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榮


【摘 要】目的:為了探討CCU心肌梗死患者出現(xiàn)焦慮狀況的影響因素,為臨床找到較好的護理措施依據(jù)。方法:對48例CCU心肌梗死患者在住院期間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及影響因素自設的調查問卷進行調查。結果:CCU心肌梗死患者的焦慮平均分為37.39分,焦慮發(fā)生率為39.6%。患者主要焦慮的狀況因素包括年齡;性別;高額的醫(yī)療費用。不同年齡心肌梗死患者焦慮評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利用護理干預措施,加強了護患溝通,提高了護理服務質量,促進了患者康復的目的,以及預后的自我保健。
【關鍵詞】CCU;心肌梗死;焦慮
心肌梗死(AMI)是冠狀動脈急性、持續(xù)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壞死。臨床上多有劇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類藥物不能完全緩解,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進行性心電圖變化,可并發(fā)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危及生命。本病在歐美最常見,美國每年約有150萬人發(fā)生心肌梗死。由于某些誘因致使冠狀動脈粥樣斑塊破裂,血中的血小板在破裂的斑塊表面聚集,形成血塊(血栓),突然阻塞冠狀動脈管腔,導致心肌缺血壞死;因該病發(fā)病突然,使患者常伴有復雜的負面情緒反應,而焦慮是出現(xiàn)最早最嚴重的心理反應之一。相關調查顯示,在患者住院的前1-3天最為顯著。
1 研究目的及目標
目的:通過對空軍軍醫(yī)大學唐都醫(yī)院CCU48例心肌梗死患者在住院期間進行問卷調查,分析焦慮影響心肌梗死患者相關因素,為心肌梗死患者身心健康造成的影響提供依據(jù)。
焦慮是指一種缺乏明顯客觀原因的內心不安或無根據(jù)的恐懼。預期即將面臨不良處境的一種緊張情緒,表現(xiàn)為持續(xù)性精神緊張、擔憂、或發(fā)作性驚恐狀態(tài)、坐臥不寧,常表現(xiàn)胸悶、心悸、出冷汗、雙手震顫、厭食等。根據(jù)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由Zung于1971年編制,從量表構造的形式到具體評定的方法,都與抑郁自評量表(SDS)十分相似,它也是一個含有20個項目、分為4級評分的自評量表,用于評出焦慮病人的主觀感受。SAS采用4級評分,把個題的得分相加為粗分,粗分乘以1.25,四舍五入取整數(shù)即得到標準分。本研究以標準分小于50分為無焦慮情緒,以標準分>50分做為判斷焦慮癥狀的標準, 50-59分為輕度焦慮,60分以上為中重度焦慮,得分越高表示焦慮程度越重。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設計 以問卷調查的方式對空軍軍醫(yī)大學唐都醫(yī)院CCU48例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間填寫焦慮自評量表(SAS)及自設項目的調查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由Zung于1971年編制,從量表構造的形式到具體評定的方法,它也是一個含有20個項目、分為4級評分的自評量表,用于評出焦慮病人的主觀感受。
2.2 研究人群 以問卷調查的方式對空軍軍醫(yī)大學唐都醫(yī)院CCU的48例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間焦慮的來源進行統(tǒng)計。患者意識清楚、語言表達和理解力正常,能進行語言溝通,并且能自愿參與調查問卷的心肌梗死患者納為標準;排除標準是不愿參與調查問卷、且患者語言表達和理解力不正常,不能有效的語言溝通的心肌梗死患者。
2.3 研究方法
每位參與調查問卷患者分別填寫焦慮自評量表(SAS)。對有效問卷收集、整理,通過數(shù)據(jù)計算得出的結果,分析影響CCU患者焦慮狀況的相關因素,了解患者負性心理根源。
2.4 統(tǒng)計分析 采用SPSS12.O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
3 結 果
3.1 心肌梗死患者焦慮發(fā)生情況分析
CCU48例心肌梗死患者(SAS)平均得分為37.39分,焦慮發(fā)生率為39.6%,其中男性36例(75%),女性12例(25%),年齡(65.0±13.1)歲,老年患者(≥60歲)30例(62.5%)。本組中,SAS得分最低分23分,最高分57分,平均37.39分,出現(xiàn)焦慮19例(39.6%),與國內常模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2 不同因素的焦慮狀況分析 由專職護士以問卷調查的方式對空軍軍醫(yī)大學唐都醫(yī)院CCU48例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間填寫焦慮自評量表(SAS)及自設項目的調查,將有效問卷收集、整理,采用SAS4級評分,把個題的得分相加為粗分,粗分乘以1.25,計算出焦慮分數(shù),得出P值。見表2
經圖表顯示在CCU臨床護理中不應忽視心肌梗死患者焦慮狀態(tài),患者的焦慮與年齡、性別、經濟負擔因素關系比較顯著。
4 討 論
4.1 心理干預:根據(jù)患者SAS分量表的單項數(shù)據(jù)分析,了解患者負性心理根源,具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我們應當以身心醫(yī)學的觀點講解情緒與疾病產生的關系,告知患者長期處于焦慮狀態(tài),可通過心理-神經-免疫系統(tǒng)的相關反應導致機體免疫力下降,引起疾病遷延惡化。CCU病房布滿了各種儀器,除顫器、搶救車、呼吸機,床邊的監(jiān)護儀等等;嚴格的探視制度使患者與外界隔離;儀器的報警聲,同病房危重患者的搶救和死亡;種種因素會給患者的心理尤其是第一次住院產生較大的影響,這種影響刺激交感神經系統(tǒng),導致血壓升高,心率加快,心肌耗氧增加,誘發(fā)心絞痛、心肌梗死、惡性心律失常,嚴重者可致心源性猝死等并發(fā)癥的出現(xiàn)。護理人員不能只注重心電圖形變化、生命體征的數(shù)字而忽略了患者的存在,在晨晚間護理、輸液,服藥等治療性操作時與患者及時溝通、詢問鼓勵其說出自己的不適,應給予熱情和科學的解釋,以消除不必要的顧慮,這樣既能建立一個良好的護患關系又能了解監(jiān)護儀所不能提供的信息。
4.2 認知干預:認知療法的核心是鑒別并矯正導致不良行為的錯誤認知,護士有責任幫助患者進行認知重構,對文化程度較低患者用簡明扼要的語言,避免使用醫(yī)學術語進行講解,對文化知識水平較高的患者可發(fā)放疾病的宣傳冊,詢問患者對疾病知識的需求,給予指導與講解。然后有計劃的實施行為干預。
5 結 論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的提高,心肌梗死的 病發(fā)率也在不斷的攀升,心肌梗死不僅僅威脅著人們的生活健康,其伴隨的負面情緒影響也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因此,本研究認為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多數(shù)會出現(xiàn)焦慮情緒,尤其是CCU這個特殊環(huán)境的患者,通過問卷調查找出造成患者消極負面心理狀態(tài)的真實原因,利用護理干預措施可以有效地緩解CCU患者的焦慮程度,同時也加強了護患溝通,提高了護理服務質量,體現(xiàn)了一切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宗旨,調動了護理人員求新求變的積極性,減輕了患者內心焦慮狀況,促進患者康復的目的,以及預后的自我保健。
參考文獻
翟梅梅.焦慮對心肌梗死患者的影響及護理干預.航空航天醫(yī)學雜志[J].2014,25(9):1332-1333.
趙浩森.急性心梗患者焦慮抑郁情緒分析[J].中國熱帶醫(yī)學,2014,14(9):1160-1161.
牛芳榮、李麗、唐丹等.循證護理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評價[J].西部中醫(yī)藥,2015,(2):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