形勢下,如果全球氣候變化治理觀只關注安全,不關注發展,那么就不可能實現可持續安全。因此,在新時代的全球氣候變化治理觀的構建中,只有以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為指導,始終堅持以可持續安全理念來分析和查找全球氣候變化的根源性因素,并針對全球南北發展失衡這個氣候安全威脅的根源,建立具有針對性的制度體系,才能為全球氣候系統安全和生態系統安全提供長久的保障。
五、結語
當前全球氣候變化治理正處在艱難時刻,美國單邊主義的氣候變化治理思維模式使得全球氣候治理再一次陷入僵局。新時代全球氣候變化治理觀須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共生性為理論基礎,以維護國際社會的共同利益為根本目標,以保障氣候可持續安全為政策底線,才能推動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向互利共贏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趙可金,趙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智慧與世界意義[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18(03):23-29.
[2]李學林.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哲學意蘊[J].云南社會科學,2018(05):14-19.
[3]習近平對世界如是說[EB/OL].http://cpc.people.com.cn/n/2015/1123/c64094-27842860.html,2015-11-23.
[4]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關于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EB/OL].http://news.gmw.cn/2019-08/14/content_ 33076213.htm.2019-08-14.
[5]習近平.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EB/OL].http://www.chinanews.com/gn/2015/09-29/7549042.shtml. 2015-09-29.
[6]Chris Abbott, Paul Rogers, John Sloboda,Global Response to Global Threats:Sustainable Security for the 21ST Century[EB/OL].http://fride.org/descarga/WP27_ SegSust_ENG_sep06.pdf.2017-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