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晞昀

摘要:培養學生綜合素養是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標志性追求,音樂教育是提高學生藝術素養和道德品質等綜合素質的一個絕佳路徑選擇。課堂教學是培養綜合素養的主陣地,課前以“課程使命立魂”,課中以“教學策略化形”,課后以“探究反思尋路”,如此三要素優化整合,演繹著“高中音樂教育”的實施路徑,共同推進“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這一教學使命落地生根。
關鍵詞:藝術素養? ?綜合素質評價
中圖分類號:J60-05?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20)15-0122-03
最大的聲響,反而聽來無聲無息;最大的形象,反而沒有形狀。道幽隱而沒有名稱,無名無聲。只有“道”,才能使萬物善始善終。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洪流中,我們的高中音樂教育應遵循的無形希聲之“道”是什么呢?正是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
學生的綜合素質是指學識、技能、品格、交際能力、應變能力等方面的綜合素養。2014年12月,教育部下發了《關于加強和改進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意見》,規定了綜合素質評價的主要內容,即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社會實踐等五個方面,反映學生全面發展情況和個性特長,注重考察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2019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又出臺了《關于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指導意見中多管齊下,強化對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要求,將綜合素質評價納入升學依據已經成為一種趨勢。
由此可見,如何科學客觀地評價高中學生綜合素質,對未來高中生的發展十分重要。結合學科的特點,本文側重闡述在新一輪課程改革深入推進的背景下,音樂教育在高中綜合素質評價中的地位以及如何具體實施、存在的問題和思考。
一、流轉的“魂”——音樂教育對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重要性
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是我國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的核心內容,是對傳統考試制度“唯分數”“唯升學”問題的重要突破。音樂教育不僅是其中藝術素養提升的重要途徑,更對綜合素質評價等其他內容培育起到一定的作用,音樂教育在高中新課程改革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一)音樂教育是藝術素養培育的重要途徑
藝術素養是綜合素質評價的五大內容之一,主要考察學生對藝術的審美感受、理解、鑒賞和表現的能力。它可以綜合反映學生的審美觀念、價值體系、知識儲備等,涵蓋了個人對藝術知識及相關技能的掌握情況,綜合體現了個人對藝術的認知、體驗與思考上的修養。藝術素質評價重點在于記錄學生在音樂、美術、舞蹈、戲劇、戲曲、影視、書法等方面表現出來的興趣特長以及參加藝術活動的成果等等,因此,在高中階段加強音樂教育對學生綜合素質培養是非常重要的。
(二)音樂教育能潛移默化地提升綜合素質評價其他內容的培養
1.思想品德
音樂教育能幫助學生知善惡、識美丑、明是非,以“善”為美,以“德”為美。學生通過音樂課教學和實踐活動,可以陶怡情操,培養良好的思想品德。在音樂作品中,有許許多多的愛國主義和勵志題材作品,通過欣賞、演唱、演奏、創作等形式,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愛黨愛國、堅定信念、誠實守信、仁愛友善的精神,從而規范他們的日常行為準則,遵紀守法。
2.學業水平
音樂教育具有啟迪智慧、提高和發展創新思維的作用。國際上對青少年創造力的培養常常是從藝術入手的。音樂教育實踐中,使學生懂得敏銳地用耳朵去感受事物、用眼睛去觀察事物、用心去體會事物。它由感性到理性、由形象思維的訓練上升到邏輯思維的過程,對促進各學科的學習是非常有益的。當然,音樂學科同時也是綜合素質評價中學業水平考試的其中一門學科。
3.身心健康
音樂教育中的歌唱、舞蹈、器樂演奏等都需要身體各器官的配合,對身體機能的提升具有一定促進作用,可以說藝術實踐的過程就是一個鍛煉身體的過程。同時體育中的健美操、韻律操等離開了節奏、離開了音樂就沒那么動感了,音樂能促進體育鍛煉的有效進行。此外,音樂能舒緩情緒,讓人內心平靜,一個陽光的充滿歌聲的心靈,一種快樂的積極上進的心態,對一個人的健康成長極其重要。音樂教育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更能促進學生身心各方面的和諧發展。
4.社會實踐
音樂教育內容豐富多彩,校內校外的藝術活動、小組合作,能使學生在各種實踐活動中發展個性和提升合作意識,并能培養為他人、為社會服務的品格。
二、多彩的“形”——如何結合綜合素質評價的要求實施音樂教育
以福建省普通高中畢業生綜合素質評價報告為例,與音樂教育有關的事項有:思想品德中的社團活動、學業水平中的音樂學科成績、藝術素養中的參加藝術活動及藝術團隊情況、社會實踐中的研究性學習成果及藝術實踐活動等。
(一)我“歌”聲相應——信息技術輔教
“同氣相求,同聲相應”,除了我們音樂學科教師要在遵照新課程標準所設定的目標計劃與任務下進行合理、完善、科學的教學體系建設外,還可以在基本樂理、視唱等平時的音樂教學中分享其他具有民族特色的或不同風格的音樂視頻(轉換成課堂可播放格式MP4)讓學生鑒賞;此外,我們還可以通過網絡從國外歌曲中選擇一些經典的、內容健康、積極向上的音樂(如MP3)進行賞析和學習;我們還可以通過微課制作,希沃軟件等輔助教學。
例如,在高中《音樂鑒賞》教授《第四單元:茉莉花的芬芳》時,正值春夏之際,筆者事先可以從互聯網下載一些關于春天和茉莉花的圖片,制作成視頻,營造氛圍,然后再配備江蘇民歌《茉莉花》這首大家耳熟能詳的音樂,讓學生先感知音樂的旋律,體會這種江南風格后,“同義共歸納”,再通過微課讓學生了解不同地區各種題材、體裁、各種演唱形式和音樂表現形式的《茉莉花》,從“形”到“魂”,據此分析各地不同的方言及民風造就了不同的音樂特點,并在傳播中得以傳承與發展。學起來不僅事半功倍,同時還自然而然地培養了學生對于音樂的認知和藝術情感。
(二)我“舞”影婆娑——課堂活動助學
眾所周知,音樂教育涵蓋了歌唱、舞蹈、器樂、戲劇、曲藝、影視等教學內容,這些內容正是藝術素養中要求學生所應認知的知識與技能,通過音樂課堂教學、課外興趣小組活動、社團活動、藝術節展演及競賽等等,可以很好地豐富學生藝術視野,除了歌唱練習,器樂欣賞也是有效提升藝術素養的最佳途徑。通過器樂欣賞還能培養高中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為其全面發展、成為高素質人才提供支持。
例如,對于我國民樂的多種器樂,如何鑒賞它們,眾所周知要納入高考范圍。這里,筆者最愛采用的一種課堂教學方式便是舞臺效果的教學,它的策略可以用簡單的八個字來概括:“創設情境,角色反省”。在實際的課堂教學過程中,特別是在相關民樂的介紹之后,筆者會創設一定的情境,給足相應的時間,讓會這門器樂的學生在課堂上到臺前來表演,別小看同學們的力量,草根在民間,他們“藏龍臥虎”,很樂于在課堂上“秀”自己,像筆者現在教授的十個班,就有彈古箏的,會古琴的,拉二胡的,會琵琶的,吹竹笛的……身為教研組長和備課組長,筆者在學校設了學生藝術團“民樂隊”,分設隊長和組織、學習、宣傳等各部門干事,組織多彩多樣的校園藝術節等“民樂”活動,從而培養學生的獨立組織、全面觀察和技能發展等綜合素質,提升他們的“文化自信、國家認同”等學科素養。
(三)我“評”意深邃——多元評價集結
從評價報告中的內容和要求看,我們可以得知,音樂教育主要涉及課堂學習評價、校內藝術社團及興趣小組參與情況、校外社會藝術實踐及研究性學習。對于課外各種相關社團及興趣小組、社會實踐活動,我們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有所選擇,在實踐能力允許的范圍內,提升自己的音樂技能水平。而音樂課堂中的學習評價,則應分為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
對于過程性評價,筆者認為有兩重意義:①對學習過程的記錄和評價,目的是對學生參與學習情況的認定,以促進“過程”質量不斷提高;②“自己和自己比”,只有“更好”,沒有“最好”,使學習有不斷發展的空間。過程性評價方式主要有:痕跡記錄、學生(及家長)自評、教師觀察等,每學期匯總一次。
對于終結性評價,主要是階段性的教育效果評價。其評價方式主要是:完成相應課程后的音樂學業水平考試,藝術實踐活動(含比賽、服務等)評價。因為評價的“高利害”,評價主體應多元化,才能盡可能做到客觀、全面。目前所實施的音樂學業水平考試,主要分為筆試和面試兩大部分,筆試以聆聽、分析、評價、體驗等為主要測試方向,面試以音樂技能、特長展示為主,二者結合可以作為學業水平考試的成績。
綜上所述,音樂課堂的質效特別重要,如何真正發揮教師在課堂中的主導作用?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通過有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真正掌握相關的音樂知識和技能,是值得我們不斷去思考和研究的方向。
三、追尋的“問”——音樂教育在綜合素質評價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一)探尋音樂教育的本質。在教學過程中,各高中雖強調按照教育部的評價方針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但學校受教學壓力大、學生即將高考等因素的影響,更重視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及知識儲備等方面的評價,往往忽略了審美與表現等藝術素養的重要性。常出現急功近利,在乎評價結果的評定,不重視音樂所特有的體驗、審美、感受等學習過程的現象,失去了音樂教育原有的功效。
反思:從“育分”到“育人”轉變。順利實施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需要得到學生、教師、家長的認同。對于音樂教育的相關認識,學校及教師要解讀到位,對學生和家長進行分析指導,打好思想基礎,提高他們的重視程度。
(二)統一評價內容和標準。在藝術素養評價及音樂學業水平考試中,雖然各省都有統一的評價標準框架,但各個老師都以自己的喜好和標準為主,執行標準的嚴謹程度、具體要求都存在很大的差異,影響了公正性。
反思:以數值“量化”代替“主觀化”來衡量。音樂學科的特殊性,無論是技能展示還是音樂實踐活動,評價方案都在操作上存在具體評價指標難以計算、評價的操作客觀程度難以保證、等級評定過程復雜等問題,不利于對具體實踐活動的量化,實施過程中具體的方案可操作性不強。
總之,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是新高考背景下的新評價方式,它可以充分發揮評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功能,同時對深化高中課程改革實驗產生深遠的影響。愿音樂教育的“使命立魂、策略化形、評價尋路”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能充分發揮自己獨特的優勢。
參考文獻:
[1]福建省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辦法(試行)[S].2014.
[2]王薇.北京市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實踐探索[J].教育測量與評價:理論版,2010,(12).
[3]衛作輝,王建春.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導刊,2010,(05).
[4]楊思竅.推動學校教育改革,助力學生終身發展——廈門市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福建教育,2017,(37).
[5]王小明.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機制的現狀及啟示[J].教育探索,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