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濤

【摘 要】目的:分析老年慢阻肺合并肺結核感染患者的診斷措施及治療方式。方法:在本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老年慢阻肺合并肺結核感染患者中抽選60例,以隨機信封法加以分組,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各30例,分別實施常規(guī)治療、綜合抗結核治療。對比兩組患者各項指標、以及治療總有效率。結果:觀察組患者各項指標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結論:對老年慢阻肺合并肺結核感染患者實施綜合抗結核治療方式的效果尤為顯著,值得推廣至臨床之中。
【關鍵詞】老年慢阻肺;合并肺結核感染;診斷措施;治療方式;分析
在大氣污染日益嚴重,人口老齡化不斷發(fā)展的背景之下,老年群體患慢阻肺疾病的概率越發(fā)提升。受患者自身免疫力影響,易合并產(chǎn)生肺結核感染癥狀。而胸悶、咳嗽等諸多癥狀容易致使肺結核癥狀表現(xiàn)不夠明顯,進而則容易產(chǎn)生誤診、或是漏診等消極情況,這無疑會延誤老年患者的最好治療時機。對此,本文主要研究老年慢阻肺合并肺結核感染患者的診斷措施及治療方式,現(xiàn)研究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本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老年慢阻肺合并肺結核感染患者中抽選60例,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各3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17例,女13例,患者年齡63~80歲,平均年齡73.7歲;
觀察組患者中,男19例,女11例,患者年齡65~82歲,平均年齡75.0歲。
1.2 診斷措施與治療方法
1.2.1 診斷措施
全部患者均進行影像學、和實驗室檢查,實驗室檢查內(nèi)容主要涵蓋血常規(guī),結核菌素試驗以及痰涂片等。影像學檢查主要顯示不同程度肺氣腫,雙肺上葉和下葉前段,均可能存在片狀陰影。
1.2.2 治療方法
觀察組患者予以綜合抗結核治療,主要內(nèi)容包括:乙胺丁醇1.0g/d,異煙肼0.3g/d,利福平0.45g/d,吡嗪酰胺1.0g/d。實施早期、全程及聯(lián)合等抗結核治療,對于復發(fā)患者來說,應予以左氧氟沙星,以及利福噴丁進行治療[1]。
若患者難以耐受上述治療方式,則可針對患者的真實病情予以科學調(diào)整。對于耐多藥患者來說,應進行藥敏加結核菌培養(yǎng)試驗,選用超過兩種的藥物實施抗癆治療[2]。
患者的疾病若處在急性期,那么在予以患者抗癆治療的基礎上,還應予以患者平喘、以及解痙等治療。對照組患者予以常規(guī)治療,運用生理鹽水注射液20毫升+45毫克沐舒坦予以霧化吸入,2次/日,在5~10分鐘之后開始排痰,一個療程為7日。
1.3 臨床觀察指標
觀察對比兩組患者各項指標、以及治療總有效率。①指標包括用力肺活量、深呼氣量、殘氣量、功能殘氣量、肺總量。②患者肺功能恢復正常為痊愈、有所改善為有效,無改善為無效。總有效率=(痊愈+有效)/本組患者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5.0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患者臨床指標
觀察組患者各項指標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一。
2.2 對比兩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
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二。
3 討論
近些年,老年群體患肺結核疾病的概率愈發(fā)提升,尤其是慢阻肺合并肺結核的發(fā)病概率更為提升[3]。該疾病的主要傳染途徑為呼吸道傳染,而最為常見的一種傳染方式即為飛沫傳染。
慢阻肺合并肺結核的發(fā)病因素為老年患者網(wǎng)狀內(nèi)皮系統(tǒng)日漸衰弱,機體免疫功能也明顯降低,導致侵入至粘膜表層的結核菌氣道難以及時清除,所以會更為加大老年群體結核桿菌感染率。
在臨床治療中,不但要對老年患者實施綜合治療,也應根據(jù)診斷結果,對老年患者實施抗感染治療[4]。在予以老年患者抗結核藥物的過程中,應堅持早期、聯(lián)合以及全程等原則,科學調(diào)節(jié)免疫系統(tǒng),保持老年患者水、電解質平衡,同時還應強化對于老年患者的營養(yǎng)支持,以此來緩解老年患者的慢阻性合并肺結核感染癥狀,改善老年患者的各項臨床指標,使老年患者的雙肺陰影以及空洞盡快消失。
總之,對于老年慢阻肺合并肺結核感染患者,實施綜合抗結核治療,利于改善老年患者的用力肺活量,深呼氣量,殘氣量以及功能殘氣量等指標,增強老年患者的臨床治療有效率。因此說,在該疾病的臨床治療中,可積極運用綜合抗結核治療的方式,以期取得顯著的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房玉萍.老年慢阻肺合并肺結核感染患者的診斷措施及治療方式分析[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9,19(A3):371+373.
多學科合作 構建現(xiàn)代化塵肺病診斷治療體系——“首屆塵肺病與慢阻肺專題論壇”在福州成功舉辦[J].中國職業(yè)醫(yī)學,2019,46(04):496.
王哲,喬惠婷,許麗嬙,李德玉.針對有自主呼吸慢阻肺患者的無創(chuàng)動態(tài)呼吸力學參數(shù)估計[J].醫(yī)用生物力學,2019,34(04):404-410.
龍海,陳佳,黃忠峰,柏娟,陳默,井曉婷,謝小馨.貴陽市中老年社區(qū)居民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認知情況調(diào)查[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19,35(04):468-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