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蘇姝 毛新薇
摘要:江陰市徐霞客實驗小學從立德樹人的教育根本任務、小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需要以及學校德育課程實施整體優化的要求等角度進行深層次思考,對小學生游學實踐的有效途徑和策略進行了校本化的積極探索,創新了游學模式,提出了“多維游學”的主張,通過“小行者”游學團這一社團活動的開展,總結、提煉出學生品格培養的新育人范式,豐富學校文化育人新內涵,實現游學獨特的育人價值。
關鍵詞:小行者;游學;品格提升
中圖分類號:G623.1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20)07B-0036-04
江陰市徐霞客實驗小學地處徐霞客故鄉。徐霞客是明代杰出的旅行家、地理學家、科學家。這位世界游學“鼻祖”表現出來的熱愛祖國、獻身科學、尊重實踐的偉大精神,激發了我校學生對科學探索精神的敬仰,增進了他們的民族文化自信和自豪感。他用自己成功成才的經歷詮釋了游學非凡的育人價值,告訴后人最好的學習是實踐,最好的課堂在路上。豐富多彩的游學考察活動能使學生的求知欲得到充分激發,好奇心得到滿足,生活技能得到提升,集體觀念、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等核心素養得到培育。基于此,學校開展“小行者”游學正品實踐項目的校本探索,旨在用“小行者”游學活動撬動學校德育改革,讓學生在行走著的活課堂中明理力行,正品成格,培養真正的“小行者”,推動學校品格培養走向提升與創生層次的深度變革。
一、審視項目建設背景
1.基于徐霞客獨特資源教育意義的深入挖掘
多年來,學校依托霞客文化資源,培育現代小霞客,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學校明確提出了“篤志力行”的辦學理念與“小行者”的培養目標,“重走霞客路——霞客少年旅行團”曾榮獲“無錫市紅領巾小事業”稱號,“小學生‘多維游學的實踐研究”又被正式立項為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三五”重點自籌課題。這樣的獨特豐厚的資源為我們進行“小行者”游學正品項目的研究和探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基于對現有品格教育存在問題的深重憂慮
目前,育人方式得到了明顯改善,但以書本知識灌輸為主的培養模式以及重認知、輕實踐的學習狀況依然存在,這些都導致學生理解能力、質疑能力、創造能力的消退,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與健康成長。這就迫切需要改革原有的育人方式,提升品格培育層次,讓育人工程真正成為踐行立德樹人、促進入民幸福生活和民族素質提升的奠基工程。為此,我們成立了“小行者”游學團,旨在通過多維游學活動,激發兒童的主動性,優化兒童的自然性,彰顯兒童的生長性,培養兒童自由游、自由學、自由做的自由精神,提升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激發生命活力,洋溢生命氣息,使其蓬勃生長,天天向上,成為真正的“小行者”。
3.基于對核心素養培養導向的深切回應
2014年,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指出,要“研究提出各學段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明確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核心素養被提升到落實立德樹人目標的基礎地位。“小行者”游學團,能夠幫助學生很好地實現從三維目標達成學習到核心素養目標達成學習。它以游激趣,觸發感知;以趣導學,激發思維;以思促行,驅動創新;以創助創,共勉共享;游中養志,涵潤性情。學生在游玩、游行、游評、游享等過程中激發潛力,拉動學習,活化智力,提升能力。
二、厘清項目建設內涵
所謂“小行者”是我校小學生的特指,是指既具有兒童特質,又受“霞客人格”的浸潤,能夠順應和接納霞客精神,傳承與創新霞客精神,會讀萬卷書、能行萬里路、胸懷天下的現代兒童。我們覺得所謂“霞客人格”是一個完整的概念,有著豐富的內涵:一是情感——愛的情感,愛祖國、愛人民、愛集體、愛自然;二是意志——頑強的意志,獻身科學、堅韌不拔、迎難而上、百折不撓;三是態度——科學的態度,實事求是,一絲不茍;四是精神——創新的精神,尊重實踐、自主探索,敢于走別人未走之路。上述霞客人格是今天的“小行者”值得繼承和發揚光大的品格。通過多維游學活動我們將致力培養“小行者”的三大核心素養,即:胸懷天下的志向、堅韌不拔的意志、隨行隨記的能力。
“游學”特指多維游學,即多維度的實踐與體驗活動。我們把游學劃分成校內游學、校外游學與虛擬游學三個維度。校內游學主要是指校內的學科游園活動與節日游園活動,校外游學包括家庭游學、基地游學與社會游學三個方面,虛擬游學主要是指模擬考察。通過“多維游學”,不斷加強學生的實踐,深化學生的體驗,在持續的實踐與體驗中明理力行、正品成格。
“小行者”游學團是我校基于學校文化建設與學生品格提升而成立的社團,它以霞客精神為主軸,以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為主要路徑,以明理力行、正品成格為主要目標,以“小行者”游學課程為主要支撐,以培養胸懷天下的“小行者”為旨歸,通過訪名山勝洞、攬萬物奇觀、訪世情風俗、探天地奧秘等方式進行躬行體驗,用真切的多維游學活動體驗來讓學生進一步明理,使學生得到主動發展。此團下設“訪問團”“環保團”“導游團”“考察團”“宣講團”等多個社團,通過這種有鮮活力、特色化的學生社團,培養學生的個性特長,激發學生自主創新、自我教育的主動性,讓學生增長見識,開闊胸懷,在實踐中增加社會知識,健康成長。
三、探索項目實施路徑
我們對校內游學、校外游學(自然游學、社會游學、家庭游學)和虛擬游學進行了整體建構,圍繞這三個維度有序開展校本化實踐。在實踐過程中,我們以四個“一”來使活動能夠深入推進。
1.打造一個品牌:“小霞客旅游節”
“小霞客旅游節”是我校創建的江蘇省少先隊文化品牌項目。我們以徐霞客當年游學考察線路作為主題切入,開展了“重走霞客路”主題課程活動,每年確定一個課程主題,開展為期一個學期的系列課程活動,至今已經開展了十三屆。
如第十一屆小霞客旅游節,我們以云南為游學考察點,確立了“重走霞客路——七彩云南風”的主題課程,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考察,把這個課程設計為幾大篇章,每一個篇章都明確相關課程目標和任務:讀講云南故事篇(人人會講述一到兩個故事),欣賞云南美景篇(高年級同學自主設計并制作《七彩云南風》宣傳片,在全校播放),探究云南微活動篇(班班展示,人人參與),走進云南實地考察篇(部分孩子利用假期參與游學考察,完成考察手冊),走近云南虛擬考察篇(突破異地游的局限,讓學生借助網絡和虛擬仿真、3D建模等計算機軟件,在信息展示、虛擬體驗、過程交互等活動中進行模擬考察,完成考察報告)。孩子們在豐富多彩的實踐體驗活動中走近云南,了解云南的民俗風情,感受云南的特色文化,收獲了以往課堂上無法獲得的各種素養和實踐能力,提升了“小行者”的品格。
2.依托一個平臺:“小霞客研究院”
“小霞客研究院”是學生課外游學的一個平臺,我們通過這個平臺成立各種研究所,聘請優秀的游學導師,制定相關的游學制度,建立不同類型的校外游學基地,以小課題研究的方式進行游學活動。小霞客研究院確立豐富多樣的小課題供孩子們自主選題,如:地理地貌考察、氣象氣候考察、社會狀況考察、歷史文學考察、環保考察。每學期,我們都有幾十項學生的小課題成功立項,這些小課題激勵著學生走出校園,走進自然,與人、與自然、與社會進行交往,用自己的腳丈量世界,用自己的眼觀察世界,用自己的心體悟世界,學生在小課題學習中學到知識,受到教育,得到發展。“馬山楊梅的研究”“樹葉的秘密”“玩轉魔方”“童眼看服飾”“動漫人物服裝設計”“蠶的一生”等都是學生的小課題學習項目。2020年1月11日,學校舉行了小霞客研究院成果展,“旅游小達人”“父母小幫手”“研讀《徐霞客游記》”“小小氣象員”“環保小衛士”“開心小玩家”等多個項目被評為優秀研究項目。
暑假,我們組織小霞客研究院歷史文學考察團的隊員們赴北京進行考察與學習,旨在讓孩子們走進故宮,登八達嶺長城,走進北大清華,瞻仰中華世紀壇的徐霞客塑像,在“萬里行”中體驗、感悟、收獲、成長。為了考察之旅目的更明確,我們組織隊員們從自身興趣出發,結合參考課題,自選小課題進行網上模擬考察。教師給予課題選擇、網上搜索、信息整理等方面的方法指導。小研究員們基于自身的興趣,在教師的指導下,從北京的歷史、文化、建筑、名校、飲食等多方面選擇和確定了研究的專題,如:“故宮的建筑特點研究”“天壇之聲探秘”“北京飲食特點調查”“關于徐霞客塑像列人中華世紀壇的原因研究”“北京景點門票價格調查”“長城的歷史與作用研究”“探尋北大精神”“研究從北大走出的名人”“北京胡同之旅”“北京四合院與蘇州園林的對比研究”等,開展了網上模擬考察與實地考察。本次北京之旅,學生仿照徐霞客日行夜書,用稚嫩的筆觸寫下了自己的《北京考察報告》。活動結束后,學校共收集考察日記、報告53篇,共7萬多字,考察照片362張。孩子們從社會、自然和科學等不同角度進行考察,通過親身參與,獲得了豐富的游學體驗,培養了樂于探究、勤于動手、敢于實踐的精神,發展了搜集處理信息、自主獲取知識、分析與解決問題,以及表達與交流的能力。
3.創新一項作業:跟著繪本去旅行,跟著旅行做繪本
我們推薦學生閱讀《旅之繪本》《THIS IS米先生的世界繪本》《環游世界做蘋果派》《尋找魯冰花》等旅行繪本叢書,通過輕松風趣的畫風、天真輕靈的童話,帶孩子們領略世界各地的美好,讓學生通過閱讀,到達腳步到不了的地方。
同時,我們還布置一項別樣的作業——創作一本自己的旅游繪本,用更生動、更容易讓學生接受的方式來記錄、表達旅行的見聞與感受。首先引導學生確定主題,把自己在旅行中遭遇的挫折和困擾,在旅行中得到的成長和啟迪,在旅行中遇見的美好和感動都記錄下來。其次指導學生整理旅游時收獲的“珍寶”,如撿到的葉子、景點的門票、拍攝的照片等。最后把這些素材按照構思,利用繪畫、裁剪、粘貼等方式排好版,旁邊用詩句、隨筆、游記等方式寫下自己的感想、收獲、心情。這樣的旅行,其價值就直接指向兒童習慣養成能力的鍛煉以及品格的提升,從而培養理想的“小行者,,。
4.開展一項評價:“小行者”游學護照
學生的多維游學活動是鮮活的、靈動的,評價方式也應該是活潑的、有趣的。我們采用游學護照這一評價方式,其目的是讓學生的多維游學更具效率性。我們的游學護照包括每一次活動的游學手冊與一本總護照。
一是每次活動的游學手冊。每一次校外游學活動,我們都有配套的游學手冊,記錄學生的游學過程,如時間、地點、旅伴、游學攻略、學習成果、學習評價等。游學攻略從學習目的、學習內容、行程安排、資料搜集等方面進行設計,攻略可長可短,根據學生年齡特征及實際水平來記錄;學習成果用文字、照片、視頻、實物等形式體現,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形式來展示,比如照片成果,可以粘貼拍攝的景點照片,也可以粘貼保存的景點門票,還可以手繪游玩的景點;學習評價欄目,高年級學生可以開展自我評價,中低年級學生可以請家長評價或旅伴評價。
每年的5月份為學校設立的家庭游學活動月。具體安排如下:第一周至第二周——選好游學小伙伴,告知家長取得家長支持,精心設計游學內容,展示自己或家人的特長和拿手好戲,完成五個“一”實踐活動,即學習一項家務小本領,完成一項學習任務,完成一次體育鍛煉,設計開展一項感恩小行動,合作完成一份游學手冊。第三周至第四周——游學活動分兩輪開展,分別在兩個周末(每周的周五、周六)完成,小伙伴在“小主人”和“小游客”兩種角色體驗中增長知識,悅納自我,改變自我,完善自我。第五周——整理資料,共享成果,填寫家庭游學手冊。
每一次校外基地游學活動,我們也設計配套的游學手冊。學校先后組織學生去江陰馬鎮的徐霞客故居、陽莊菜園、中國徐霞客旅游博覽園、天天文化公司,江陰峭岐鎮的雪豹日化有限公司,無錫市的養樂多乳品有限公司等基地開展系列游學活動,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的“小行者”品格。比如:我們每學期組織學生去中國徐霞客旅游博覽園基地游學;精心編制的博覽園基地游學手冊內容包括了三次探究活動——走近霞客奇人、走近霞客奇書、走近碑刻文化,三次體驗活動——麻葉洞探險、仿寫“游”字、畫勝水橋,三次合作活動——設計游園路線圖、創意合影、完成游學微報告或微視頻。
二是延續六年的游學活動總護照。這本護照是對學生所有游學活動的一個量化記錄,是學生參加每一次游學活動的一個憑證,可以記錄每一個學生游學活動的軌跡。學生人手一本,每一次參加完游學活動,由相關的老師蓋好章,證明學生參加了此次游學活動。護照的最后一頁設計為“星級游學小達人”印章頁。每年的六月一號之前,我們對學生一年內參加游學活動的情況做一個統計。學生參加活動滿三次的可以成為“一星級游學小達人”,憑借相應的印章在兒童節這天兌換獎品,二星級、三星級、四星級、五星級依此類推。
“小行者”游學正品項目已成為我校的一個研究品牌,研究專著《霞客教育之旅:霞客學校文化建構的探索與實踐》由南京大學出版社正式出版,多篇研究成果發表在《江蘇教育研究》《少先隊活動》等刊物上。我們還匯編了《小行者考察之旅》《重走霞客路》。學生在游的體驗與學的歷程中,樹立了胸懷天下的志向,鍛煉了堅韌不拔的意志,培養了隨行隨記的能力,“小行者”品格不斷提升。
責任編輯:丁偉紅
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三五”重點自籌課題“小學生‘多維游學的實踐研究”(B-b/2018/02/65)和無錫市第一批中小學生品格提升工程建設項目“少年旅行團:‘小行者品格提升的實踐探索”的研究成果之一。
收稿日期:2020-06-02
作者簡介:張蘇姝,江陰市徐霞客實驗小學(江蘇江陰,214406)校長,無錫市教科研帶頭人,高級教師;毛新薇,江陰市徐霞客實驗小學(江蘇江陰,214406)副校長,無錫市學科帶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