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兆靜 方喊柳



【摘 要】目的:探析優質護理干預模式在精神科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本文所選80例精神科患者均為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接收,基于平行對照法分為對照組(常規護理,40例)和觀察組(優質護理,40例),對簡明精神病量表評分、患者滿意度和生活質量評分進行比較。結果:觀察組與對照組護理前簡明精神量表評分差異較小(t=0.006;P=0.995);護理后,觀察組比對照組低,差異明顯(t=7.312;P=0.000);在患者滿意度方面,觀察組(95.00%)較對照組(77.50%)高,差異顯著(X2=5.165;P=0.023);在生理職能、情感職能、生理功能、社會功能、精神健康、軀體疼痛、活力和總體健康評分方面,觀察組均比對照組高,差異明顯(t=14.328、11.813、12.612、8.543、10.895、7.724、11.167;P均為0.000)。結論:為精神科患者提供優質護理干預模式,除改善精神狀況外,有助于患者日常生活質量和患者滿意度提高,值得臨床采納與推廣。
【關鍵詞】生活質量;優質護理干預;簡明精神病量表;滿意度;精神科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high quality nursing intervention mode in the nursing of psychiatric patients. Methods 80 psychiatric patients selected in this paper were all receiv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8 to December 2019. Based on the parallel control metho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routine nursing, 40 cases) and observation group (quality nursing, 40 cases). The scores of concise psychiatric scale, patient satisfa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were compared. Result There was littl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before nursing (t=0.006; P=0.995); after nursing,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7.312; P=0.000); in terms of patient satisfaction, the observation group (95.00%)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77.50%),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X2=5.165; P=0.023); in terms of physiological function, emotional function, physiological function, social function In terms of mental health, physical pain, vitality and overall health scores,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14.328, 11.813, 12.612, 8.543, 10.895, 7.724, 11.167; P=0.000). Conclusion to provide high-quality nursing intervention model for psychiatric patients, in addition to improving the mental state,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daily life and patients' satisfaction, and is worthy of clinical adoption and promotion.
Key words: quality of life; high quality nursing intervention; concise psychiatric scale; satisfaction; Psychiatry
同一般疾病相比,精神病特殊性顯著,其具有顯著的情感障礙、思維障礙及行為障礙,同時部分伴有明顯的過激行為和極端想法、情緒,因此患者的安全工作特別重要[1]。常規護理模式主要圍繞著患者病情進行,未及時關注患者情緒改變時的交流及溝通,護理效果不理想。據有關資料顯示[2],優質護理服務模式與精神科患者臨床需求更加符合,其圍繞患者進行,更注重與患者間的溝通、交流,從整體角度分析,應用價值更高,可及早發現患者情緒變化,并進行相應疏導,從而改變精神科患者極端想法[3]。基于此,本文就精神科患者行優質護理干預效果進行簡單分析,具體內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
將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精神科患者80例收入實驗中,以平行對照法為基準分為兩組,對照組(40例)中,有20例男,20例女;年齡最小與最大分別是18歲和79歲,均值(38.95±2.51)歲;患病時長:2年至21年,平均患病時長(4.46±1.65)年;觀察組(40例)中,有22例男,18例女;年齡最小與最大分別是20歲和78歲,均值(39.02±2.48)歲;患病時長:2年至20年,平均患病時長(4.51±1.59)年;在臨床資料方面,兩組差異較小(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常規護理方法。具體如下:用藥指導、衣物穿著指導等,防止因為用藥錯誤帶來的不良反應,并為患者及其家屬講解求助設置、醫療設備正確使用方法等。
觀察組:優質護理干預模式。詳情如下:①心理疏導。治療期間,患者很容易出現抑郁、悲觀、焦慮等負面情緒,而這些均會從不同程度上影響臨床治療效果。所以護理人員應根據情緒出現的因素進行相應的疏導和勸解,幫助其釋放內心壓力,從而保持良好心態;②健康知識宣傳。由負責進行臨床護理工作的護理人員為患者及其家屬講解健康知識,協助兩者進一步認識、了解自身疾病有關知識,促進患者依從性提高,以便其主動配合醫護人員工作,更好的接受治療。③用藥干預。定期組織護理人員學習和培訓,指導患者日常用藥,同時防止患者私自調整藥物服用劑量、次數和時間,禁止其養成不良用藥習慣。④病房設置。精神科患者具有顯著的情緒波動,可能出現墜床、跌傷等意外事件,因此需要護理人員將病房管理工作做好,具體有病情消毒、衛生和清潔等,同時將防滑顯著標志放置在衛生間等位置,并將防滑墊放置在衛生間[4]。⑤強化與患者的交流、溝通。護理人員應主動與患者接觸、交流,對不同時期病情變化、情緒變化全面了解,進一步觀察、監測患者不穩定情緒及自殺傾向者,將危險物品安全檢查工作做好,防止患者在沒有監督時出現受傷、自殺等事件。⑥生活干預。由護理人員負責監督患者洗澡、洗頭、衣物更換等,同時將剃須、理發和指甲修剪等工作做好,及時更換床單、被罩等。此外,以病情變化、合并癥等為依據,對患者飲食進行指導,同時將保暖等工作做好,按照醫囑服用藥物。
1.3 觀察指標
對80例患者簡明精神病量表評分、患者滿意度和生活質量評分進行觀察。生活質量判定依據是SF-36[5],其總計包括8項指標,分別是生理職能、情感職能、生理功能、社會功能、精神健康、軀體疼痛、活力和總體健康,分值與生活質量呈正相關。滿意度包括滿意、基本滿意和不滿意三項指標。
1.4 統計學方法
采取統計學軟件SPSS20.0對本研究數據分析,計量資料與計數資料分別采用()和[n(%)],檢驗值分別是t、χ2;兩組對比經P判定,P<0.05代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簡明精神病量表評分
觀察組與對照組護理前簡明精神病量表評分差異較小(P>0.05);觀察組護理后比對照組低,差異顯著(P<0.05),詳情如下表1。
2.2 滿意度
觀察組滿意度同對照組相比高,差異明顯(P<0.05),詳情如下表2。
2.3 生活質量評分
觀察組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均比對照組高,差異顯著(P<0.05),具體如下表3。
3 討論
在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的背景下,社會競爭壓力越來越大,精神疾病患病人數逐漸增多。目前,精神疾病已經發展成為社會關注的主要問題,如何有效治療、預防精神疾病同時也是全球重視的一個問題。臨床上,患者很容易出現幻覺及妄想等臨床病癥,嚴重影響了部分患者認知功能,與此同時,也從不同程度上影響了其自知力、情感及行為等。通常情況下,精神科患者自我控制能力較差,而且外界刺激敏感度較高,所以治療期間應加強對這點的關注。除此之外,有些精神科患者因為未準確認識自身疾病,并未對外界刺激處理,進而出現危害到他人安全的行為或者危害到自身的行為[6]。因此需結合科學、規范的護理方法、治療方法,從而減輕臨床病癥,同時增強疾病治療自信心。據有關資料顯示,治療患者的同時,結合優質護理服務,可對精神疾病患者病情有效控制,促進其生活質量的提高。由實驗結果發現,在簡明精神量表評分、生理職能、情感職能、生理功能、社會功能、精神健康、軀體疼痛、活力和總體健康評分法方面,觀察組護理后均比對照組優,差異明顯(P<0.05)。可見,優質護理干預模式的開展,可顯著改善精神疾病患者精神狀態,促進其生活質量的提高;在患者滿意度方面,觀察組與對照組分別是95.00%和77.50%,觀察組同對照組相比高,差異顯著(P<0.05)。由此分析,通過與患者交流,了解患者情緒變化,有助于護患關系發生改變,促進滿意度提高。
總之,予以精神科患者優質護理干預模式,不僅可以改善緊張的護患關系,提高滿意度,同時可使精神狀況改善,促進生活質量的提高,值得采納與推廣。
參考文獻
馬紅英, 嚴芳, 王劍英, 等. "一科一品"創建活動在精神專科優質護理服務中的應用效果[J]. 國際護理學雜志, 2017, 36(5):593-597.
湯曉紅, 龔舒萍. 優化護理流程在精神科病房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 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 2017, 3(4):117-119.
孔麗華, 祁恩秀, 王靜. 防跌倒護理風險管理在精神科住院患者的應用效果[J]. 國際護理學雜志, 2018, 37(11):1509-1511.
張麗瓊, 盛偉, 馮梅, 等. 人性化護理在精神病患者保護性約束治療過程中的效果觀察[J]. 國際護理學雜志, 2017, 36(23):3226-3228.
張欣欣. 護理風險預警監控對精神科患者噎食的預防效果[J]. 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 2017, 3(1):62-64.
趙淑娟. 早期綜合護理干預在精神分裂癥住院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 國際護理學雜志, 2019, 38(4):536-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