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苗苗
【摘要】本文在分析目前單位廉政風險排查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提出廉政風險排查的方法,即“單位、部門、個人+黨支部”的“3+1”模式排查法,并對此方法的運用結果進行闡釋,以期形成廉政風險排查固定模式,為風險排查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廉政風險排查;風險防控;廉政建設
廉政風險防控工作是黨風廉政建設的一項基礎性、必要性工作,也是落實全面從嚴治黨的有效措施。以內容明確、分類明晰、各有側重的方式推進廉政風險排查,是建立單位聯防聯控機制的關鍵一環,也是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以筆者組織的兩次較大規模的單位廉政風險排查及參與的上級廉政風險排查工作為例,對廉政風險排查的“3+1”模式進行詳細闡述。
一、目前廉政風險排查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重視程度不夠
目前,雖然大多數單位都能認識到廉政風險排查、做好風險防控工作的重要性,但具體實施過程中仍然存在重視程度不夠的問題:如部分組織、參與排查人員對風險排查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認為進行風險排查耽誤業務工作,占用工作時間;部分被排查人員不認真思考自身崗位存在的風險點,排查不夠深入細致,致使排查出的風險點不能有效反映出存在的問題;有的即使排查出風險點,也沒有認真思考風險點存在的危害性及有效的防控措施。這些問題的存在影響了排查結果的有效性和參考價值,影響了風險防控工作的有效落實。
(二)排查設計煩瑣
排查設計是否合理是影響風險排查效果的直接因素,如若不能找到合理、有效、便捷的排查方法,勢必影響排查工作的順利進行。目前一些風險排查表格煩瑣,排查過程復雜,排查要求較多,排查專業術語晦澀難懂,這不僅影響了被排查人員的積極性,也給后期統計排查結果帶來不便。設計過于復雜的表格,實際操作中會遇到較多問題,組織人員需要作出詳細解釋,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排查工作的時效度。
(三)排查機制薄弱
即便在對排查工作足夠重視、排查設計方法正確合理的情況下,排查工作仍有可能產生不了理想的效果,這與排查機制不夠健全、排查力量較為薄弱、排查隊伍專業化程度不高等因素有關。這些因素的存在,使排查工作難以高效完成,排查出的問題不能得到有效解決。
二、廉政風險排查的“3+1”模式
“3+1”具體指的是“單位、部門、個人+黨支部”模式,任何單位都有單位、部門、個人三個層級,這是共性的部分;而黨支部,即黨員所在的集體,它與個人、部門可能會有所重合,但又是從不同角度進行的劃分,所以將黨支部作為一個單獨的部分列出,具體排查黨支部總體和黨員,是比較合理的。有些單位僅排查“3”的部分,將黨支部內容融入前三個部分中,也是可以的。
(一)單位部分的排查
作為總體的單位,風險排查分兩個部分,一是一般風險點,二是重大風險點,這兩者的具體排查是建立在部門和個人基礎上的,是部門和個人排查的歸納總結。同時,在排查結束后對整個單位風險點進行分析,也可總結出單位的具體工作職責,這是風險排查的另一優勢。
(二)部門部分的排查
作為單位組成單元的部門,在風險排查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是接連單位和個人的紐帶,如何排查部門風險點、部門風險點排查得細致與否,是風險排查工作成功與否的關鍵。要先制定出部門排查登記表,具體分為部門存在的風險點、風險等級和針對部門內部存在的風險點所制定的防控措施。找出風險點后,還要根據每個風險點判斷風險等級,對于重大、中等、較低的風險點各自制定具體的、合理有效的防控措施,這是風險排查的目的所在。
(三)個人部分的排查
個人作為部門的一部分,是構成部門風險點的基礎,部門存在的風險點又分布于每個人所在的具體崗位中,個人部分的排查跟部門的模式基本一致,即風險點、風險等級和個人防控措施,要求部門內每個人對自身的工作認真分析,查找自身崗位有可能存在的廉政風險點,針對查找出來的風險點制定自身防控措施,并與部門相融合。
(四)黨支部的風險排查
黨支部的風險排查主要是針對黨員個人,在黨員排查的基礎上查找黨支部可能存在的問題,最主要是查找黨員在違反黨紀黨規方面可能存在的問題,通過黨員個人問題查找,黨支部做好警示教育提醒等工作。
三、采取廉政風險排查“3+1”模式的效果
筆者以2019年組織的單位廉政風險排查來說明采取此方法的效果。本次排查涉及61人,排查黨員46人,排查部門10個,整理單位廉政風險點58個,重大風險點13個,形成了單位職責運行廉政風險排查登記表、重大廉政風險排查登記表、單位及部門職責清單、職責流程圖,黨支部、黨員違反黨規黨紀風險排查表,制定了《廉政風險防控手冊》4冊,對單位、部門、職工、黨支部、黨員進行了一次全面“體檢”。
(一)構建了完善的風險防控體系
對照《廉政風險防控手冊》,從單位、部門、職工、黨員四個層次把好風險防控關,將廉政風險防控納入單位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之中,實行分類分級負責的領導機制。突出防控重點,在全面排查、普遍防控的基礎上,強化對重點環節、重點崗位和重點部門職責行使過程的監控,探索和完善體現針對性的防控制約體系,最大限度減少了“權力尋租”的機會。
(二)促進了現有問題的積極整改
將風險排查與問題整改相結合,結合單位實際情況和存在的問題,堅持長短結合、分類整改,對能夠立即解決的,做到立行立改、立竿見影;對需要一定時間解決的,按照既定方案和制定的防控措施逐步整改,盡快見到實質性效果;對情況比較復雜需要長期整改的問題,持之以恒地抓、鍥而不舍地改,保證在規定整改時間內取得階段性成果。
(三)補充完善了制度規定
在風險排查的基礎上,針對排查出的廉政風險點,做好制度建設的“廢、改、立”工作,梳理已經制定的制度,對不符合現階段工作要求的制度及時廢止,對現有制度中不合理的部分進行修訂完善,對尚有欠缺的制度及時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出臺。同時,注重對已有制度的貫徹執行,進一步促進靠制度管事管人管權。
總之,廉政風險排查工作是黨風廉政建設和紀檢監察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內容,是做好反腐敗工作的基礎,“3+1”模式不僅為廉政風險排查工作提供了一種思路,也提供了依據,運用此模式,廉政風險排查工作能夠更有效地開展。
參考文獻:
[1]宋振國,劉長敏.各國廉政建設比較研究[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06.
[2]梁昌秋.對廉政風險防控工作的探索和思考[J].四川黨的建設,2019(22).
[3]曹軍輝.基層廉政風險網格化防控:落實全面從嚴治黨的有效路徑[J].廉政文化研究,2019(3).
[4]過勇,潘春玲,宋偉.“十八大”以來我國紀檢監察機關的改革路徑及成效分析[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8(5).
[5]于學強,周浩集.制度視角下紀檢監察工作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4(4).
[6]師長青,余哲西.上海著力推進“四責協同”——以“關鍵少數”管住絕大多數[J].中國紀檢監察,2019(10).
(作者單位:江蘇省安全生產宣傳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