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改變自紫金陳推理小說《壞小孩》的社會懸疑題材網劇《隱秘的角落》在這個夏天引發了收視狂潮和熱搜。除了緊湊的劇情,完美的細節處理,演員全程演技在線,令人毛骨悚然的配樂外,本劇中貫穿始終的大量吃戲也對劇情的推動,角色的刻畫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從吃戲入手,探討了不同食物作為紐帶串起的人物關系以及食物在恐怖懸疑的情節外渲染的一抹溫情。
關鍵詞:食物;紐帶;情緒;溫情
作者簡介:楊蕗瑗(1999-),漢族,湖北武漢人,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17級導演系學生本科在讀。
[中圖分類號]:J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20)-26--02
最近熱播的懸疑劇《隱秘的角落》,終于迎來了大結局。除了極其緊湊的劇情,和極具電影感的拍攝制作之外,最后留下的開放式結局,也引發了人無限的推測和解讀。這個故事講述了沿海小鎮的三個孩子在爬山時意外拍攝到一起謀殺,與殺人犯展開了一場近距離勒索交易,而這場撲朔迷離的交易逐漸走向失控。
畢竟一千個讀者腦中就會有一千個哈利波特,我這里不討論這個開放式結局所隱藏的到底誰存誰亡。說實話并不推薦大家晚上看這部劇,除了害怕之外,可能還會餓。因為幾乎每一集都有吃戲:時不時削個蘋果,喝杯牛奶,吞個橘子,再點一份麥當勞。作為一名吃貨,當然不能錯過這個機會來看看吃戲在這部劇里都有怎樣的巧思。
一、紐帶
首先,某些特定的食物成了人物之間關系的紐帶。
1.牛奶
我們就先從喚起童年心理陰影的牛奶開始說起。從劇集的第一集開始,導演就在鋪墊牛奶是這個家中必不可缺的一樣東西,和現實世界當中很多家長一樣,沒辦法親自料理孩子的起居,就會在電話的另一端囑咐他熱牛奶喝,因為對身體好。
第六集周春紅逼著朱朝陽喝牛奶的那場戲,徹底讓牛奶淪為她控制欲的外化。這時周春紅的情緒正處于被兒子發現自己與馬主任的關系,但又立即與馬主任分手之后復雜、絕望又疲憊的狀態。她進房門時,脖子上全是汗珠,但牛奶還是要趁熱喝,電扇還是不能一直對著吹。
喝牛奶的過程也令人窒息,你不喝我就坐在旁邊等著你喝,牛奶的溫度燙不燙也是我說了算,在短短的一場喝牛奶戲里,周春紅的狀態從心虛到強勢地咄咄逼人,又軟下來梨花帶雨,再歇斯底里地幫你擦嘴,硬是把人物情緒繞成了一條盤山公路。不得不說劉琳老師貢獻的這段有點神經質又極其真實的表演太到位了,讓觀眾對這個角色又畏懼又無法完全憎恨起來。
而更可怕的是,當朝陽和父親吃完糖水回到家,明確表明喝不下牛奶的時候,媽媽淡淡地說了一句:喝不完倒了。朝陽一言不發地拿起牛奶一口喝完。這種沒有辦法令人拒絕的控制欲已經滲透到了骨髓。
因為她的生活重心全在朝陽身上,她為朝陽付出了一切,理所應當地自認為應該獲得回報。而這種強加在孩子身上的緊張情緒其實也是變相地把朝陽當成了她唯一的精神寄托,只要兒子的衣食住行有保障,能夠乖乖長大,其他的一切都不重要。可長大一切就真的都能迎刃而解嗎?
2.魚
導演在電影里用另一種食物給出了答案。魚。
周春紅在魚這道菜上對兒子的步步緊逼,不比牛奶要弱,她不停地向兒子輸出吃魚補腦得多吃的觀念,兒子吃的第一道菜不是魚,就立馬夾一塊催他吃。而從前戲當中也大概能推測出來朱朝陽對魚也是有心理陰影的。到了最后一集的吃魚戲,朱朝陽終于自己夾起魚,經歷了那么多,還跟沒事人一樣說自己又拿了第一。這時媽媽臉上的表情已經僵硬了。到這里她可能才慢慢開始意識到自己一直以來的控制式教育讓他與兒子在精神層面日漸疏離,而兒子心理的變化也逐漸走向不可控。
這種為你好和長大就好的控制欲教育理念或多或少印證了不少現實中的家庭。很多人從小就被逼著喝牛奶,吃雞蛋,吃早餐。因為健康就必須吃,以至于很多有營養的食物成了餐桌上永遠的夢魘。
同樣的,把年齡當作一條分界線,長大以前只用管學習,長大后就理所應當地認為孩子應該什么都懂,這種病態的斷層式期望值在日后朱朝陽的黑化進程中也貢獻了絕非綿薄的力量。
所以比起帶你去爬山更讓人恐懼的還是給你喝熱牛奶逼你吃魚。
其實導演通過家長對食物的態度,也對劇中不同的教育理念做了一個細節的對比。作為全劇中最正常的孩子葉馳敏(沒錯是最正常的),家里從來不缺零食,而且每次都是葉隊主動拿給她吃。而周春紅則是不讓買有添加劑的面包,不讓喝碳酸飲料。單從這里就可以比對出朱朝陽被關注的更多是物質上的保障,而葉馳敏有被關注到心理健康。所以同樣出自單親家庭,葉馳敏就不那么容易走向極端。得不到什么,就越渴望什么,相信從小不被允許吃零食的孩子都懂。
這種小細節也被導演在劇中用食物這個細節元素拿捏得很準。
3.桔子
如果說牛奶和魚是周春紅和兒子之間的人物紐帶,那她的另外一條人物關系線,就是和馬主任偷偷摸摸的情感線。
這時桔子該上場了。
桔子原本只是馬主任向這家人示好的信物,可到了馬主任開始拒絕周春紅的那場戲,桔子的這個顏色(綠),就格外顯眼。你品,你細品。
周春紅在這里第一次真正意義上接受了馬主任對她的好,然而這份好已經踩在過期線上了。她對自己的情緒一直是采取自我消化的態度,把苦澀咽下去,離開。從柔弱的“我走了”到冰冷的“再見,馬主任”,手起刀落,果斷地令人害怕。
4.餛飩
吞咽苦澀的不止她一個,還有朱朝陽的父親朱永平。作為父親,他始終沒有在對兩個孩子的態度中找到平衡,也正是因為他的這種有所偏頗的區別對待,造成的關于兩個孩子的苦澀他都得自己咽下去。
先是關于失去朱晶晶,小吃店老板照例給她打包了三份餛飩,最怕這種生活中的細節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著你有些東西沒了。吃著吃著,失去女兒的那份痛苦,漸漸吞噬整個心頭。
5.糖水
接下來是關于朱朝陽。不得不說蒼蠅簡直就是神來之筆。原本爸爸對于朱朝陽來說,就是那一碗糖水。跟著媽媽的生活是緊繃的,有一些快樂只有在爸爸身邊才能體會到(臺詞)。接著錄音筆被朝陽發現,唯一的一碗糖水里掉落一只蒼蠅,全盤皆濁。從這個節點開始,朝陽的黑化就變得很明顯了,這場對話后面他完全在引導朱永平的思維。糖水是甜的,朱朝陽一口不進,朱永平吞下的則是不可明說的情緒。
很多人都覺得蒼蠅這一集在整劇中是點睛之筆,其實不無原因。媽媽逼兒子喝牛奶在這一集;朱春紅咽桔子在這一集;朱永平吃餛飩在這一集;他和兒子喝糖水還在這一集。這一集里,人物間的關系慢慢被串聯起來,也幾乎每一個重要角色在這一集都迎來了自己的轉折點,確實是神來之筆。
二、溫情
接下來我們就來說說導演用食物打的那些溫情牌。
1.梨
雖說嚴良的成長經歷波折,但導演還是用梨和牛腩粉,在他的生命中融進了暖色調。
梨是他和爸爸之間最直白的交流方式。爸爸在他年幼時因鬧事吸毒被關進監獄,留他一人在福利院。嚴良最主要的行動,除了幫普普湊錢給欣欣治病之外,就是去見自己的親生父親。而此時的父親在戒毒過程中精神失常。
嚴良時隔多年見到父親,父親先是遞給他梨,又奪回來說是留給兒子的,因為兒子最愛吃梨,然后又笑嘻嘻地讓他吃。聽到嚴良喊爸,慢慢意識到不對勁,然后開始恐懼,開始羞愧,躲到樹后面一直說不見不見,這段情緒也轉得特別到位。
而嚴良在劇中的唯一一場哭戲,也是在看到了父親精神失常之后,邊默默流著眼淚,邊一口一口吃梨。需要接受的現實是苦澀的,但父親對他沒有停止過的思念和愛卻是甜的。也正是這場哭戲,才讓我們觀眾意識到,之前一直無所畏懼的他其實也還只是個孩子。(演員演技的炸裂都是在吃戲的時候爆發的)
2.牛腩粉
同樣,他成長中的溫情還體現在和老陳之間一來一去的牛腩粉。老陳總是用命令的方式讓嚴良在接受救濟的同時保住自尊心,不動聲色地去填補他生命中缺席的父愛。如果不是有老陳對他的保護和幫助,他很難不走上做壞事這條路。反過來,有了這些正確的指引,他懂得感恩、講義氣這些性格,也悄悄寫進了他買給老陳那碗牛腩粉的紙條里。其實這么看來,雖然生存條件相對更差,但比黑還是比不過朱朝陽(說的是腹黑)。
3.麥當勞
既然說到溫情牌,那就不得不提那場麥當勞戲。在此之前,張東升最喜歡的食物,估計就是蘋果,殺了岳父岳母心情大好,來一顆;被威脅勒索了,來一顆;和孩子們談判不妥,再來一顆。除了那場他自己都尷尬的滿月酒席,張東升就沒和任何其他人一起吃過東西。
而麥當勞是童真快樂的代名詞,他被孩子們叫住,一起吃薯條的那幾分鐘是整部劇中他唯二能體會到的溫情時刻(另一場是普普為他受傷的手貼創可貼)。
最難以接受的不是持續不斷的冷漠,而是明明找到溫情和凈土,卻被溫情背叛的落差。溫情于他而言彌足珍貴但轉瞬即逝,停留在童話里幾秒鐘的破碎讓他看到的則是更殘酷的現實。
雖然說全片充滿了令人毛骨悚然,細思極恐的細節,但導演也用一個表面看起來圓滿的童話式結局包裹住了隱秘處的陰暗。同樣的,這個發生在海濱小鎮炎熱夏日的故事也無處不充斥著特屬夏天的味道,瓶裝冰鎮汽水啦,冰棒啦,龜苓膏啦。除了給影片帶去濃厚的市井氣息之外,大概也想給它穿上了一層糖衣外套。
說到這里,《隱秘的角落》里的美食也被我們品嘗得差不多了,不得不佩服導演設計的巧思和演員精湛的演技。用吃來表達情緒的影視劇還有很多,比如《鬼魅浮生》里M吃派的長鏡頭和朱永平吃餛飩也有異曲同工之處。人的心境不同,處境不同,吃一道菜都能吃出一波三折來。把進食當做外化人物內心的方式而不是撐滿時間的手段,這就是這部劇里教科書級的吃戲最值得我們學習體會的地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