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中官
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所有的學生度過一個漫長的寒假,停課不停學,全中國的學生都參與到一場聲勢浩大的網絡學習中。隨著我國教育信息化2.0計劃的實施,現代教育技術飛速發展,對語文學科而言,如何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作用,對原有課程體系進行解構、跨界和整合,建立即能秉承語文學科的教學目標,又能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這是值得研究的課題。
一、融合互聯網思維實現語文課程整合目標
1.整合構建服務于教與學需要的課程平臺
語文與現代化信息高度整合的前提是,需要一個可以滿足學生需求的課程平臺?;ヂ摼W思維最顯著的特征就是服務性,語文學科也應借鑒互聯網思維,更多地服務學生個體和群體的學習、交流,為師生對話、協作研究、集體共建提供有力支撐,并依托網絡資源和實際教學積累不斷形成完備的資源庫,實現資源師生共享,形成服務于教師的備課資源庫和服務于學生的學習資源庫,師生都可以從網絡教與學平臺獲取有效信息。而且通過師生共建的形式不斷豐富完善課程平臺,讓語文學科能始終保持時代性。
2. 整合構建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信息資源
信息資源通過互聯網實現最大限度的集合,錯綜復雜的教學信息容易讓學生迷失方向。教師要善于整合海量信息,在語文教學中恰當融合熱點話題,將課堂內容自主拓展延伸到社會生活實踐中。圍繞教學內容形成多元立體的教學信息網,利用信息技術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能力。例如,筆者在開設“《詩經》中愛情詩品讀”閱讀指導課時利用抖音錄制朗讀視頻,匯編《梁?!贰犊兹笘|南飛》等視頻集錦,設微信平臺供學生討論發表觀點,利用學校廣播站設置專門節目吸引全校學生參與,等等,把一節語文課放在整個校園中,取得很好的效果。
3.整合構建互動體驗式教學新模式
體驗至上是互聯網思維的法則之一。語文教學也應該增強學生的體驗和師生之間的互動,“不入園林,怎知春色如許”,教師要竭盡所能充分利用信息資源增加學生的切身體驗,從知、情、志、意上不斷獲得學生的認可,增強教學的有效性。例如,在講授一節詩歌鑒賞課時,能利用抖音,和學生互動一起朗誦詩歌,再帶動同學一起探討解讀詩歌的內容與情感,則能更好地讓學生接受。此外,教師要改變下課即教學結束的觀念,要善于課后利用微信、QQ、微博等交流方式和學生互動,勤于了解學生的想法,要“在學生的參與中去優化課堂”。例如,我們上“微寫作”的主題網課,當時引入新冠疫情的一些熱點新聞和觀點,圍繞熱點組織學生相互討論,教師在討論中了解到學生的觀點和想法。
二、教育信息化時代下語文教師亟須蝶變
1.提升教師個體信息化素養
首先,教師要不斷吸收先進的信息化教學設計理念,并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更好地為教學實際提供理論和技術支持;其次,教師只有熟悉各種軟件的功能,才能在信息化教學中有針對性地進行選擇,合理有效地運用;最后,教師只有加強自身學習,提升語文教學能力,協調好師生、教材、媒體等各個教學因素的關系,借助強大的信息技術和豐富的教學資源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2.提升教學團隊群寫作開發課程的能力
文學作品不僅僅包含文學的元素,有的還涉及哲學、歷史、美學、建筑、音樂、繪畫甚至是某些專業理論、實踐的知識,教好這樣的語文課不能只靠語文教師,遇到特殊作品教研組內集體備課也不能滿足信息時代的高要求,各學科教師協作是必然的趨勢。這在一些名師工作室中已有很多的嘗試。比如,美食節與語文的跨界整合,就需要從美術教師的角度審視色彩的搭配,從校醫的角度衡量營養搭配,從語文教師的角度看待菜名或宣傳圖片、文字等。
三、心連廣宇提升語文課程整合的育人目標
1.解構語文實現跨學科的課程整合
對語文學科而言,不僅是實現語文內部的文本解構,從不同的文化背景、價值觀念多元解讀文本的內涵;更要解構語文學科的本位主義,在完成學科自身的教學目標的同時,能與其他學科有機整合,形成合力為學生的健康發展提供充足動力。現代信息技術的參與為語文學科的解構和整合提供更多的機會。在疫情期間,經常在媒體上看到學生發布自己創作的詩歌并配樂朗誦,詩歌創作是語文的范疇,利用信息技術配樂并發布則是對解構和整合的初步嘗試,這樣的嘗試不僅提升學生應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和對語文的熱愛,更是提高了素養,增加了樂趣。
2.打造整合型教材
隨著時代的進步,語文教師希望能有一套即能固守語文本位,又能兼容時代發展的教材。信息技術的參與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嘗試的思路,打造一套線上線下融合的整合型教材。巧妙地將學生生活相關的知識、技能、情感、觀念納入、語文能力培養的軌道上來,為培養學生全面發展提供必要的媒介。守著一本語文書教與學的時代已經漸行漸遠了。
3.加強在學生生活實踐中的應用
學科的應用性決定了學科的生命力。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實際生活,從學情出發針對不同學生的心理、認識、能力、態度,為學生量身定制實踐活動,不僅讓學生學到書本的知識,更能通過實踐活動檢驗知識、去偽存真,讓學生把學習的“觸角”延伸到課堂之外,觸及從未發現的問題,在發現問題中不斷激發學習的積極性,并在不斷解決問題中增強語文素養和能力。曾經看到“名字里的故事”綜合實踐課就利用媒體網絡充分調動學生的課前預習、課中討論、課后生活。教師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豐富語文學科的實踐應用,為語文學科的發展提供了豐沃的土壤。
四、規避現代信息技術對語文教學的負面沖擊
信息時代下對教育的影響正在發揮巨大的作用,但是信息技術不是學科的全部,更不能喧賓奪主取代語文學科的地位。不能濫用信息技術阻礙師生之間的直接交流,教育不只是解惑,還要傳道、授業,后者就需要教師用人格魅力不斷感染學生;更不能生搬硬套照抄課件,或者形式過于華麗,喪失語文味道。信息技術與語文之間的關系應該是形式與內容的關系。
現代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的整合,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激發語文教師對教學過程的創造激情和學生對于語文的興趣,大大提高了語文學習的課堂效率。信息時代,傳統語文教學確實要不斷創新,在固守語文本位的同時,主動擁抱時代、與時俱進、常教常新,這也是我們一線教師在信息時代必須完成自我革新的課題。
(作者單位: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職業教育中心)
責任編輯:高珊
10407562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