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道志

學校體育教學體系存在“博學無術”的現象,大部分地區的體育課程沒有固定教材,項目開展多而雜,多采用蜻蜓點水式教學,學生剛開始接觸一個運動項目,就很快進入對下一運動項目的學習,淺嘗輒止,教學欠缺體系建設。因此出現了一些怪現象,如學生喜歡打籃球、踢足球,卻不喜歡上體育課;學生會打籃球、踢足球,但都是在校外的專業培訓機構學會的。有些家長甚至直言在校體育教學讓學生“虛度9年”。
只有把一項運動技能融入體育課中才可以做到“博學有術”。在小學階段開展“1+X”校本化課程是解決體育課教學弊病的重要途徑之一。“1”指的是2011年《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在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實施“體育、藝術2+1項目”的通知》中所提出的體育特長,“X”指的是《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新課程目標提及的體育素養。把“1”與體育課堂相融合,更好地滿足小學生對體育知識的認識的需求,讓學生能主動參與體育學習和鍛煉,掌握一項或多項體育運動技能,提升綜合體育素養,并基于深度學習的必要性,充分開發學生主動意識和創造能力,為學生終身的體育發展打下良好基礎,是全面提升學生體育素養的有效途徑。廣東省東莞松山湖中心小學集團西溪學校(以下簡稱“西溪學校”)從2018年開始,植入了體育“1+X教學”課程,旨在讓學生真正掌握兩項體育特長,提高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提高體育教師的教學能力。
一、“1+X教學”聚焦學科核心素養
西溪學校明確提出了深度課題三要素,即學科深度、交往深度和思維深度。其中,學科深度指向學生掌握核心學科知識,教師提升課程教學的效度,注重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體育“1+X教學”要求教師樹立適應學生發展的現代教育觀,把握理解性、創造性的課程設計理念;用多種情境的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學習內驅力,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深度探究與思考,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以“1”為載體,聚攏、形成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讓學生在體育學習中能夠以一當十學習運動技能,一心一意習得運動精髓,并遷移到其他體育活動中。
西溪學校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及《東莞市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指導意見(2013年修訂)》,對體育教學進行結構化重構,在整個小學階段對“1”進行連續性、階梯性教學,與體育課程的“X”緊密結合。“X” 體現在四個方面:運動能力方面,是體能、技戰術能力和心理能力等在身體活動中的綜合表現;健康行為方面,能增進身心健康和積極適應外部環境;體育品德方面,遵循行為規范,形成價值追求和樹立良好精神風貌;思維方面,通過分析、綜合、概括、系統化等過程,對學習過程產生的問題有解決的能力。通過對“1”與“X”的學習,學生手部、腿部、腰部等部位的力量得以加強,靈敏、協調、柔韌、耐力和平衡能力得以提高,身體的快速反應、時間和空間感覺、發展觀察、判斷能力以及動作的準確性、協調性也均有明顯提升,在有效提高運動技能的同時提升了體育核心素養。
二、“1+X教學”的連續性
一至六年級開設跳繩,三至四年級開設田徑,五至六年級開設籃球、游泳。以一至六年級跳繩教學為例,每學期的動作難度不斷提升。一年級上學期安排并腳跳,下學期就增加難度,安排跑步跳;二年級上學期安排個人花樣第一套,下學期安排雙人單繩第一套;三年級上學期安排個人花樣跳繩第二套,下學期安排雙人單繩第二套;四年級上學期安排個人花樣跳繩第三套,下學期安排雙人雙繩第一套;五年級上學期安排個人花樣跳繩第四套,下學期安排雙人雙繩第二套;六年級上學期安排個人花樣跳繩第五套,下學期安排個人花樣跳繩第六套。這樣就使“1”的教學具有很好的連續性。
三、“1+X教學”的階梯性
“1”的教學目標及評價遵循兒童的生理及運動特點,技巧由易到難,要求由低到高,循序漸進,注重階梯性,教學策略以重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鼓勵挑戰式學習為主。以二至四年級跳繩課程教學目標與評價為例(見表1)。二年級以基本跳的個數為教學目標,讓學生熟練掌握跳繩的基本技術動作;三年級過渡到花樣跳繩,結合合適的音樂進行花樣創編;四年級動作難度系數加強。
表1 二至四年級跳繩課程教學目標及評價表
學期 項目名稱 教學目標 評價 音像教材
二年級(上) 沉魚落雁 個人并腳跳:30秒70個 一段 各年級每學期均有視頻示范
二年級(下) 健步如飛 個人并腳跳:30秒80個 二段
三年級(上) 風擺楊柳 個人花樣:并腳跑步—開合弓步—甩繩滑雪—前后前點 三段
三年級(下) 空谷回音 個人花樣:剪刀十字—前踢側旋—提膝鐘擺—交叉叉步 四段
四年級(上) 犀牛望月 雙人單繩:全轉身跳—內轉身跳—左轉身跳—右轉身跳 五段
四年級(下) 凌波微步 個人花樣:前點滑雪—十字側旋—前踢交叉—側交叉步 六段
四、“1+X教學”的吸附性
一項運動技能的掌握是體育學科課程的最本質特征,是激發學生運動興趣的重要因素,是終身體育的重要條件,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的形成必須借助“1”的教學實施。因此,“1”與“X”之間緊密相連,具有相互吸附的關系。體育課程組從課例的研究開始,制訂出適合于體育“1+X教學”的課型:運動體驗—體能練習—技能習得—比賽運用。具體又可分成兩種課型。①以技能形成為主的課型。技能又稱動作技能,指人體在運動中掌握和有效地完成專門性動作的一種能力。體能與技能是體育課堂中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一個是基礎,另一個是關鍵,因此,體育“1+X教學”遵循“體能素質與運動技術相長”的教學主張。②以技能運用為主的課型。技能必須進行組合運用才有實際意義,能夠學以致用才算是真正掌握了技能。自動化技能學習是最后階段,也是終極目標。
基于深度學習的體育“1+X教學”,憑借成熟易操作的課型、化繁為簡的課堂環節、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樣態,讓體育教學變得簡約高效。
(作者單位:廣東省東莞松山湖中心小學集團西溪學校)
責任編輯:孫昕
heartedu_s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