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玉潔 孫丕健 董繼承

【摘 要】 目的:探討認知行為療法治療大學生廣泛性社交焦慮障礙(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臨床效果研究。方法:選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符合GAD的大學生60例,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應用藥物治療,研究組聯合應用認知行為療法。針對兩組干預后的漢密爾頓焦慮(HAMA)量表評分進行觀察對比。針對兩組的臨床效果進行觀察對比。結果:治療后研究組不同時間點下的HAMA量表評分均顯著小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給予GAD大學生在藥物治療基礎上聯合應用認知行為療法,可顯著提高治療有效率,更為顯著的降低焦慮評分。
【關鍵詞】 大學生;廣泛性社交焦慮障礙;認知行為
【中圖分類號】 R197.6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7-016-01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on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GAD) among college students. Methods:60 college students who met GAD from January 2019 to December 2019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drug therapy and the research group received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The Hamilton Anxiety Scale (HAMA)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after intervention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Results:the HAMA scale scores of the study group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after treatment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Giving GAD college students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based on drug therapy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iciency and significantly reduce anxiety score.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 Generalized social anxiety disorder; Cognitive behavior
廣泛性社交焦慮障礙(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是指持續且泛化的一種焦慮現象;主要是表現為對日常生活部分想法或事件產生持續性的焦慮及擔憂[1]。GAD的主要特點為缺乏明確的擔心內容及對象,但依舊出現緊張不安及提心吊膽的心情,同時還會伴隨著出現運動性不安、肌肉緊張、植物神經緊張等臨床癥狀[2]。大學生一旦患有GAD,會對其日常生活、學習、交往都產生十分嚴重的不良影響[3]。所以,怎樣有效的提高大學生GAD大學生的臨床治療效果,臨床意義十分重要。本次研究選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符合GAD的大學生60例,觀察藥物基礎上聯用認知行為療法的效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符合GAD的大學生60例。所有均符合臨床中對GAD的診斷[4];年齡范圍:19歲~23歲;均為在校大學生。
對照組30例,年齡范圍:19歲~23歲,平均年齡(21.6±1.1)歲,其中男性12例,女性18例;研究組30例,年齡范圍:19歲~23歲,平均年齡(21.4±1.2)歲,其中男性13例,女性17例。觀察并比較兩組的一般資料,不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藥物治療。使用帕羅西汀進行治療,20mg/次,1次/d,連續用藥14d之后,依據病情狀況及醫生要求來對用藥劑量進行調整,可適當的加量至30mg/次~40mg/次。連續用藥8周為1療程,連續治療2療程。
1.2.2 研究組 聯合應用認知行為療法。藥物用量用法與對照組完全一致。認知行為療法:主要是通過個別咨詢及機體治療互相結合來進行干預治療。集體治療:2次/周,2h/次;個別咨詢:1次/周,30min/次,12周為1療程。對參加治療研究的大學生,一定要互相保密且遵守治療時間,互相尊重,互相理解。GAD個體都存在較為獨特的信息及信念加工偏差,在這一基礎之上假如面對自身恐懼的環境及事件,就會出現一種特定的認知行為模式。在這一模式的基礎之上,給予GAD大學生進行認知行為治療時,主要的內容包括:糾正導致焦慮的相關功能失調性思想—提供信息;糾正具有核心作用的認知放大情況,糾正其更加聚焦關注失敗的想法—認知重構;減少安全行為和回避行為—增加暴露。
1.3 觀察指標 (1)針對兩組干預后的漢密爾頓焦慮(HAMA)量表評分進行觀察對比。在兩組治療前、治療后8周、治療后16周,使用HAMA量表對兩組的焦慮情況進行評估。量表共包括14個維度,評定方法:評分超過29分者提示為嚴重焦慮,評分范圍為21分~28分者提示為中度焦慮,評分范圍為14分~20分者提示為輕度焦慮,評分范圍為7分~13分者提示為存在焦慮,評分不足7分者提示不存在焦慮。評分越低提示焦慮癥狀越輕。(2)針對兩組的臨床效果進行觀察對比。療效評定主要通過HAMA評分的降低程度來進行評估,包括:痊愈:HAMA減分率超過(包括)75%,有效:HAMA減分率范圍為50%~74%,進步:HAMA減分率范圍為25%~49%,無效:HAMA減分率不足25%。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22.0進行所有研究數據進行整合及分析,計數類的(%)相關數據,行X2檢驗檢測;計量類的(x±s)數據,行T檢驗檢測;P<0.05時,提示檢驗結果存在著統計學方面的差別。
2 結果
2.1 治療后研究組不同時間點下的HAMA量表評分均顯著小于對照組(P<0.05),具體見表1。
2.2 研究組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具體見表2。
3 討論
大學生GAD不僅會對其正常學習及生活產生不良影響,還會增加大學生的身份負擔,給予其進行有效及時的治療干預十分有必要。
本次研究結果提示,研究組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結果提示聯合聯合使用認知干預療法可顯著提高GAD的臨床治療有效率。分析其原因為:認知干預療法當中的提供信息可以協助大學生更好的了解自身情況、治療方法、治療原理及治療作用等,充分調動大學生能動性;認知重構可以協助大學生進行自我指導,對功能失調性思維及負性失調性思維進行有效的識別[5]。通常GAD個體自身都存在大量自動的想法,而其中的絕大部分想法都存在一定的自我貶抑特點,認為自身表現沒有吸引力或者是自身行為不得當,在對自己社交行為方面的要求相對于對別人的要求更加苛刻,同時針對自身存在的焦慮情況會極端的關注并將其放大。在通過質疑性的問題來對大學生的想法進行挑戰,使其想法可以發展成為更加客觀、準確及理性的思維方式[6]。增加暴露可以讓大學生自身能夠充分的暴露在因為恐懼害怕而回避的相關環境及事件當中重構、整合認知,重復性的暴露,大學生會逐漸忽略主觀焦慮而更加努力的取接近行為目標,減少回避行為,開始習慣自身的焦慮情況,緩解焦慮帶來的影響[7]。
綜上所述,給予GAD大學生在藥物治療基礎上聯合應用認知行為療法,可顯著提高治療有效率,更為顯著的降低焦慮評分。
參考文獻
[1] 王東方,馬月嬌,張培浩,等.聯合動機訪談與單用認知行為療法治療強迫癥療效的meta分析[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8,4(3):624-628.
[2] 郭為,王健,高文斌,等.單純認知行為療法與認知行為療法結合催眠藥物遞減方案治療失眠障礙的療效觀察[J].中華內科雜志,2019,58(1):56-62.
[3] Carolyn Daitch.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Mindfulness, and Hypnosis as Treatment Methods for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J].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Hypnosis, 2018, 61(1):57-69.
[4] 趙媛媛,張媛媛,吳振云,等.認知行為干預對炎癥性腸病患者焦慮、抑郁及生活質量影響的Meta分析[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8,24(19):2297-2302.
[5] 陳燁,朱曉燕,劉洪珍,等.團體咨詢聯合認知行為療法對老年冠心病患者PCI術后情緒與心臟不良事件發生率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8,24(1):64-70.
[6] Gillian A. Wilson, Naomi Koerner, Martin M. Antony. An Examination of Feedback Seeking in Individuals With Social Anxiety Disorder,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or No History of Mental Disorder Using a Daily Diary Method[J]. Journal of Cognitive Psychotherapy, 2018, 32(1):15-37.
[7] 宋紅燕,郭志華,李占江.強迫障礙的認知行為治療(案例分析)[J].中華行為醫學與腦科學雜志,2018,27(2):132-138.