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群
【摘 要】目的:觀察辯證分型治療方式在慢性鼻炎臨床治療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0月,在我院實施診治處理的慢性鼻炎患者37例作為研究樣本,依據疾病分型將患者劃分為A、B兩組。A組為鼻竇炎患者,予以功能性鼻內窺鏡鼻竇手術療法,B組為過敏性鼻炎患者,應用西替利嗪開展臨床治療。結果:A組的臨床治療總有效性為94.44%,B組的臨床治療總有效性為94.75%。結論:辯證分型治療方式在慢性鼻炎臨床治療中的應用效果較為理想,依據患者的疾病分型采取針對性的治療措施,有利于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提升臨床治療效率,加快患者病情的康復進程。
【關鍵詞】辨證分型;慢性鼻炎;臨床療效
慢性鼻炎是一種發生于鼻腔黏膜及鼻腔黏膜下層的炎癥反應,通過辯證分型方式可將其劃分為鼻竇炎、過敏性鼻炎兩種類型。慢性鼻炎患者的臨床表征主要為鼻塞、鼻腔內分泌物明顯增多等癥狀[1]。慢性鼻炎的發生與過度勞累、內分泌失調、長期粉塵吸入、營養不良、長期飲酒吸煙等因素具有緊密相關性[2]。本次研究將著重觀察辯證分型治療方式在慢性鼻炎臨床治療中的應用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0月,在我院實施診治處理的慢性鼻炎患者37例作為研究樣本,依據疾病分型將患者劃分為A、B兩組。A組為鼻竇炎患者,病例共計18例,其中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8例,年齡中位數為(45.55±2.16)歲,患病時長平均為(2.03±0.73)年;B組為過敏性鼻炎患者,病例共計19例,其中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9例,年齡中位數為(44.21±2.25)歲,患病時長平均為(2.11±0.77)年。
1.2 方法
A組予以功能性鼻內窺鏡鼻竇手術療法,術中患者應保持仰臥體位,予以患者全麻處理。在鼻腔內窺鏡下,于患者鼻腔鉤突前的下緣位置做一弧形切口,隨后緩慢剝離并將鉤突切除,開放篩泡,同時給予各病變竇口鼻竇開放術,將病變組織徹底清除,之后進行引流及局部止血處理。B組應用西替利嗪開展臨床治療,即西替利嗪滴劑+鼻用糖皮質激素(內舒拿)+白三烯受體拮抗劑(順爾寧)聯合用藥。
1.3 觀察指標 觀察、分析患者的臨床治療結果。治療結果:顯效:治療后,患者的鼻癢、鼻塞、下鼻甲腫脹等臨床表征明顯緩解,每天流涕頻率不超過三次,連續噴嚏數量不超過三個,鼻粘膜呈現暗紅色;有效:治療后,患者的鼻癢、鼻塞、下鼻甲腫脹等臨床表征輕微緩解,每天流涕頻率高于三次但不超過九次,連續噴嚏數量高于三個但不超過九個,鼻粘膜呈現充血狀態或蒼白色;無效:治療后,患者的鼻癢、鼻塞、下鼻甲腫脹等臨床表征無明顯改善趨勢,甚至嚴重化,每天流涕頻率超過十次,連續噴嚏數量超過十個,鼻粘膜呈現充血狀態或蒼白色。
1.4 統計學處理
統計分析軟件選用 SPSS 20.0,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結果數據的表現形式為;計數資料采用檢驗,結果數據的表現形式為率。P<0.05認定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A組中,臨床治療結果表現為顯效、有效、無效的對應例數依次為10例、7例、1例,比例依次為55.56%、38.89%、5.56%,臨床治療總有效性為94.44%。B組中,臨床治療結果表現為顯效、有效、無效的對應例數依次為10例、8例、1例,比例依次為52.63%、42.11%、5.26%,臨床治療總有效性為94.75%。
3 討論
鼻竇炎是一種慢性的鼻腔與鼻竇黏膜炎癥,患者的臨床表征主要為流鼻涕、鼻塞、食欲減退、面部脹痛或疼痛、嗅覺功能消退等。調查顯示,鼻竇炎的致病機制與既往潮濕環境具有緊密的關聯性[3]。功能性鼻內窺鏡鼻竇手術療法能夠清晰地呈現患者的鼻腔及鼻竇結構,拓寬手術視野,有助于醫生準確切除病灶,從而最大限度地保留患者的正常鼻腔結構。功能性鼻內窺鏡鼻竇手術能夠直達病變部位,擴張鼻竇開口,增強局部引流,改善低氧微環境,從而加快鼻竇生理功能的恢復進程。過敏性鼻炎是常見的過敏性疾病之一,相關研究顯示,全世界10%-40%的人口深受其害,5歲以內的發病率為17.2%[4]。過敏性鼻炎患者的臨床表征主要為不同程度的鼻塞、連續噴嚏、眼睛癢痛、大量流涕等癥狀,病癥可能隨時間流逝而自愈,但是一旦再次與同種類型的敏感物質發生接觸便會復發。過敏性鼻炎的誘發因素具備復雜性、多變性的特征。以往臨床上通常將抗組胺藥物作為過敏性鼻炎的主要治療措施,但該療法極易引發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如口干、嗜睡等。西替利嗪是一種外周H1受體拮抗劑,對外周H1受體具備較強的親和力,可快速穿過血腦屏障,不會對膽堿及5-HT的作用過程產生任何不良影響,起效快,藥效持久。相比于其他類型的抗組胺藥物,西替利嗪可有效降低毛細血管的通透性,對血管的擴張進程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本次研究發現,A組的臨床治療總有效性為94.44%,B組的臨床治療總有效性為94.75%。兩組患者均獲得有效治療,臨床癥狀均得以有效改善。
綜上所述,辯證分型治療方式在慢性鼻炎臨床治療中的應用效果較為理想,依據患者的疾病分型采取針對性的治療措施,有利于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提升臨床治療效率,加快患者病情的康復進程。
參考文獻
李育民,魏亞卿,孔存霞, 等.裴正學教授治療慢性鼻炎臨床經驗[J].亞太傳統醫藥,2018,14(11):144-146.
商志浩,唐宏亮,王煜迪, 等.基于數據挖掘探析針灸治療慢性鼻炎的取穴規律[J].新中醫,2019,51(12):197-200.
姜學亮,姜荷.桂枝加黃芪湯合蒼耳子散加減內服和熏鼻治療慢性鼻炎的研究[J].重慶醫學,2017,46(16):2267-2270.
李蕊,趙娟.鼻淵軟膠囊聯合糠酸莫米松鼻噴劑治療慢性鼻炎臨床觀察[J].中國藥業,2019,28(12):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