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結合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以下簡稱“雙評價”)與空間規劃實施評估(以下簡稱“實施評估”)研究。以嘉禾縣為例,有效結合了該區域的自然地理以及行政區化情況,通過“雙評價”認識區域資源環境稟賦特點,確定生態保護、農業生產、建設開發等功能指向下區域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等級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程度。通過“實施評估”對以現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與城市總體規劃為主體的實施情況進行評估,找出空間資源利用和布局的主要問題。在“雙評價”與“實施評估”的基礎上,全面摸清家底、深入分析現狀、明確接下來開展國土空間規劃的重點。
【關鍵詞】資源環境;適宜性評價;實施評估;空間規劃
嘉禾縣地處湖南省南部、郴州市西南部,境內最大的河流為鐘水河,嘉禾的礦產資源十分豐富,是國家級重點生態功能區。嘉禾縣2019年全縣戶籍人口43.65萬人,常住人口33.23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6.88萬人,城鎮化水平達到50.80%。依據我國第三次國土調查數據結果分析,2019年嘉禾縣的土地總面積達到了69933.68公頃,其中包含了農業用地59648.15公頃,占嘉禾縣土地總面積的85.29%,建設用地面積6636.64公頃,占了嘉禾縣土地總面積的9.49%,生態用地面積3648.89公頃,占嘉禾縣土地總面積的5.22%。
1、資源環境稟賦分析
1.1生態保護等級分析
從空間分布上看生態保護等級最高的主要分布在嘉禾國家森林公園,鐘水河、黃獅江兩岸地帶,盤江水庫水源保護區等區域,生態保護等級較低主要分布在黃獅江西側。從上可知,嘉禾縣生態保護等級整體較高,生態保護區域與水源保護區息息相關,嘉禾縣生態基地條件較好,需加強保護。
1.2農業指向的承載力等級分析
嘉禾縣農業功能指向承載力高的區域主要分布在鐘水河和黃獅江兩岸廣泛沖積平原地區,這些地段地勢平坦,地形坡度均在0°-4°之間,受河流沖積及風化影響,土層厚度一般>60cm,同時也是匯水集水地區,水資源豐富;承載力較低的區域主要分布在森林公園等地勢較高的地區,這些地方平均坡度一般>25°,土壤質地以礫質土為主。
1.3建設功能指向的承載力等級分析
建設功能指向承載力較高的區域分布范圍與農業指向承載力分布范圍較為類似,主要分布在鐘水河和黃獅江兩岸廣泛的沖積平原地區,這些區域主要為沖積平原、低矮丘陵地區,地勢平緩,地形坡度較小,且水資源較為豐富,能滿足人類生活、生產用水需求。建設功能指向承載力較低的區域主要分布在普滿鄉和嘉禾國家森林公園,這些區域主要為山地地勢較高,地形坡度較大,生態保護等級較高,不利于人類聚集生活和機械化農業生產。
2、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空間格局特征分析
根據生態保護、農業生產和建設開發功能指向的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全域評價結果,確定單宜性、雙宜性、多宜性面積及空間分布特征。建設、農業雙適宜區面積為10691.41公頃,主要為地勢平坦地帶。農業、生態雙適宜區面積為9124.42公頃。建設、生態雙適宜區面積為312.24公頃,空間分布同建設、農業雙適宜空間位置大體吻合,但其規模和集中度上要少于前者。多適宜區面積為14660.07公頃,空間位置主要分布在珠泉鎮、行廊鎮和坦坪鎮;龍潭鎮、晉屏鎮和塘村鎮等鄉鎮也有較大面積的分布但相對離散。
3、“雙評價”視角下的空間規劃布局方案
通過嘉禾縣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和國土空間適宜性評價,可知嘉禾縣縣域建設開發剩余可用空間規模10078.76公頃,開發極限面積11788.24公頃。以農業開發適宜性評價、建設開發適宜性評價和生態保護重要性評價結果為基礎,采用空間分析方法進行國土空間功能分區。
4、現行城市總體規劃與土規的協調性分析
針對嘉禾縣內部城市建設用地布局狀況進行了全面分析和調查,城市規劃用地局部超過了土地規劃建設用地的范疇,整體的分布相對比較零散,總面積為462.00公頃,其中包含了87.00公頃的基本農田。針對城市內部的土地資源使用規劃與城市建設用地規劃之間進行對比和分析,其中土地規劃建設用地被用作建設用地的總面積達到了332.00公頃。在空間規劃編制工作中,需要進一步對土地資源進行合理運用,重點針對嘉禾縣現行城市整體規劃布局與土地不協調規劃區域進行分析,以此作為城市建設用地進行后續的開發和建設工作參考。
5、現行總規與生態紅線的協調性分析
嘉禾縣現行規劃占用中心區域的基礎農田面積為44.19公頃,占到了規劃使用面積的2.76%。因此在進行以后的嘉禾縣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工作中,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應加以充分重視,并且應對嘉禾縣占用生態紅線的居民用地進行逐步遷移,并且要將一些公共服務設施以及商業用地等區域用地進行重新規劃,具體數據如表2所示:
6、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用地布局優化建議
從嘉禾縣的綜合競爭力與城市影響力綜合來講,應將嘉禾這個“江南鑄都”建成綠色鑄都、湘南城鄉一體化先行區、郴永邊際現代物流中心。嘉禾縣縣城整體發展方向為西控東拓,南提北擴。有效控制城市空間直接越過晉屏大道向西部進行發展,提高了整個城市的生態保護效果,合理引導城市土地空間朝著濱水河方向上進行拓展,并且建立起濱水城區,提高南部區域老城區的土地規劃與建設,提高該區域人們的居住環境質量,不斷提高新城區和工業區的土地擴展,促進產業發展與城市化建設之間的有效融合。當前嘉禾縣形成“一軸兩帶四組團”的空間結構,充分符合了嘉禾縣整體經濟發展和建設工作要求,不但重點突出了鐘水河、九老峰等生態要素,對城市空間結構所形成的良好引導性作用,同時更有利于形成一種局部區域的一帶多節點的城市土地空間規劃格局,有效強化了嘉禾大道濱河西路對各組團聯動發展所形成的良好引導性作用,有效帶領整個中心城區和中心片區的經濟發展,因此在整個空間規劃方面,具有較強的科學性與合理性[1]。
結語:
根據嘉禾縣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評價與國土空間開發適應性評價工作結果分析和預判,嘉禾縣的生態空間面積達到了34707.96公頃,占嘉禾縣土地總面積的49.60%,其中農業空間總面積為26111.11公頃,占嘉禾縣土地總面積的37.32%。嘉禾縣的城鎮空間面積為9149.06公頃,占嘉禾縣土地總面積的13.08%。根據實施評估結果,在嘉禾園區的組團帶動下,嘉禾到中心點土地開發可以繼續向北進行拓展,并且隨著鐘水河和濱水空間的進一步擴張,在未來東拓中仍然具有非常廣闊的城市土地開發空間,可以進一步推動嘉禾縣的東部土地資源擴張,提高該地區人們的生活和居住質量。接下來開展國土空間規劃的重點應針對嘉禾縣用地需求進行詳細的摸底調查,樹立自然資源新視角,明確全域視角下的發展與保護資源統籌,重新確定城鄉發展定位及目標,使嘉禾縣的各項現狀資源能在合理又有一定前瞻性的目標下進行有效整合,立足切實增強規劃的前瞻性、科學性,從而形成巨大的合力,有效推動嘉禾的發展。要加快建立統一協調的空間規劃體系,融入區域理念,強化規劃的戰略引領和剛性約束作用,促進社會與生態友好協同共同體的建立。國土空間的整體規劃工作,主要是以實際的項目工程作為基礎,從整體結構上來看,嘉禾縣納入我國國土空間整體規劃范疇的項目相對較多。在針對國土空間的規劃和治理工作中,必須要具有戰略性和全局性的規劃發展目標,同時還需要考慮到基礎性和綜合性因素所產生的影響,要充分做好國土空間的整體規劃和布局工作,有效保證該區域各塊國土用地空間使用的最佳化[3]。
參考文獻:
[1]樊杰.地域功能-結構的空間組織途徑——對國土空間規劃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的討論[J].地理研究,2019,38(10):2373-2387.
[2]王開泳,陳田.新時代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重建與制度環境改革[J].地理研究,2019,38(10):2541-2551.
[3]林堅,吳宇翔,吳佳雨,劉詩毅.論空間規劃體系的構建——兼析空間規劃、國土空間用途管制與自然資源監管的關系[J].城市規劃,2018,42(05):9-17.
作者簡介:
周奎(1993.07-),女,漢,湖南岳陽,本科,土地工程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國土空間規劃相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