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沁雯 俞燕

重慶銀行沙坪壩小龍坎支行外景。圖/中新
8月27日晚間,已經“候場”A股逾兩年的重慶銀行,獲得證監會發審委首發通過。晉身國內第三家實現“A+H”股布局的城商行。
引人關注的是,本次上市過審中,發審委針對重慶銀行提出四大問題,直指其兩大股東的破產重組問題以及資產質量情況。
當前,重慶銀行內資股第五和第六大股東,即力帆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力帆股份”)和北大方正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北大方正”)皆因債務問題,而在推進破產清算重組。二者分別持股4.14%和3.02%(重慶銀行一季報數據)。
資產質量方面,截至今年6月末,重慶銀行不良貸款余額32.75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44 億元;不良貸款率1.24%,較上年末下滑0.03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302.17%,較上年末增長 22.34個百分點。但發審委注意到其貸款五級分類數據變動異常,以及在不良資產處置方面的非常規舉動,并提出詢問。
“不能否認重慶銀行的資產質量存在一定風險,但是這在中小銀行中并不是孤例,結合目前中小銀行對于補充資金的渴望,這家銀行的成功過會或許在一定程度上展現了目前監管層的態度。”一位分析人士如是說。
經歷了2019年銀行上市“井噴”年,2020年銀行股IPO的步伐明顯放緩。除了已經過會的廈門銀行和重慶銀行,目前僅渤海銀行成功在港股掛牌,“排隊”等待IPO的銀行仍有20家。
候場大軍幾乎悉數來自城商行和農商行等中小銀行。近年來,中小銀行的資本補充難題一直為監管部門所關注。尤其是今年以來,在疫情沖擊下,中小銀行的盈利能力、資產質量和業務經營均受到考驗,充足的撥備和必要的資本補充是其提高自身風險抵御能力的重要“裝備”。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在接受《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小銀行是支持小微、三農等實體經濟薄弱環節的重要力量,通過加快中小銀行上市,補充資本金,可盡快提升中小銀行服務實體經濟能力。預計內部股權結構清晰、治理規范、資產負債表與定價合理的中小銀行上市步伐將有所加快。
本次上市過審中,發審委針對重慶銀行提出四大問題,著重關注該行的資產質量以及在過會前就因破產重組背景引發市場關注的股東情況等問題。
問題股東之一是北大方正集團有限公司,據重慶銀行一季報顯示,北大方正是該行內資股第六大股東,持股比例為3.02%。
據8月20日上海清算所披露的《北大方正集團有限公司重整進展公告》,2020年2月,北京一中院依法裁定受理北京銀行提出的對北大方正進行重整的申請,指定北大方正清算組擔任北大方正管理人。2020年7月,北京一中院裁定對方正集團、方正產控、北大醫療、北大信產、北大資源實質合并重整。
該行內資股第五大股東——力帆股份也于近期進入司法重整狀態,同時股票開始“披星戴帽”。
8月7日,力帆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力帆控股以其不能清償到期債務,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為由,向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申請進行司法重整。8月25日,力帆股份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證券簡稱變為“*ST力帆”。
根據力帆股份半年報顯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該公司在重慶銀行的存款余額為633.44萬元;借款余額為11.85億元,其中短期借款5.98億元,長期借款5.87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重慶銀行并未將力帆、隆鑫等兩家出險大型企業集團貸款認定為不良類貸款。發審委在詢問中同樣提到上述問題,并對力帆股份重整申請的具體影響,重慶銀行對力帆集團貸款的風險劃分是否需要調整,貸款減值準備計提是否充分等問題給予了關注。
重慶銀行的“問題股東”并不止上述兩家。
《財經》記者翻閱招股書了解到,2006年,作為重慶渝富收購并處置不良資產的條件,重慶銀行分兩次向重慶渝富定向增發共4億股,未履行資產評估程序。
2015年12月23日,重慶銀行向上汽集團(通過其全資子公司上汽香港持有)、富德生命人壽及其全資子公司富德資源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定向發行4.22億股H股,增加注冊資本4.22億元。
其中,富德生命人壽持有重慶銀行1.50億股H股,富德生命人壽全資子公司富德資源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持有重慶銀行6757.02萬股H股。值得注意的是,截至招股說明書簽署之日(2019年5月21日),富德生命人壽尚未取得股東資格批復。
發審委在詢問中提到,“發行人歷史國有股權變動存在瑕疵,目前主要股東股權存在受限或變動風險”,并要求重慶銀行就具體情況和風險作出說明。
在股東問題之外,重慶銀行的資產質量也是發審委關注的重要問題。
發審委指出,2017年-2019年,重慶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35%、1.36%和1.27%。其中,2019年不良貸款率下降較為明顯,正常類和關注類貸款遷徙率較2018年下降幅度較大,次級類貸款遷徙率大幅度上升,逾期90天以內的部分貸款未被該行劃分為不良貸款。此外,重慶銀行成都分行不良貸款率、訴訟案件涉案金額較高。
與此同時,重慶銀行在處置不良資產方面“動作頻繁”。據發審委詢問內容,在報告期內,重慶銀行進行了多次不良貸款轉讓,受讓方還包括韓城投資、德勝集團、重慶園業和重慶軒興等非金融資產管理公司。
本次過會的重慶銀行,或許是中小銀行的一個縮影,其所臨資產質量問題也是中小銀行需要應對監管審視并妥善解決的領域。
據銀保監會數據,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94%,較去年末上升0.08個百分點。其中,大型商業銀行、股份行的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45%、1.63%,而城商行和農商行的不良貸款率則分別為2.30%和4.22%;與上年末對比,農商行的不良率上升最為顯著,達到0.32個百分點。
對此,有多家中小銀行推出了“搭售”不良資產的定增方案:在定向發行股份的同時,要求認購股份的投資人購買不良資產。據《財經》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已有包括廣東四會農商行、山西澤州農商行、山東諸城農商銀行等中小銀行在內的中小銀行推出這一方案。
一位銀行分析人士指出,在疫情影響下,銀行資產質量承壓,定增搭售不良資產可以在緩解銀行不良資產處置壓力的同時,幫助銀行提升資本充足率。
然而,對于中小銀行來說,資本補充渠道仍相對受限,IPO上市成為中小銀行的重點選擇。據《財經》記者觀察,在廈門銀行和重慶銀行過會后,仍有20家銀行在“排隊”等候上市。其中,計劃在A股上市的有17家,計劃在H股上市的則為3家。
其中,最近一次進行預先披露更新的是上海農商行,該行于7月8日更新了招股說明書申報稿,離上市又近了一步。一位投行業人士預測,如果一切順利的話,上海農商行有可能成為今年內第三家上市的銀行。
除了上海農商行,還有12家銀行處在IPO預披露更新狀態。其預披露時間顯示,部分銀行已等候多時。
一位金融市場人士指出,銀行IPO進程緩慢與中小銀行的經營狀況有關。“中小銀行普遍經營模式粗放,經營能力相對不足。由于主要服務區域中小微企業,在今年疫情的沖擊下要面臨極大壓力,這或許會打消投資者的積極性。”
即使是本次過會的重慶銀行,其A股上市之路也頗為坎坷。早在2007年,重慶銀行便曾遞交A股上市申請,后續遲遲未有進展。
2013年,在A股上市無果的重慶銀行轉戰H股。上市首日,該行便跌破發行價6港元。此后,該行港股股價長期處于破發狀態。
2018年,重慶銀行再次將A股上市提上議程,蹉跎逾兩年終將登陸上交所。
在重慶銀行之前過會的廈門銀行,早在2017年底便遞交了上市申請,2018年10月,該行對預披露的招股說明書進行了更新。
根據年報,截至2019年,廈門銀行的營業收入為45.09億元,同比增長7.73%;凈利潤17.36億元,同比增長22.69%。不良貸款率為1.18%,較上年末下降0.15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為274.58%,同比上升61.75個百分點。
一位銀行業人士指出,廈門銀行順利“闖關”,除了其自身業務指標和公司治理結構達標,亦與其各自所在的當地政府的扶持力度以及政策環境有一定關系。
按照以往的IPO節奏,從過會到上市,時間短則二至三個月、長則六個月。以此推算,繼廈門銀行之后,重慶銀行有望在年底前正式加入A股隊列。
今年以來,在讓利支持實體經濟力度加大的背景下,銀行加大了向實體經濟的信貸投放,疊加疫情的影響,銀行資產質量承壓。“補血”成為各銀行特別是中小銀行的迫切需求。
一方面,不良資產核銷讓銀行資本補充需求迫切。作為首家公布中報的上市銀行,江蘇銀行的凈利潤增速因撥備計提的加大而出現下滑。該行在報告中表示,為清降不良資產,不良貸款率較上年末下降,撥備覆蓋率繼續提升,截至報告期末,江蘇銀行不良貸款總額為156.2億元,其中對公業務不良改善,但個人業務不良貸款則有所上升。

資料來源:銀行公告、證監會網站、港交所網站、招股說明書等。制表:張玲
本次順利過會的重慶銀行在招股書中表示,計劃發行不超過7.81億股,所募資金扣除發行費用后將全部用于充實核心一級資本。
根據重慶銀行所披露數據,該行確有提高資本充足率的需要。截至今年6月末,重慶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8.52%,較上一年末略有上升;對比銀保監會此前發布的數據(商業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0.47%),這一覆蓋率仍有提升空間。
銀保監會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大型銀行和股份制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6.14%和13.44%,而城商行和農商行的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2.65%和12.81%,低于行業平均水平,不良率則均較去年底有一定增加。
7月16日,銀保監會城商行監管部副主任劉榮表示,在不考慮外源性資本補充的情況下,城商行的資本充足水平在未來三年可能會明顯下降。
今年以來,銀保監會已屢次公開發聲提及中小銀行的資本補充問題,提出要多渠道補充中小資本。5月27日,金融委亦發布消息稱,將出臺《中小銀行深化改革和補充資本工作方案》,進一步推動中小銀行深化改革,加快中小銀行補充資本,多渠道籌措資金。
除了允許地方政府專項債合理支持中小銀行補充資本金等新渠道,通過上市在資本市場進行直接融資成為中小銀行的最大渴望。
“中小銀行是支持小微、三農等實體經濟薄弱環節的重要力量,通過加快中小銀行上市,補充資本金,可盡快提升中小銀行服務實體經濟能力。預計內部股權結構清晰、治理規范、資產負債表與定價合理的中小銀行上市步伐將有所加快。”周茂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