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相榮
【摘要】2007年5月15日,團中央在北京啟動了“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旨在通過教育培訓和實踐鍛煉等行之有效的方式,不斷提高大學生骨干、團干部、青年知識分子等青年群體的思想政治素質、政策理論水平、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使他們進一步堅定跟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成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關鍵詞】民族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機制
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是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深入發展,各種思想文化相互影響的大背景下提出的,是符合我國具體國情的人才培養方案,具有強烈的中國特色和鮮明的政治特點。實施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就是要堅持不懈地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武裝青年,通過教育培訓和實踐鍛煉等行之有效的方式,不斷提高大學生骨干、團干部、青年知識分子等青年群體的思想政治素質、政策理論水平,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使他們進一步堅定跟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成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實施“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的背景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力量,民族就有希望。高校作為意識形態建設的主戰場,要著力把培育青年學生的馬克思主義觀作為重要使命。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充分重視并鼓勵廣大青年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高度重視青年活動和青年工作,各級教育部門扎實推進并不斷深化青年馬克思者的培養工作。《“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實施綱要》指出,實施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在廣大青年中著力培養造就一大批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武裝的馬克思主義者,使他們堅定跟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理想信念,做到“真懂”馬克思主義、“真信”馬克思主義、“真用”馬克思主義,事關黨的事業后繼有人,事關國家建設的興旺發達,事關青年群體的健康成長,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工作推進會提出:“要準確把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的基本定位和目標任務,從增強政治素養、提升思想境界、優化能力結構、錘煉作風品格等方面著手,培養一批對黨忠誠、信仰堅定、為民奉獻、敢于擔當,具有高度的理論自覺、鮮明的實踐品格、深厚的群眾根基、奮進的創新精神的青年學生骨干。” 贏得青年才能贏得未來,廣大青年是新時代黨長期執政的扎實基礎和重要后備力量,是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深入發展的主力軍,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為指導,武裝青年、引領青年、教育青年,這是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舉措,更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偉大奮斗目標的現實需要。
二、新時期民族高校培養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必要性
新時期民族地區高校擔負著維護民族團結、促進邊疆穩固的光榮使命,肩負著為少數民族地區培養各類人才的重要任務。民族地區高校學生是國家人才的后備力量,肩負著建設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使命,必須重視民族地區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培養,引導其樹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全面提高學生的政治站位和思想素質。例如,西藏民族大學位于古都咸陽,是西藏和平解放初期、民主改革前夕在黨中央親切關懷下在內地為西藏建立的第一所高等學校,建校六十年以來始終堅持立足陜西、面向西藏的宗旨,為西藏繁榮、發展作出了極大的歷史貢獻,被譽為“西藏干部的搖籃”。2018年10月,學校建校六十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發來賀信,充分肯定了學校六十年來的辦學成就、辦學特色和辦學精神,明確指出了學校發展建設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和重要舉措,對學校的未來發展給予了殷切希望。學校現有在校生10083人,其中本專科生9477人,研究生606人,藏族和其他少數民族學生占比53%。在民族大學開展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有助于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在新時代中國民族高校青年間的傳播,有助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地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助于為黨的事業贏得青年,對進一步深化青年的思想政治素質、提升價值引領,使馬克思主義在大學生群體中入腦、入心、入行,具有重要意義。
三、民族高校培養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現實意義
(一)加強和改進民族地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辦好我們的高校,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要堅持不懈傳播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抓好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為學生一生成長奠定科學的思想基礎。因勢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當前,在高校尤其是民族地區高校大力開展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作,正是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舉措。通過理論宣講和實踐活動相結合,引導民族地區高校青年學生學馬克思主義、信馬克思主義、用馬克思主義,形成“大思政”格局,筑牢青年學生的意識形態陣地,推動民族地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二)培養和造就一批時代新人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歷史使命。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在這樣一個“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期,中國面臨前所未有的大機遇,也遇到各種各樣的風險與挑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在一代又一代信仰堅定、素質過硬、堪當大任的青年中接續奮斗完成。因此,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青年、引領青年,能讓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入腦、入心、入行,有助于為黨和國家培養建設社會主義事業的生力軍,有助于造就一批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是一項基礎工程、戰略工程和鑄魂工程,新時期做好民族地區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作對推進社會主義建設、加強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以及促進高校青年學生群體的自身成長都有著非凡的意義。在中華民族比任何時候都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時刻,大力培養青年馬克思主義者,是為黨和社會主義國家贏得青年、贏得未來的戰略需要。
參考文獻:
[1]共青團中央、教育部關于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共青團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的通知(中青聯發﹝2017﹞10號).
[2]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青少年和共青團工作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
[3]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詒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3-09(01).
[4]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
[5]崔燕.習近平青年觀與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J].思想教育研究,2016(1).
[6]王雯姝,鄧暉.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特質及培養路徑[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2(7).
(作者單位:西藏民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