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綜合土地利用條件對耕地質量的影響,科學評判基于賬戶管理的耕地占補平衡動態監管系統的實際情況,為科學推進占補平衡工作提供技術支撐。
【關鍵詞】賬戶管理;耕地占補;平衡動態監管系統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各項非農用建設占用的耕地面積不斷增加與可供給糧食生產的耕地面積急劇減少的矛盾日益突出為解決糧食安全問題,國家提出了實施耕地總量動態平衡戰略,而耕地占補平衡是實現耕地總量動態平衡的重要基礎之一,如圖1所示?;谫~戶管理的耕地占補平衡動態監管系統作為“藏糧于地”戰略的一個重要環節,在實施耕地占補平衡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茖W評判基于賬戶管理的耕地占補平衡動態監管系統占補耕地數量質量綜合平衡情況,挖掘耕地數量質量可提升潛力,已成為各級部門研討的重要課題。
本文基于農用地分和占補耕地生產力動態平衡理論,通過構建占補耕地數量質量綜合平衡關系模型和可實現性預判模型,針對多地貌類型特征,模擬基于賬戶管理的耕地占補平衡動態監管系統,綜合評估模擬項目復墾地塊與建設占用耕地的占補平衡和可提升潛力情況,為科學推進基于賬戶管理的耕地占補平衡動態監管系統審查與監管工作提供依據。
1、平衡動態系統構建
近年來,許多的專家學者先后對耕地數量質量占補平衡問題進行了多方面的論述,對耕地數量質量占補平衡的理論研究做了較全面的探討,并通過構建模型對各研究區的耕地占補平衡情況進行了定量分析,對補充耕地潛力進行了測算。對于耕地數量質量占補平衡的研究,已經從最初的數量平衡發展到數量質量雙重平衡的層面。
1.1占補耕地數量質量綜合平衡關系模型
實現基于賬戶管理的耕地占補平衡動態監管系統耕地占補平衡的關鍵在于保證占補耕地數量和質量的綜合平衡,本文引入占補耕地數量質量綜合平衡判別值(K)來判別基于賬戶管理的耕地占補平衡動態監管系統建新占用與拆舊補充耕地之間數量質量的綜合平衡情況。
式中:K為占補耕地數量質量綜合平衡判別值;α補為補充耕地數量質量綜合指數;α占為占用耕地數量質量綜合指數;α為耕地數量質量綜合指數;n為耕地地塊總數;Li為第i塊耕地的國家利用等指數;Wi為第i塊耕地的面積權重;Ai為第i塊耕地的面積;A為研究區耕地總面積。若K≥0,表示實現了占補耕地數量質量綜合平衡;若K<0,表示未實現占補耕地數量質量綜合平衡,且不平衡程度與K值大小呈負相關。
1.2占補耕地數量質量綜合平衡可實現性預判模型
針對基于賬戶管理的耕地占補平衡動態監管系統實施過程中部分剛復墾地塊數量質量綜合水平短期內未達到占用耕地數量質量綜合水平的情況(即當K<0時),本文引入占補耕地數量質量綜合平衡可實現性預判值(Q)來預判項目區占補耕地數量質量實現綜合平衡的可能性。
式中:Q為占補耕地數量質量綜合平衡可實現性預判值;T為補充耕地數量質量綜合指數可提升潛力值;K為占補耕地數量質量綜合平衡判別值;Lmax為補充耕地鄰近相同地貌類型下耕地的最大國家利用等指數;A補i為第i塊補充耕地的面積;A為研究區耕地總面積;α補為補充耕地數量質量綜合指數;α占為占用耕地數量質量綜合指數。若Q≥1,表示補充耕地數量質量綜合水平具有達到占用耕地數量質量綜合水平的潛力,即補充耕地經后續優化改善與占用耕地能實現數量質量綜合平衡;若0 2、信息監管系統設計 2.1 總體框架 由標準規范系統,安全保證系統和運維管理系統支持,耕地占用和補償平衡的動態信息管理系統由訪問接口層,業務應用層,應用支持層,數據資源組成。層和基礎結構層。 (1)進入接口層,為部、省、市、縣各級行政機關用戶,整治中心用戶和系統管理員提供統一的入口以及各種服務和資源對于最終用戶。 (2)業務應用層封裝了系統的核心業務處理邏輯,主要用于處理各種系統通道和用戶界面的服務請求,獲取安全的業務服務,訪問和管理數據以及執行系統特定的業務邏輯。 (3)應用程序支持層為業務應用程序提供公共服務和業務組件。它采用了組件化的系統架構,以確保系統的可伸縮性。 (4)數據資源層為系統提供數據服務,包括基本數據、業務數據和管理數據。 (5)基礎設施層為系統提供基本環境,包括系統軟件和網絡硬件。 2.2 數據設計 基于賬戶管理,耕地占用和補給平衡的動態監控系統通過數據的流入和流出,完成了進出數據庫的指標。系統中有多個科目,每個科目都有對應的數量,水田和生產能力指標。該系統主要涉及部委,省,市,縣四級用戶的操作以及農村土地整治監督管理系統與建設部土地審批系統的數據交互。部長級管理人員從系統中獲取統計摘要,并進行國家總體規劃和指標的總體監督;省級管理者可以獲得剩余的指標,指標明細,指標警告和分類賬,并通過系統使用指標,設定承諾項目和指標轉移;市,縣級管理人員可以通過系統獲取指標剩余狀態,指標明細,指標預警和分類賬,并通過系統使用指標,設置承諾項目和指標調整。農村土地整治監督管理系統是補充和補償收支平衡指標的主要新來源,指標通過接口包含在數據庫中。同時,它提供了承諾的項目詳細信息和承諾的項目自動注銷界面。它保證補充耕地項目一旦經過檢查和接受,便會通過檢查。建設部土地審批系統部,省人民政府同級批準建設用地系統,如建設用地系統,城市用地實施計劃備案系統等作為指標的使用對象。在審查建設項目之前,通過界面驗證占用和補償的狀態。審查完成后,將發出注銷指示以取消指標?;谫~戶管理的耕地占用補償平衡信息管理系統與原系統相同。它使用多個關鍵要素來嚴格控制指標進出倉庫,以有效地完成占用和補償的平衡。主要關鍵元素是: (1)新增耕地的核查工作遵循自然資源部的核查標準,核查結果記錄在土地整理,工礦荒,按行業增減銜接制度作為來源補充耕地,以確保數量真實,質量可靠。 (2)指標的使用和指標的驗證,應使用指標數據庫中與建設用地的數量和質量相符的耕地指標,并作為批準或備案時進行驗證的必要條件的建筑用地注銷指標并結束指標的生命周期。 (3)通過每個信息系統的自我檢查功能和職業平衡的年度評估,進行每日和全面的監督,以確保職業平衡的及時性和準確性。 3、耕地占補平衡措施 ①強化土地利用規劃,因地制宜開展復墾工作。根據主體功能區規劃定位,確定優先開發區、重點開發區、限制開發區、禁止開發區,科學布局農業用地區、城鎮建設用地區和生態環境保護區,嚴控建設用地總量,防止城鎮無序的連片發展、擴張占用復墾耕地,致使復墾耕地數量減少。②加大復墾耕地后續監管力度,確保現有耕地質量不下降。制定合理有效的監管方法,如定期對復墾耕地進行現場復查記錄、建立復墾耕地質量快速檢測平臺;同時加大對后續管理的政策扶持度,增加資金投入,如支持水利設施建設、建立綠肥種植補貼機制。③細化基于賬戶管理的耕地占補平衡動態監管系統指標使用機制,創新基于賬戶管理的耕地占補平衡動態監管系統耕地占補平衡監管模式。 結論: (1)從理論與方法體系兩個層面剖析了基于賬戶管理的耕地占補平衡動態監管系統占補耕地數量質量綜合平衡關系,梳理了二者關聯的表達方式,構建了占補耕地數量質量綜合平衡關系模型和占補耕地數量質量綜合平衡可實現性預判模型,實現對基于賬戶管理的耕地占補平衡動態監管系統占補耕地數量質量綜合平衡情況和占補耕地數量質量綜合平衡可實現性的快速判別,為今后基于賬戶管理的耕地占補平衡動態監管系統審查與監管工作提供了新的評估與核查手段。 (2)針對多地貌類型特征,模擬基于賬戶管理的耕地占補平衡動態監管系統,實例驗證本文構建的基于賬戶管理的耕地占補平衡動態監管系統占補耕地數量質量綜合平衡關系模型和綜合平衡可實現性預判模型的可行性,測算得到模擬項目區的占補耕地數量質量綜合平衡判別值(K)小于0,綜合平衡可實現性預判值(Q)大于1,表明模擬項目未實現占補耕地數量質量綜合平衡,但具有達到占用耕地數量質量綜合水平的潛力。 參考文獻: [1]陳昌玲,張全景,呂曉,黃賢金.江蘇省耕地占補過程的時空特征及驅動機理[J].經濟地理,2016,36(04):155-163. [2]許麗麗,李寶林,袁燁城,高錫章,劉海江,董貴華.2000-2010年中國耕地變化與耕地占補平衡政策效果分析[J].資源科學,2015,37(08):1543-1551. [3]田孟.耕地占補平衡的困境及其解釋——基于國家能力的理論視角[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5(04):122-130+135. [4]孫蕊,孫萍,吳金希,張景奇.中國耕地占補平衡政策的成效與局限[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4,24(03):41-46. 作者簡介: 羅靈嶺(1984.10-),女,漢族,碩士,工程師,郴州人,主要工作方向:土地資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